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策略与启示
2024-01-18周里
周里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舞蹈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它植根于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舞蹈文化艺术是塑造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力。为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们要深刻领悟和重视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和发展之路。陕西民间舞蹈形式多样,以其独特的动态形象、风格特征、表演状态等,既葆有民族精神的个性,又蕴含了深层次的人文内涵。通过多种方法使被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识、学会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加强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传承和弘扬,是保证民族精神与个性永不消散的必由之路。现结合陕西民间舞蹈文化,探寻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舞蹈教学改革策略。
舞蹈教学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策略
1.走出去,引进来
打造陕西民间舞蹈文化精品,逐步形成文化产业链。政府层面,加强政府保护力度,高度重视陕西民间舞蹈文化,加强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同时对特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实现精品文化的再创作,通过对精品文化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使其以新的面貌来创作出符合民众审美需求的舞蹈作品。在逐渐形成的文化产业链中,通过成立培训基地和文化传播公司,定期举办民间舞蹈文化艺术展演比赛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以“信天游”为主的精品民间舞蹈品牌文化产业链,进而推动陕西乃至全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以在文化体制改革层面获得满意的教学效率;通过借助行政干预等多渠道方式,在全球性流通体系中,以完善的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市场建设新格局,在世界范围内打造陕西民间舞蹈更加广阔的市场。
而在舞蹈教学改革实践中,以陕西民间舞蹈为例,通过“精品曲目”的战略化改革,从而在舞蹈教学改革中,实现陕西民间舞蹈的“走出去”战略。
2.特色化,丰富化
陕西民间舞蹈文化以极富表现力、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著称,且以其体态风格突出为特色。还因其表现的广泛性,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加之在文化层面,陕西民间舞蹈以载歌载舞著称,表达祝贺与敬意,可即兴创作并能达到情景交融,运用自如。与此同时,陕西舞蹈还吸收了戏曲文化的内涵,以其情节曲折、戏文动听、服饰美观、道具精制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在表演技艺上,通过舞蹈教学的改革,以求表演者在斗妙争能中真正实现“求新立异”。且在教学环节,通过对地方戏、杂技、武术、器乐、民歌等文化符号的吸收,使得陕西舞蹈在形式内容、技艺乃至艺术特征上独具魅力。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对民间舞蹈和城市群众舞蹈发展的承继和对舞蹈技艺的提升,能够在舞蹈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开辟出独特的效果。同时,借助民间舞蹈来鼓舞学生的做法,也能够使他们在汉族民间舞蹈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上找到乐趣。
3.战略化,多元化
陕西各地的民间舞蹈在种类和形式上都丰富多样,以安塞腰鼓为其中的佼佼者;洛川蹩鼓还以其精彩的表演方式,受到中外观众的欢迎;而咸阳的“牛拉鼓”,是民间鼓舞中的独特项目。民俗活动的传统项目“蛟龙转鼓”还以其粗犷豪放、完整优美的色彩和表演,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民间打击乐艺术表演活动。“云垛”因小巧灵活,便于制作而代代相传。此外,跑鼓、转鼓、牛虎斗、三山刀、霸王鞭等表演形式将歌与舞融合,产生独具特色的魅力。在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中,如果以此为抓手,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为后续提高民间舞蹈的传承效率提供有效借鉴。
4.多角度,实践性
陕西民间舞蹈是幅色彩绚丽的中国画,意味深长,耐人回味,更是陕西人民淳朴善良的展现。陕西舞蹈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生动的素材,形象的表演,灵活的模式走上现代化舞台。在舞蹈教学改革实践中,基于民间舞蹈的基础文化意蕴,在教学内容上巧妙添加表演技巧,将技巧与情感融为一体,可以迸发出感情意境和人文精神境界相交汇的火花。当下的陕西民间舞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已经结合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但这种结合是较为牵强的,未能充分做到有机结合,融合更无从谈起。陕西民间舞蹈的表现手法注重情感渲染,诠释细腻情感,更不乏用文化内涵让学生体验到对生命的不懈追求,只有真正做到情舞交融才能实现陕西民间舞蹈教学的改革。
民间文化和课程思政对舞蹈教学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1.开拓创新,丰富内涵
民间舞蹈是舞蹈教育的专业教材,夯实民间舞蹈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以标准化的继承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符合专业训练的系统性规律,才能在不同的舞蹈动作样式和动态上收获舞蹈教学效果。明确教材训练,以其民族性与风格特征将教学内容加以串联,在舞蹈教学中要适当地传授相关文化内涵,在民间舞蹈教学的风格特色和技艺传授上开拓创新,为舞蹈教学填充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教学中重视对陕西传统舞蹈文化的熏陶和借鉴,通过舞蹈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舞蹈教学时,将传统文化加以渗透。通过舞蹈,让学生表达自身情感。通过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加强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向学生传达先进、优秀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加以拓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能精准理解把握舞蹈内涵,使舞蹈展现出独特的美。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将舞蹈教学和传统文化加以融合,大幅推动舞蹈教学的发展,通过独特的美实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传统文化和舞蹈的融合中,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中国舞蹈,尤其是陕西民间舞蹈走向世界。
2.优化环境,融合创新
为培养优秀的陕西民间舞者,传承陕西民间舞蹈的艺术种子,要着重全方位训练,基本功、古典身韵与民间舞训练并重。带领学生认识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将此作为舞蹈编创的基本素材。通过学习中国舞先驱累积的精华,磨练技艺,做到成竹在胸。舞蹈文化需要延伸和重新提升,这需要舞蹈工作者协同努力,从中找到陕西舞蹈的特质,向世界介绍舞蹈散发出来的能量。
民间舞蹈文化教学包含舞蹈知识教学和专业动作教学,还有民族文化发展和文化来源等理论内容,教学环节通过利用公开课等方式展现,即重视对学生灌输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在组织安排知识传播时,重视民族舞蹈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关联,并在相关经验借鉴中以完美的方式展现;通过教学对文化加以传递,也使得民间舞蹈发展与教学改革相弥合。在教学模式设计上,加重舞蹈文化教学在整个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占比。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采用传统民间舞蹈教学方式,融合民族文化精神和理念,注重舞蹈动作的讲解和指导。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多维度教学方式与相关对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新,在全新的教学格局中使民间舞蹈教学更具文化性。
联合各方,形成资源合力。联合文化部门、非遗保护中心,鼓励民间艺术家、传承人保持学习热情,在社会层面为陕西民间舞蹈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扬夯实基础。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引导众多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参与非遗保护,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对舞蹈教学改革提供合作开发依据。
3.传承发扬,彰显魅力
将舞蹈文化与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单纯地以教授民间舞蹈为主,而应当利用多种渠道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民间舞蹈文化,让学生了解民间舞蹈文化的起源、演变及发展。通过传承和发扬陕西民间舞蹈文化,在舞蹈风格上独树一帜,以真实的情感和情绪表达彰显民间舞蹈的特性。
各渠道渗透民俗风情,保留文化特色,融入课程思政。通过在舞蹈教学改革中融入肢体语言,达到表达真实情感,展现舞蹈艺术魅力的效果。基于民间舞蹈在舞蹈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在相关环境里感受文化熏陶,感受其所蕴含的氛围等提升学生切实感受文化的效果。在各种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还能在陕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中,达到风土人情、舞蹈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舞蹈协同运用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达到体验民间舞蹈韵味的特殊效果。
4.创新方法,完善体系
(1)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从民间舞蹈事业发展来说,陕西民间舞蹈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它的不断发展,优秀的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体系同时也达成了引导民间舞蹈文化全面发展、创新核心表现力的效果。为促进传统民族文化向舞蹈文化的传递和融合,将民间舞蹈文化和民间舞蹈教育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水平的目的。结合民间舞蹈文化发展要求,科学制订教学体系,注重文化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教学和文化有机均衡。通过民间舞蹈教学模式改革,促进舞蹈文化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深入解读民间舞蹈,对民间舞蹈相关教材和相关资料的教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对民间舞蹈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使舞蹈教学由内而外彰显无穷魅力。
(2)改进教学方式
为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成果,实现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教师应当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模仿式教学,加强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育,利用多媒体平台把民间舞蹈动作具体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舞蹈,加深对民间舞蹈动作的深刻了解和记忆,初步模仿舞蹈动作,对后续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强调舞蹈表现力,整合其文化、历史与情感,对舞蹈形式的张弛度进行把控。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为充分展现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文化底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学习民间舞蹈并主动理解其表现出的文化价值,同时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在教学中融入舞蹈发展历史,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发掘舞蹈文化底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在舞蹈教学中采用分类式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更能让学生在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打造出民间舞蹈特有的形象,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舞蹈教学效果。
以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舞蹈门类决赛为例,群舞《源》《醴泉墨韵》《秦风鼓震》《拓》《行鼓行》等通过肢体动作与音乐结合,把民族精神弘扬贯穿于舞蹈之中;双人舞《江城别恋》《白衣长城》等将英模作为舞台上的主角,用舞蹈之美致敬崇高理想;群舞《火红的萨日朗》《萦回长安》《扇舞黄土地》等作品则流淌出对脚下土地深沉的爱恋,以极具历史文化风味和民族风情的舞蹈编排赞美家乡,传承文化。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强化了视觉效果,增强了感染力。通过画面编排、舞台调度、人物造型及服饰、道具等的组合,构成有古韵、有意境的舞台效果,通过富有唐代特色的舞蹈语汇,呈现出旷古风雅的市民生活图景,演绎了穿越千年的魂牵梦萦……
细化来讲,以民间舞蹈教学为例,根据学生特色,针对肢体较纤细的学生,注重表现其骨感美、灵动美;在知识传授上,要更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关节奏和动作,必要时可在教学阶段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深刻感受舞蹈动作,在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中感受舞蹈表达的感情,从而获得较好的舞蹈教学效果。
(3)强化队伍,吸纳意见
当前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导者,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全面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水平,在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中,更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严把质量关。在民间舞蹈文化教学中,强化教师对民间舞蹈文化特点、发展历史及现实情况的了解与学习,在“理实一体化”考核中,进一步实现对人才的选拔。在定期开展的专业培训工作中,应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并在教学风格塑造上实现对民间舞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舞蹈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舞蹈教学中,应当坚持以服务社会的理念为根本,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出一条工学融合、产学融合之路,为行业培养更多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当前在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订长远的发展目标,寻找合理的舞蹈教学改革对策。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在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实际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效率,将舞蹈的情感通过肢体语言充分表达出来,最终成为舞蹈艺术的“内行人”和社会所需的舞蹈专业人才。此外,舞蹈教育的开展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对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更能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良好开展的作用,进而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让学生了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意义,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来教授相应的舞蹈内容。作为学前舞蹈教师要以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舞蹈技艺。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当重视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将民族舞蹈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以此来开阔幼儿的学习视野。在线开放课程对于推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具有显著成效,通过充分利用和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提升舞蹈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
(4)规范考核,加强建设
高职院校舞蹈专业考核环节,应通过构筑本校体制现状与考核制度,自上而下推进舞蹈专业考核机制。首要重点为,借助学校领导层推进机制落实,为专业教学提供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监督力度,并在人力、物力、资源层面实施,让教师有时间与精力考核学生。全面考核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在舞蹈考核机制实施过程中,从舞蹈基础能力、基础理论知识、舞蹈表演能力及舞蹈创编能力等方面出发,健全考核和评价机制。
结 语
民间舞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陕西民间舞蹈文化为翘楚。在舞蹈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在包括陕西舞蹈文化在内的舞蹈文化传承和保护中,正视二者融合渗透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思考相应的融合对策,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舞蹈传承者,让舞蹈教学更具良性发展氛围,在吸取民族文化的底蕴和风情的基础上,努力塑造陕西民间舞蹈文化,使其更加璀璨夺目,传承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