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社会责任意识

2024-01-19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中生道德责任

严 娟

(扬州市仙城中学,江苏 扬州 225200)

社会责任是个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品格,更是现代信息社会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当代高中生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群体,他们乐于通过网络冲浪、社交平台展现自我个性。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一些高中生在网络上存在道德失范的现象,如:网络霸凌、欺诈、泄露他人隐私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社会是一个集体环境,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社会规范,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20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 年,全国未成年网民人数达到1.83 亿人,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学习、接受在线教育辅导的比例持续增长。对广大高中生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学习、娱乐、交友的重要平台。因此,加强高中生社会责任教育,将成为教育部门亟待加强和重点推进的紧迫任务。

各学科都要重视德育渗透,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依托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强调学生计算思维、信息意识、社会责任等观念的培养,让学生正确、理性地利用互联网,加强学生自我规范与约束,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落实到信息技术课程中,让高中生有责任、有担当,健康成长。

一、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责任的内涵

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社会责任内涵体现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行为自律等多个方面。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应具有的道德与伦理准则,既要维护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合法权益,还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信息网络社会安全。可见,高中生的社会责任除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外,还包括在互联网使用中应具有理性判断和行为负责能力。

(一)新课标对社会责任的界定

新课标要求,对社会责任的阐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意识。高中生在使用互联网时,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隐私权,遵守相关法律规范。二是信息道德与伦理意识。高中生要遵守网络礼仪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合理、合法地使用互联网。三是多元文化意识。互联网集聚了多元文化信息,高中生在参与信息社会文化活动时,要提高自我的信息辨别意识,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从中汲取优秀的、有益的文化,对不良文化给予抵制。高中生充满好奇,在对待多元信息文化时,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做出理性判断与抉择。

(二)社会责任的特点

信息伦理是信息社会责任的重要构成部分,责任和义务是一个人所应承担、具备的内在品格,其特点如下:一是自主性。社会责任呈现更多自主性特征,高中生在网络应用中,面对各类信息及行为,应自主承担信息社会责任。在网络中,社会责任是自主产生的,不具有强制性,其行为应该由自我进行规范和约束。二是开放性。社会责任的开放性与信息社会不受时间、空间局限有关。每个人在网络中要学会理解和接纳不同观点和多元信息文化。三是多元性。在信息社会中,高中生要具备信息安全、信息学习能力,遵守信息伦理道德,将信息社会责任相关知识内化到信息道德与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中。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社会责任调查

针对信息技术课程融入社会责任教育,在实施前对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一)对互联网社会责任的理解情况

调查中发现,关于互联网道德与伦理知识的调查,有15%的学生表示“了解”,有75%的学生表示“了解一些”,还有1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互联网几乎是伴随当代高中生成长全过程的,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网络道德、网络伦理相关知识,更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说明高中生社会责任教育存在欠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成为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主渠道。

(二)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情况

调查中,围绕社会责任意识设置了多个题目,如:“每周上网时间”“一天不玩手机或电脑,有何感受”“是否有过从网上摘抄他人作文的行为”“是否下载并使用过盗版软件”“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使用过他人账号登录网络或者冒用他人信息注册网络账号”“面对不良网页,会怎样处理”“是否会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等。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每周上网两小时,大部分学生表示若不使用手机或电脑,心里会不适应。有大部分学生表示,在网络上会规范自我行为;也有少数学生表示存在道德失范行为,如:抄写网上现成的作文、抄写现成的计算题、下载过盗版软件等;还有一些学生表示曾用过家长的账户信息登录和使用网络。

(三)高中生网络道德问题

针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有学生表示,曾利用P图方式恶搞同学照片,并发布在网络上;有学生表示,曾在网上发布过病毒链接,给同学造成电脑中毒;有学生表示,很佩服“黑客”入侵计算机的行为,自己也曾幻想能具备“黑客”的能力。可见,高中生群体中社会责任意识普遍较弱,甚至一些高中生对道德失范行为表示无所谓。社会责任是塑造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唤醒学生的道德情感,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伦理与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责任素养。

三、信息技术课堂融入社会责任的过程

社会责任是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联系学情优化教学内容,把握好活动主题,突出对学生责任态度、认知的引领,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责任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内化社会责任意识。

(一)课堂教学一般流程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上,主要分为五个环节:一是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并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性、实践性强,社会责任的渗透要能唤醒学生的道德伦理,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课前,教师要收集资料,深入解读课标,挖掘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素材,做好课堂综合设计。二是选择话题,激发学生从多个视角阐述观点。社会责任体现的是一种认知、观念,高中生思维活跃,对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人或事更感兴趣,教师在话题提炼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以现实性话题唤醒学生对责任的判断与认知。三是设定分组,在讨论中提炼主要观点。明确了话题,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材料展开小组交流。教师要细分话题,以网页、图片、视频、数据等方式引领学生积极讨论,陈述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体察社会责任。四是班级讨论,升华网络道德伦理。教师要结合各组观点,以问题指导学生反思,借助观点碰撞,让学生从内心做出道德评判,引入追问、对比、反省,让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得以升华。五是教师点评,以评价方式总结德育活动。每个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同,教师要抓好学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道德伦理知识、信息安全、网络法律法规入脑入心。

(二)课堂教学实例应用

高中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五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中,着重讲解信息社会的伦理和道德及法律法规等内容。教师以“自由”与“规则”为话题,组织相关材料,让学生辨识“垃圾信息”“网络暴力”“不良信息”,以亲身体会现身说法,让学生懂得网络社交礼仪,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提高自我社会责任素养。

1.课前准备环节

结合高中生对互联网的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中,组织学生探讨网络世界。有人认为,互联网是虚拟世界,每个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观点。教师针对此提问: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有何感触?带来了哪些便捷,又存在哪些困扰?什么是垃圾信息?垃圾信息有哪些危害?你了解网络暴力吗?有无经历网络暴力事件?对于不了解事实真相的问题,是否随意发表过评论?在上网过程中,接触过哪些不良信息?如何应对?通过明确话题,细化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网络道德伦理、网络安全与防范方法、网络法规等知识点。

2.教学实施过程

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要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比如,在“网络垃圾信息”话题讨论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组展开组内对话讨论。有小组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交APP 受到大家的欢迎。在微信朋友圈,可以发布文字、图片、微视频,展示生活中的趣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该小组学生通过视频剪辑的方式制作了短视频,向同学展示朋友圈的强大功能。如:可以查看同学、朋友的生活近况;利用微信名片,快速添加微信朋友;利用朋友圈拉近彼此的距离,维系亲情、友情。有小组认为,朋友圈虽然很便捷,但也带来了很多困扰。该小组也制作了PPT,介绍朋友圈存在的潜在风险。如:有报道称,一些骗子利用朋友圈信息实施诈骗,原因是朋友圈在分享时,无法做到对隐私的保护,为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有人利用某位妈妈的朋友圈获得其女儿的信息,包括姓名、爱好、所在幼儿园、老师、上学路线等,成功拐骗了小女孩。有小组制作Word 文档,题目为“朋友圈里的标题党”。如:一些人利用朋友圈发布心灵鸡汤、养生方法、微商广告等从而获得关注;一些人在朋友圈发布虚假信息,让一些不了解网络、缺乏信息鉴别能力的老人上当受骗。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要给予鼓励,抓住机会,指导学生理性思考、仔细辨别,提高网络信息鉴别能力。

3.课堂评价与道德判断

微信朋友圈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同样也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暴露个人隐私、遭受垃圾信息的干扰、虚假广告泛滥等。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呼吁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警惕,增强信息安全与责任意识。对于不良信息,要做到不查阅、不转发,要举报不良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面对朋友圈,呼吁学生不做不良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要把握好“真实”与“虚拟”的度,正确处理自我与网络、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微信朋友圈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垃圾信息”的危害,让学生学会鉴别、拒绝、举报不良信息,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不能仅限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价值品格的培养。在社会责任意识渗透中,一是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提炼讨论话题,以贴近学生、触动学生内心的小组交流活动,引发学生展开道德伦理的探究。教师要抓住对话切入点,以问题为引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明各自的观点,拓宽学生的对话视野,深化学生道德认知。教师通过点拨、启发、提问、赞同或反对等方式,让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然内化和升华。二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将人、信息技术、社会等建立内在关联,站在信息社会公民立场,塑造学生的认知情感与生命价值观。高中生要提升逻辑思辨能力,理性、辩证地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三是要拓宽学生社会责任渗透渠道,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比如引入案例法,结合现实案例透析成因,帮助学生建构信息评价方法;引入探究法,以某事件为主题,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观点,从不同观点碰撞中,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入责任体验法,以讲座、辩论、课堂法庭等方式,全方位为学生搭建沉浸式教学情境。四是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渗透规则意识,强调信息安全法规,提高学生信息安全和自律能力。五是强调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提升信息道德修养。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网络行为的危害。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教师要立足信息道德修养,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让学生自觉约束和管理自我,严守伦理道德规范,增强自律意识。

猜你喜欢

高中生道德责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