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农村图书馆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2024-01-18王晶晶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武威市图书馆

王晶晶

摘   要:农村图书馆作为乡村最直接、最前沿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中承担着传承弘扬优秀民俗风情、保存特色文化遗产及拓创文旅产品等作用。为此,在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通过对武威市区域内部分农村图书馆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到农村图书馆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基础建设活力不足、服务效能不高、受众群体素养较低等短板弱项,之后,在分析农村图书馆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作用基础上,据实从农村图书馆基建、受众群体、社会参与主体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乡风文明;武威市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24-0155-03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进阶段,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在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激活乡村生机活力、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等方面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且日渐受到更多人及群体的重视与关注。而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最基础的文化阵地,在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时代新风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近些年,武威市区域乡镇农村基层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特别在基础设施、管理设备、书籍资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然而,面对乡村全面振兴对农村精神文化方面提出的新挑战,农村图书馆亟需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探寻更优路径。为此,本文在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村图书馆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关研究理论基础,按照甘肃省武威市現有行政隶属关系,在三县一区分别随机抽取60个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当前该区域内农村图书馆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挑战,意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为武威市农村图书馆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寻求更好的路径。

一、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农村图书馆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概况

甘肃省武威市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甘肃省中南部,是古丝绸之路进入河西地区的东大门,处于陇西海兰行经济带及甘肃兰银宁经济辐射圈中心区域。武威市位于我国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常年受到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侵袭,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武威市现辖三县一区,包括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和凉州区,域内现有93个乡镇农村地区已实现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全覆盖。该区域内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藏书量均在3 000册以上,涵盖社会科学类、文艺类、报纸类等50多个种类,均设置了借阅室、配置了管理人员等,基础运维机构初步形成。近些年,武威市的农村图书馆在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铸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挥了“精神粮仓”作用,为全力营造“书香武威”夯实了基础;同时,面对乡村全面振兴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正探索突破传统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局限性,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文化服务和集群数字化服务等系列现代化图书馆转变。

二、农村图书馆助推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建设活力不足

1.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经费保障不足。调研发现,武威市农村图书馆初期建设多为县区政府财政拨款配套修建,部分为有关机构或部门捐赠筹建,在后期运行与维护中划拨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基础设施缺乏维护、功能作用发挥较低。对村民访谈得知,大部分农村图书馆在基础设备配置、文献资料更新、现代化管理等方面无法满足当前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甚至一些乡镇存在未正常运行的现象。

2.馆藏文献资源匮乏,规范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农村图书馆文献资料多为应付上级检查或突破项目指标而购置摆放,后期跟进更新不够,现存数量不多且过于陈旧,部分馆藏文献资源适用性不强。例如,个别农业技术资料概括性过于笼统,技术产生地域和试验数据距离当地较远,脱离当地实际;部分馆藏文献资源结构不合理,理论书籍过多,适用阅读资源不足,特别是适用于农村老年人养生的资料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村图书馆由于经费紧张或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对馆藏文献资源购置缺乏针对性,只有极少数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存有电子类图书资源。大多数农村图书馆对文献资源分类和编码排放缺乏专业性,导致借阅过程复杂,引发读者不满。

(二)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1.缺乏高素养专业管理团队。调研发现,当前该区域内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多为乡镇干部兼职或者临时聘用人员,如村干部,缺乏专业图书管理素养,很难应对乡风文明建设对农村图书馆的要求。而且部分乡镇对农村图书馆认识偏颇,对其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文化资源供给特色不鲜明。大部分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很少能够按照农民实际需求购置书籍,尤其对所在区域特色农村文化资源、人物传记、宗族家谱、民间曲艺等乡土文化缺乏系统整理和保存,致使特色乡土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作用发挥不够。

3.服务理念落后亟需转变。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大部分乡村领导对农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作用认识不到位。现有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服务理念,使得农村图书馆职能发挥不充分。从走访中得知,部分图书馆存在不愿提供解读、查阅等服务,部分人员认为其就是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建立的,对如何利用其开展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没有头绪。个别村的农家书屋常年没有对外开放,阅览室内卫生状况较差,书架落满灰尘,无人打扫,即使有读者上门,看到如此情况,也会回避不进入。

(三)受众群体素养较低

1.教育程度不高,文化认知能力较低。根据《2022年武威市统计年鉴》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调研结果得知,该区域内乡村居民受初中教育程度尚未达到50%,高中教育程度不到10%,上过大学的人员不到5%,再加上农村老年化程度日渐加剧,受到整体文化素质制约,村民的业余活动多集中在看影视、玩手机、设牌局等,对文化生活追求缺乏兴趣。

2.思想闭塞,缺乏参与文化建设激情。乡村居民大多从事农耕、养殖等体力劳作活动,闲余时间大多通过低俗娱乐进行放松调整,对精神文化需求较低,日久思想逐步封固僵化,难以形成良好文化氛围。同时,大多数居民侧重追求眼前或物质利益,对区域内特色乡土文化缺乏归属感和自豪感,很难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激发自身活力。

(四)综合服务机制不健全

1.缺乏科学管理机制。农村图书馆在农村文化服务中具有公益性,馆内理应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或建立规范性运营流程。然而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农村图书馆没有严格执行行业标准,有的缺乏完整的借阅制度或未按照规定执行借阅;有的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尤其对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关怀不够,如存在随意开关门、新书不外借、乡镇干部长期将图书占为己有等现象。

2.社会力量支持不够。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图书馆多以捐赠图书或者资金方式进行。经走访发现,大部分农村图书馆内捐赠所得的图书内容陈旧,或者杂志类居多,对提高农户文化素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作用较小;同时,参与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的地方人才严重不足,社会力量参与较少。

3.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不够。目前,该区域内农村图书馆网络信息化普及率很低,大部分采取人工登记的方式借阅,未建立数字化检索系统,没有完备的现代化管理设备或电子阅读设施。

三、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农村图书馆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农村图书馆主体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配置。在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随着乡村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日渐加剧,农村图书馆的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部门亟须对其基建和现代化设备配置给予经费倾斜与保障。一是修建标准馆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法规要求,有关责任单位可采取申请财政拨款、募捐等方式筹集资金,对农村图书馆馆舍、书架、阅读平台等系列配套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为乡村居民借阅构建舒适环境。二是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2]。農村图书馆相对较为分散,村民奔波路程较远,可尝试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建立电子图书馆公众号、电子下载终端机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影像、音频等文化资源。

2.整合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发挥农村图书馆职能更需要一批懂图书管理、善于挖掘特色乡风民俗、精通撰写地方志的复合型人才[3]。一是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武威市可通过激励机制向高校引进专业人才,或者针对该区域农村图书管理现状设置特岗和高校签订定向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引进高素能科技人才全面提升该区域文化创新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效能。二是培育提升管理人员。通过招考或选拔一批热爱从事农村文化管理的人员,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教育培训,提高其从事农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素养。

(二)提升受众群体内生动力

1.提高乡村居民文化水平。农村图书馆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导引者,聚焦乡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应通过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科普下乡等方式激发村民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从而增加其对农村基层图书馆的认可度。

2.培育乡风文明建设意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可依托农村图书馆提高广大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村民文化意识。通过多样宣传和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挖掘和建设特色乡风文化,鼓励村民主动参与保护和弘扬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逐渐摒弃陈规陋习、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全面振兴乡村良好文化氛围。

(三)提高乡风文明建设效能

1.聚焦文化需求开展活动。农村图书馆作为提供村民科学文化与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可以按照所在区域乡风民俗、产业结构、村民年龄结构等特征,贴近广大村民切身实际,提供选择性文化服务,打破“死读书、读死书”文化活动盲区[4]。同时,在文化服务形式上,创新融合本土特色文化,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用“菜单式、订单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村民积极参与到所在区域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来。

2.系统挖掘特色文化民俗。发掘特色乡土文化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借助农村图书馆帮助村民系统了解所在区域内特色乡土文化内涵,引导他们运用现代化技术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创新开发出特色文旅融合产品,从而强化该区域特色文化赋能助推文化振兴。例如,民勤县可以借助沙漠资源进行渲染开发,形成系统文化旅游资源;古浪县可依托“八步沙”林场弘扬与传承武威防沙治沙精神;天祝县可以依托藏族风情民俗及饮食习惯等进行开发。

(四)汇聚社会参与共建合力

1.健全各项运维机制。要想充分发挥农村图书馆自身优势,就要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维护和激励机制,进而为乡风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在基础建设方面,需要制定定期更新或修缮制度;人员配置方面,需要建立科学选拔机制和长效管理、培训机制,重点向文化专业大学生、本地乡贤、非遗传人等文化特长群体予以倾斜;监管与激励机制方面,要制定建立乡村图书馆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考评体系和对应激励机制,可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估,确保监管和评价的标准性和真实性;职权分工方面,要制定权责明确的权利与职责清单,尤其要对乡风文明建设任务制定考核指标和任务清单。同时,要定期与上级部门对接互动,实现信息互通,多争取扶持政策与项目支持,进而激发村民热情和管理人员激情,引导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来。

2.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图书馆助推乡风文明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共建。在行政隶属上可尝试在乡镇区党委政府领导下与县区文旅部门、宣传部门联络对接,形成优势互补、合力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驱动力。政府出面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群体进行合作,按照村域特色围绕乡愁进行特色文化挖掘与整合。比如,与县史志办、档案馆合著村志村史,与文化馆及博物馆对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存档与设置专属展柜进行展览,进一步增强县域文化自信;与县图书馆开展协作,对图书编目、上架、排架、借阅等进行规范化操作。同时,也让村民看到共建乡风文明劳动的成果,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共建,彰显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   赵龙英.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创新研究:以贵州农村图书馆建设项目为例[J].岭南学刊,2022(4):116-122.

[2]   张政,曾慧.乡村振兴总要求下的农村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J].农业与技术,2021,41(15):153-155.

[3]   李珍.农村图书馆: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助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1-154.

[4]   蒋红.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图书馆建设服务探析[J].科技广场,2009(8):63-64.

[责任编辑   妤   文]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武威市图书馆
小刺猬的秘密
图书馆
皖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培育解析
乡风文明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去图书馆
浅析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