APP下载

初中地理课程中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

2024-01-19王风仙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河流

王风仙

(无棣县佘家镇中学,山东 滨州 251903)

国家教育部颁发深化课改教育意见后,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有助于塑造学生道德素养,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中学生在生活中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教研,挖掘家国情怀教育素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载体,为了将家国情怀融入地理课堂,教育者要高度关注教研工作,从地理教材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素材,以此作为载体渗透家国情怀。以八年级地理教材为例,八年级教材不同章节中的家国情怀要素如下: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这一单元中,讲授“辽阔的疆域”时,教师可借助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国土面积的辽阔性,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授课过程中,教师选择《歌唱祖国》歌曲作为导入素材,选择雪山、戈壁、椰林、林海雪原等图片,将祖国山河壮丽美景呈现在学生眼前。讲授到祖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时,引入《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用革命家的话语,将我国地处温带的气候特点和母亲的形象相关联。讲授“众多的人口”这节课,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和人口政策,对国家政策形成认同感,教师可以将纪录片《人口大计》引入课堂,辅助学生理解知识。讲授“多民族大家庭”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分布特点,树立民族统一观念,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爱我中华》歌曲,随后将各民族的体育、节日、舞蹈、乐器等图片呈现于课堂,启发学生结合自身旅游经验,感受少数民族风情,理解民族政策。

第二章:单元主题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在第1 节课“地形和地势”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感受地理特点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课堂上融入“三大平原”“三山五岳”“四大盆地”“四大高原”等内容,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山水之美;展示《航拍中国》纪录片,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结合李白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让学生理解地形崎岖导致的交通不便;用“一江春水向东流”介绍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借助三峡大坝选址原因分析,鼓励学生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内容讲解,要求学生学习气温南北差异内容,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性,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利用降水不同,将南北方居民差异信息引入其中,使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多元特色;对比同纬度世界其他地区,理解长江中下游为何会被称作“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体会我国季风气候独有的特色。吐鲁番盆地的火洲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区,讲解过程中,可以将《西游记》火焰山中的片段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讲授我国最冷的地方漠河时,利用“找着北”的石碑图片,将中华文化的韵味与内涵呈现在地理课堂上。笔者还根据“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尖北平”等对比图,让学生直观体会气候因素复杂形成的绚丽文化,从而形成文化自信。“河流和湖泊”内容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京杭运河为世界最长运河,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组织学生学习京杭运河相关知识;学习黄河与长江内容时,讲解黄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河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其建设祖国的使命感。教学期间,笔者通过播放《京杭运河》相关视频,将中华民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展现在学生面前;应用《长江之歌》带领学生体会祖国河山的壮美之情;用“跳进黄河洗不清”使其感受到黄河中含沙量的巨大;展示黄河泛滥视频,感受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树立报效国家之志。

教师通过以上教材内容的挖掘,寻找家国情怀和地理课程的融合点,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联系时事热点,创设有价值的情境

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地理课程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要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基础,探索家国情怀的融入路径。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学情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收集和家国情怀教育的相关素材,在课堂上合理运用,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逐渐形成家国情怀。情境的合理创设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丰富学生个体认知能力,使之在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形成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精神动力。除了要挖掘教材中家国情怀要素,还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借助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家国情怀教育达到学生的心理预期,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地理课堂上,笔者为学生播放新闻、短视频等教学素材,新闻内容是小行星被命名为“郭永怀星”,之后向学生呈现郭永怀的事迹。视频中,郭永怀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还在和警卫员用生命守护文件数据包,其身上展现出的家国情怀令学生深受触动。《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也可应用于地理课堂,在课堂上适度引入,能带给学生内心触动。其中一段段颁奖词不但是对获奖者精神的颂赞,更是对中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以上时事素材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能为学生营造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

三、从实际出发,完善地理课教学流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选择“河流与湖泊”这节课作为案例,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前两节课相对比,讲述的是气候、地形及河流湖泊这些自然环境要素。河流长度和流向会受到地形因素和地势因素的影响,水文特征也和气候影响息息相关。本节课内容为“地形和地势”“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基于教材,依托河流湖泊概念、水文特点及分布情况,选择长江作为案例,以河流、人类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落实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河流湖泊影响情况,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二)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学习和教学内容,基于核心素养,设置三维目标,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第一,要求学生利用地图寻找我国主要河流,了解外河、内河、外流区、内流区等概念,了解水文特征形成的原因,明确京杭运河实际状况,学习黄河对人们的贡献,了解其水患治理方法,思考长江开发和治理的措施;第二,课堂上利用各类图表、地图及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阅读和分析,运用角色表演等方法学习知识;第三,渗透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之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实施流程

第一,在复习导入阶段,利用以旧带新的方式抛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怎样的?对于河流有哪些影响?”“中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有哪些?”通过问题带领学生回顾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理知识,突破本节课学习难点,让学生了解水文特征形成的原因。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做好提示工作,保证学生对知识点前后关联形成理解,建立完善知识体系,辅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在课程过渡阶段,笔者选择短视频,结合本地河流信息进行综合讲解,将本节课内容顺利引出,激发学生的直观想象力,使之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其家国情怀。

第三,运用地图讲授新课,组织课堂活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中国水系分布”图形,并在上方找到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河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笔者设计小组评比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为一组,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的方式,看哪个组找到的河流数量最多,之后分析河流最终注入哪里。学生在活动参与期间,能完成教学目标,利用地图找到河流,任务的设计还具有传承和过渡作用。

第四,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快速掌握河流的分类和布局特点、水文特征,顺利将京杭运河概括引入课堂。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河流种类较多,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需要将河流分类,根据河流是否能汇入海洋,可以将其分成哪几类?”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分成“内流河”与“外流河”,外河流最终汇入大海,内河流不会汇入大海。学生聆听后思考课堂上所找的河流划分方式,深化其对地理概念的掌握。同时,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我国水系分布图,谈一谈我国外流河的分布位置?内河流的分布位置?”学生看图归纳内外流河分布特点,掌握相关概念。随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信息,探讨河流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结合实例探讨黄河、长江水文特征有哪些?为何塔里木河流周围人们在干旱时节还渴望太阳?要求学生利用表格的方式总结呈现。最后提出问题:“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位于哪个省?属于内流湖还是外流湖?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哪个?”利用课件指导学生观看学习,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地理知识。学生阅读教材后,会使用标记画线的方式画出河流水文特征,结合长江、黄河及塔里木河,对河流水文特征形成原因产生深度了解。笔者根据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以致用,在其参与活动时,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辅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设置表格归纳总结地理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此外,问题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形成家国情怀。

第五,黄河这部分内容的讲解,笔者引入诗歌《黄河颂》作为导入素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带领学生探究黄河概况,播放教学视频。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后,小组选出代表交流发言,分析多媒体呈现出的黄河流域水系、中国地形、中国行政区、中国干湿区、中国温度带等分布特点。小组合作活动设计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应用趣味视频总结黄河的概况,教学效果极大提升。为了让学生对母亲河产生感恩之情,笔者呈现文明、灌溉、发电、旅游等图片,带领学生思考开发河流的价值,让学生直观理解“黄河为母亲河”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笔者播放《忧患母亲河》视频,激发学生思考:“如今滋养我们的母亲河身患重病,需要如何治理?”“如何才能让母亲河重新变得清澈,不再断流缺水,下游不再泛滥?”用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黄河中下游的水文特点,判断黄河存在的忧患,启发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忧患意识,调动学生思考黄河治理措施,激发其使命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之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较多,知识具有综合性特点,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辅助其参与探究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上利用充实的案例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心灵受到洗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课后及时设计作业,反馈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状态,让家国情怀扎根于地理课堂。

综上,家国情怀是道德规范内容之一,能展现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是当前立德树人教育的主题。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育者应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完成立德树人任务,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地理课程教学渗透家国情怀,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河流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河流
家国情怀
流放自己的河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当河流遇见海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