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新”赋能农业全程机械化
——宿州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024-01-18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泗县三新山芋

黄 鹏

(宿州市农机技术推广(培训)站,安徽 宿州 234000)

一、宿州市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绩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利用大市,全市耕地面积898.9万亩,农机保有量170 万台套,农机总动力856 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为18.2 万台,联合收割机3.2 万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4.7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01%。2021 年,宿州市荣获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2022年,全市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总量达到61个。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项目推动、全程帮办等措施,宿州市扎实推进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全市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组织724个,其中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318个。

二、宿州市“三新”赋能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做法

(一)研发新装备,补机械强农短板

宿州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农机“补短板”。围绕特色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研制出山芋杀秧收获一体机、起垄机、种植机、覆膜机、打秧机、大蒜种植、大蒜收获等7款装备;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研制出秸秆打捆机、秸秆捆捡拾运输车等2 款装备;围绕畜禽养殖,研制出畜禽投料机、捡蛋机、清粪机等3 款装备;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研制出2 款复合种植装备,也是安徽省仅有的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的2 款复合种植新产品试点。此外,宿州市打造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地,灵璧、泗县智能农机装备成功获批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

1.研发地域特色农机,让“土山芋”变成“金蛋蛋”

大路口镇是被誉为“中国山芋之乡”——泗县的山芋主产地。2018年,“大路口山芋”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 年,大路口镇(山芋)被农业农村部认定推介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其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农机制造企业研发机具补短板,解决了“无机可用”的问题。泗县伟达农机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 年,位于泗县大路口镇大季村,是一家集农机具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把“做实事,出精品,创品牌”作为公司的宗旨,把“好用,耐用,放心用”的创新理念、质量理念和服务理念融入每一个产品的精髓。2020 年,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关系,共同研发山芋种植全程机械(山芋起垄机、山芋覆膜机、山芋种植机、山芋打秧机、山芋收获机等),目前取得发明专利8个,实用新型专利21 个,通过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个产品通过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鉴定,并归档国家补贴目录。山芋收获机系列率先取得2 项发明专利,该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先后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宿州市二等奖、安徽省专利优秀奖。

二是发展产业经营联合新主体,解决了种植规模的问题。泗县大路口镇从事山芋种植、加工产业链中的大、中型企业12家,合作社、家庭农场238 家,成立7 个产业联合体(天隆薯业产业联合体、成安牧业产业联合体、泗州薯业产业联合体、泗县妮妮产业联合体、泗县龙湖产业联合体、泗县小荷产业联合体、泗县天京食品产业联合体)。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使大路口镇山芋种植面积稳定在10 万亩,山芋产业整体实现产值超12.23亿元。

三是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了山芋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大路口镇开展山芋产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有118个,以农机服务和种植技术服务为主,包括泗县龙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泗县润农山芋专业合作社、泗县茂繁山芋专业合作社、泗县中田山芋种植专业合作社、泗县伟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泗县惠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山芋全程机械化装备的应用推广,实现服务面积30 万亩,服务农户4.6万户/次。

2.着力引优育强,打造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地

泗县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是宿州市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地,进驻了安徽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泗县汉和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海阔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规上企业。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驻的一家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在研发创新、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2],迅速成长为宿州市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先锋。研发团队与合肥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卡尔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联合成立研究中心,拥有各类专利近百项,无人驾驶研发团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3.推进“机器换人”,换出节本增效新空间

灵璧县的安徽金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一体化的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自主开发、引进消化等方式,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取得3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现拥有生产设备80余台套,检验设备10余台套。

公司结合大蒜种植模式,聚焦关键环节,主营三大业务,分别是大蒜播种、收获和初加工设备。研发的播种机、收获机每台每小时的作业量,分别相当于10 名工人的作业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促进了大蒜产业发展。2021 年公司生产、销售大蒜收获机2 500 台,为行业前三;生产、销售大蒜播种机2 000余台。2023年上半年,公司生产、销售大蒜收获机3 000 台,产销量连续3 年攀升,销售区域遍布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大蒜主产区,其中县城一级网点32个,乡镇二级网点106个。

同时,公司瞄准客户需求,为大蒜经纪人开发了大蒜分选脱皮机。该款产品可将大蒜头分为5 个等级,直径分别为45MM、55MM、60MM、65MM、≥65MM,以达到市场级销售的标准。该款设备减轻了人工挑选的辛苦,扩大了大蒜种植面积,提高了不同大蒜的经济价值,并提高了大蒜经纪人的工作效率。

(二)助推新农人,育科技强农主体

宿州市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6 418户、家庭农场32 108 个,家庭农场平均种植规模达100亩以上;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35 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91 家,均位居全省第一。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理事长和带头人等“新农人”突破1 万人,位居全省第一;涌现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李伟、“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韩素兰等一批典型。“新农人”在全省“三夏”“三秋”机收减损现场会上大展风采,粮食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2%以内,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

1.联农带农,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化优势

灵璧县巧良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示范社,是一家集秸秆收储加工销售、农机服务、大田托管、牲畜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组织。合作社现有社员105户,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8台、稻麦玉米联合收割机24 台、旋耕机26台、无人机18台、其他各类机械89台。

合作社携手脱贫户、低保户等低收入人群入社,优先安排就业,同时引导周边农户采取“带机入社”“带地入股”“带资带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入社,让社员充分享受到合作共赢、快速发展的红利。每年收获季节,合作社优先为本社及本村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免费收种。合作社实行“八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定点存放、统一机械维修、统一联系业务、统一订单作业、统一作业标准、统一规范价格、统一调度机械、统一协调纠纷”,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2.全程托管,发挥专业合作社机械化优势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机械化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聚焦标准化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

以泗县端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现有建筑面积8 840 平方米,拥有社员316 人,注册大型拖拉机85 台、中小型拖拉机25台、联合收割机23台、植保机械20台套、各类作业配套机械232 台。2022 年,合作社实现耕、种、管、收等环节全程托管面积37.7 万亩,秸秆收储销售25 000 余吨,带动农户316 户,服务农户数达7 545 户。2022 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2 138.5 万元。农机服务及托管收入2 113.5 万元,实现盈余246.6万元,社员社内平均获利7 800元。

(三)探索新模式,增农民种植效益

为发挥农业机械最大效用,宿州市探索采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运作模式、“自营+租赁”的经营模式。引导“两委”干部、经济能人积极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思想“破冰”,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实现“集体+农户”共同富裕。统筹合理配置闲置农机,租赁给种植大户或专业农机手,有效解决资产闲置问题。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田保姆经营”“农机服务土地托管”“村企联营种粮一体化连锁农场”等新模式,全市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1个、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机合作社318个,实现乡镇全覆盖,打造土地和农作物耕、种、管、收、售全流程服务,通过降本增效,实现规模化收益,新增效益30亿元。

1.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探索土地托管经营模式

萧县新廷社区依据劳动力状况、农户生产需求等因素,在“耕、种、管、收、购、销”等生产经营环节,选择自主经营、全链条式托管、分链条式托管等服务模式,构建起“党组织+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发展格局。为解决部分农户零散土地耕种难题,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廷社区采取“两种模式”,实现多方利益联结。一是“全托”模式。利用股份合作组织,按照“保底分红+盈利分红”的方式,每年每亩给农户700元保底分红;合作社集体盈利的70%收益用于年底盈利分红。二是“半托管”模式。合作社签约6名专业农机手,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对农户土地统一进行托管(含提供农药、化肥、种子),种植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农户每年向农机合作社支付每亩800 元托管费用,计入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合作社统一服务、统一采购、集中耕种的集约化生产模式,不仅为农户提供便利,还保证了种子质量,节约了成本。

2.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注重让利于民,建立健全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多种分红模式,真正实现集体和农户“双增收”。例如,萧县新廷社区按照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中明确的收益分配方式,合作社收入在扣除合作社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提取公积金、风险防控资金、土地保底收益,以及弥补亏损后的余额为可分配盈余,其中40%按照出资比例用于社员分红,4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20%用于奖励社区“两委”干部及其他参与合作社管理的人员[3]。

三、宿州市“三新赋能”实现农业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启示

一是研发新型农机具,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泗县大路口镇瞄准特色产业,对接农民和市场需求,补短板、破解机械难题;安徽泗州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瞄准农机市场和农民需求,研发生产大型、高效、智能农业机械,解决了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难题;安徽金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研发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研发新产品,推进“机器换人”,助力大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换出了农业发展新空间。

二是合作社通过吸纳更多社员,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于一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够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合作社坚持自愿、互利、共赢,采取带机入社、带地入股等方式,逐步探索出一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有效模式,有利于土地规模流转和标准化生产,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按照“保底收入+多样分红”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宿州地域特色的增收新路子。将党建工作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多方共赢,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良好局面。

宿州市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小切口”,研发装备补短板,培育能人兴主体,创新模式增效益,为解决现代农业“地谁来种,地怎么种,怎么种好地”等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宿州方案”。

猜你喜欢

泗县三新山芋
山芋飘香的春天
山芋飘香思绪浓
挖山芋
安徽泗县:山芋让村庄发展更红火
安徽泗县:“扶贫瓜”走进城市餐桌
Top Republic of Korea's animal rights group slammed for destroying dogs
我愿意
——献给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山芋岁月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