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理念下中药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4-01-18李松涛毛晓霞赵桂琴
李松涛,毛晓霞,赵桂琴
承德医学院中药学系,河北承德 067000
中药化学等中药学专业课程存在内容繁杂、枯燥乏味等共性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难度较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1]。单纯的知识讲授使学生感受不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底蕴,难以领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理念,且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致使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
思政教育在中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研究以承德医学院中药学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中药化学为育人载体,强化“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理念和价值引领,按照学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典型案例,通过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使其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推动思政育人课程建设,从而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德能兼备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1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设定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设定应服务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学校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精神,热爱中医药事业;其次,要增强学生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理念的领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而奋斗的理想信念[2];第三,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现科研育人。以“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理念为指导,结合中药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使育人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同向而行,相辅相成,促进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2 思政元素和典型案例的挖掘
中药化学是一门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用药经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学科,其蕴含丰富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和现代科学研究思维[3]。针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典型案例,凝练思政育人主旨,优化思政育人教学设计,将学科优势特色转化为育人资源。
2.1 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大量宝贵经验并构建科学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重要贡献[4]。在讲授香豆素的理化性质章节内容时,介绍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中药秦皮的鉴别方法之一“取本品,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利用的正是秦皮中所含主要成分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具有共轭双键体系而显蓝色荧光的性质[5]。该鉴别方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新修本草》,“取皮水渍便碧色,书纸看皆青色者是”,并一直沿用至今,较国外开始应用荧光作为鉴定手段要早一千多年[6]。
讲授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这一理化性质时,引入菊科植物红花在不同开花期呈现出颜色变化的自然现象,本质上与红花在不同开花期所含黄酮类成分的结构类型密切相关,存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此外,我国劳动人民凭借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传承的经验,判断出“夏季花由黄变红”且晨露未干时为红花的最佳采收时间,以质柔润、手握软如绒毛者为佳,正如古人所言“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时则性味不全”[7]。现代研究表明醌式红花苷是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而“花由黄变红”时采摘的红花所含醌式红花苷最多,品质最好,为印证民间的红花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8]。
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等功效的物质基础。我国是银杏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银杏并供药用的国家。银杏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历经数亿年漫长岁月的洗礼,代表顽强沉着的生命力量,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如同中华民族和中医药文化,绵延数千年而生生不息。
通过上述案例教学,将中医药智慧融入到相关知识点中,一方面可充分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避免空洞的说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
2.2 树立职业道德理想,培养爱国为民情怀
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史、中药化学发展史及基于中药的新药创制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医药先辈们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在讲授萜类化合物时,通过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历程案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中医药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依然凭借奋发图强、锲而不舍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取得造福人类健康、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想,增强学生对中医药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和掌握中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强化学生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
黄鸣龙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也是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的奠基人。他带领研究团队以存在于盾叶薯蓣或穿龙薯蓣干燥根茎中的天然甾体类化合物薯蓣皂苷元为原料,通过七步反应合成甾体激素药物可的松,使我国在甾体激素药物研究领域摆脱“跟着别人走”的窘境。通过该案例教学,激励学生立下远大志向,庚续中医药强国的接力棒,未来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聚酰胺等高分子色谱填料在黄酮类等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辛勤耕耘。李世瑨是我国高分子科教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到祖国,利用在美国留学期间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带领研究团队深入调研,成功开发出以农作物废弃物玉米芯含有的糠醛为原料制备聚酰胺的技术路线,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走出一条符合当时我国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聚酰胺研制道路。通过该案例教学,向学生展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进取精神,促使学生学习先辈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2.3 传承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推动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既要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精华,也要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创新发展道路。在讲授醌类化合物丹参醌知识点时,介绍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与外周血管的作用,是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的药效物质基础之一。2016年,复方丹参滴丸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Ⅲ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例按照国际标准通过临床评价的复方中药制剂。通过该案例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中医药现代化道路能够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创新性发展。
我国科研团队从中药阿魏中提取分离得到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倍半萜烯取代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这些天然产物有作为神经炎症抑制剂被开发成为药物的潜力[9]。通过介绍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的新药研发前沿,鼓励学生树立从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发掘药效物质的科研志向,激发其为中药创新发展奋斗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在讲授萜类和挥发油章节内容时,以作为薄荷糖、薄荷味饼干、牙膏等食品和生活用品中能散发出清凉香气的添加剂而为人们所熟知的薄荷醇在文物保护中的创新应用为例介绍其理化性质,学生会立刻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国考古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利用薄荷醇具有“加热熔融后转变为液态,静置时会逐渐凝固,常温下可自然挥发,且不留任何痕迹”的性质,创新性地将其作为考古发掘现场新型临时固型材料用于危脆文物的保护,使大量文物遗迹的珍贵原始信息得以完整保留,为守护文物遗迹、传承历史文化做出重要贡献[10]。
3 思政育人教学实例与成效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在各章节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和育人案例,优化课程教案和课件,凝练思政主旨,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以黄酮类化合物溶剂提取分离法知识点为例,介绍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政育人教学措施。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设定本知识点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溶剂提取分离法,熟悉葛根中总黄酮的溶剂提取分离法。②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流程,利用溶剂法提取分离中药中的黄酮类成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完成思考题等方式,培养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育人目标:强化“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理念和价值引领,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增强中药学专业信心。
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将含有相关思政案例素材的课件、视频短片等学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并布置开放型思政讨论话题。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启发式及案例法等多种手段,讲授中药黄酮类成分的溶剂提取分离法。葛根素为葛根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是愈风宁心片的主要药效成分,结合该案例引导启发学生从葛根原植物、葛根药材及葛根素的化学结构式入手,思考“如何应用溶剂法从葛根中提取分离葛根素等黄酮类成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知识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介绍愈风宁心片的研制历程及其在治疗高血压、头晕、头痛等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新用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话题的课堂讨论,让学生体会同仁堂“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初心使命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制药理念[11];引导学生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理念,树立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做良心药的责任担当;同时,使学生理解“中药是创新药物研制的不竭之源”,从而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增强中药学专业信心。课后通过教学反馈与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动态。根据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方法改进,进一步优化完善教学设计,实现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的全过程有机融合。
通过开展中药化学课程思政育人教学实践,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均得到有效提高,实验课中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慎思笃行,在获得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其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得到切实提升。近年来,授课教师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在校级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并多次被学生评为“优秀授课教师”。中药化学相继获得首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第二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为思政育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根植于中药学专业课教学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德能兼备的新时代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中药化学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思政元素及育人案例,用好中药化学课堂主渠道,在做好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思政育人教学,提升课堂“温度”,使学生更好地领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接续奋斗的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