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师范生创新教育的项目式学习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
2024-01-18余宁张菡周海坤
余宁 张菡 周海坤
问题提出
1.政策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部署,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教育抓起。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经济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与保障。但师范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我国师范类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质的教师人才,重视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也是以教师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为主,较少开展有关创新教育的课程,在目前的高校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授课型教学方式仍居主流,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仍是主要方式。尽管在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情形下,师范类院校也开始重视对师范生的创新教育,但都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这就导致了师范生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师范生的创新能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师范生的创新能力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未来职业选择及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将探讨项目式学习对师范生创新教育培养的意义和路径。项目式学习是针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
2.项目式学习
在当前教育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且具体知识的应用相对缺乏,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我们需要从教学方法入手,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定义为一种教学方法,且项目式学习的运用不局限于课堂,还包括课堂之外的延伸,即项目式学习是教师将学生的学习任务项目化,引导学生展开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构建驱动性问题。项目式学习以解决为核心,学生在构思方案、自主探究、做出决策以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决策、创新、系统推理分析等高阶思维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对发展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处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显然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的挑战。因此,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到课程中,通过对真实情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本文以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基于项目式学习,探索师范生创新教育的项目式学习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
师范生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必要性
1.师范生群体特殊性与创新教育普遍性
师范生创新教育是围绕师范生这一特定群体所进行的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态度的一切活动的总和。针对师范生的创新教育和其他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有什么区别是决定师范生创新教育能否成立的重要标志。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明确了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作为培养师范生创新素养的师范生创新教育,师范生这一群体的特性明确了其与一般创新教育的区别。研究认为,由于师范生创新教育仍属于创新教育的范畴,所以针对师范生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既存在创新教育的普遍性,又由于其与其他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存在区别,所以师范生的创新教育又存在着特殊性。因此,对于师范生群体的创新教育也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价值取向存在独特性,而这一独特性,正是由创新教育的普遍性和师范生群体的特殊性所构成的。
(1)创新教育的普遍性
作为一种人类的认识、实践能力,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有研究认为,创新包含了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三个含义。汉语词典把创新解释为:破除旧的、确立新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创新的解释会产生不同,创新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但确定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由于创新的重要,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目前普遍认为创新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开展师范生创新教育必要性方面,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教育中已经存在诸多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因素,开展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基于此,研究认为创新教育是一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的活动,而正是由于当前教育中存在较多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内容,才需要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素养,以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2)师范生群体的特殊性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也造成了师范生创新教育的不同。有研究认为,师范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领域,其创新素养具有职业独特性。教师在工作当中,更多接触到的是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教师能够发挥其创新素养的主要“领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因此教师的创新主要围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性调整、组合、设计、实施,这也对师范生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出了要求。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针对师范生群体的创新教育应当聚焦于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其具体可以表现为对已有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调整、组合、设计、实施,改进以往教育内容中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内容,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2.师范生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事物的必要性可以根据其是否作为达到某一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因素这一逻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师范生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其是否为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客观需求、客观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两方面着手分析。
(1)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客观需求
作为以未来教育家为培养目标的师范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乎着师范生在进入教学工作后是否会以批判性的思维审视现状,是否会去审视学校中心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师范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领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了创新意识才会去评价和判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才能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才符合未来教育家这一培养目标。同时,师范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对师范生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的应然之举。
(2)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需求
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直接影响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也提出,到2035 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可见,培养教师的创新素养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诉求。在新时代、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新要求对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采取更为创新、更适合学生发展、更适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3)转变高校师范生创新教育学习模式的需求
学习作为一种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其特点与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都会受到主体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及其所处学习环境的影响。因此,做好高校师范生创新教育离不开对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大学的特殊性质及其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把握。这一阶段的学生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逐渐成熟与健全,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处于最佳水平,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大大增强,个体心理品质也趋于稳定、成熟和完善。在这样的身心发展阶段,同时又由于管理模式的特殊与所需要学习知识的专业性,大学阶段学习者的学习呈现出自主性、专业性、合作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作为学习主体的师范生,要充分利用多种获取知识的渠道,转变以往接受、被动、独立的学习方式为协同、对话的合作型学习方式,减少依赖,增强自觉性。因此,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状态。
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项目式的教学基于真实的场景,使用真实的材料来操作,产生真实的影响。学习者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并获得经验。
1.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近年来关于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根据近5 年研究总结出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问题驱动:PBL教学强调教学应当从一个真实的、具体的、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出发。第二,围绕项目任务设定学习目标:PBL 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任务需要围绕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来开展。第三,主动、探究、深度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等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第四,协作学习:学生成为探究者、实践者、问题的解决者,教师促进其学习。学生小组成员需要承担不同的任务,同时要沟通与合作。第五,创造产品:学生要创造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是具有可行性的产品。
2.项目式学习对师范生创新教育的意义
项目式学习对于师范生创新教育的意义可以从项目式学习自身的优点和师范生创新教育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析。有研究认为,项目式的学习能够借助探索、合作这两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还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而这些素养与能力,都是作为一名师范生所必需的。研究认为,我国的中小学生是否能够培养其创新精神与能力,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这些能力,教师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则在于师范生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培养,而这些能力正与项目式学习所能够给学习者带来的科学和人文精神、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一致的,可以说项目式学习不仅有利于师范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更对于其创新素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师范生创新教育的项目式学习实践路径
师范院校应该结合师范生群体的特点,做好创新教育项目式学习的顶层设计,优化项目式学习内容,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实现师范生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和协同增效。
1.顶层设计:助力师范生创新教育项目式学习快速展开的有效力量
师范类院校对于师范生创新教育项目式学习的顶层设计,是推动其快速展开的有效力量。在顶层设计中,首先,师范类院校应组织建设各级学院和专业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创新教育队伍,为师范生群体提供创新教育项目式学习切实可行的物质条件,如设置专用的讨论室、添置项目式学习所需仪器设备等;其次,应将原来的教育对象定位从精英化逐步转向普遍化,针对具有创新想法的少数师范生扩大到在校所有师范生,不仅要提升师范生的创新能力,更要切实提升、深入培养师范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品质;最后,要增加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创新教育基础知识的占比,扩展师范生关于创新的通识知识面,并根据师范类专业学科特点设置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实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有机融合,产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教学创新:推动师范生创新教育项目式学习稳固进行的核心内容
教学创新是培养师范生创新意识和素质的关键一步。有研究提出,我国高师院校高度重视师范生职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忽视了教学创新勇气的激发与培养,导致创新勇气在初任教师教学实践中出现缺失与错位现象。对于毕业之后将进入幼儿园和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师范生而言,要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自己就应先大胆进行创新,接受创新教育,参与到创新的教学活动中去。
在实施师范生创新教育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师范类院校也应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进行整体创新,将“项目式”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保证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首先,应建立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师范类高校教师团队,从教学模式上,应逐步调整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更新创新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师范类院校和相关企业机构合作的课程体系,引导师范生从自己的专业实践、专任教师的研究项目以及兴趣特长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创新点,引导学生表达想法、形成项目、组建团队,将项目持续进行下去。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扩展教学场域,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分组教学以及开放式教学。其次,应加强师范生辅助技术的学习,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使用各类器材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实行实验教室或器材实名预约制度,开放实验教室使用,让学生做到有所会、有所用。师范类专业课教师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也应充分扩展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的通识知识,为师范生打破专业壁垒、发现问题、树立创新意识奠定基础。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形成“多阶段+多主体”评价,按照项目式学习的阶段设置评价环节,邀请不同主体对学生所提出的项目进行评价、提出建议,以促进学生项目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3.外部保障:促进师范生创新教育项目式学习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
师范类院校应通过充分优化自身资源、加强平台建设、形成内外联动,提升宣传力度,组建优秀项目库等一系列方法和举措促进师范生创新教育的持续发展,切实践行项目式学习这一有效路径。
各院系应充分重视师范生创新教育,根据学校要求推动师范生创新教育平台建设,组建指导师范生项目式学习的专业团队,落实“校企合作”,形成“校内专业导师+校外企业导师”的联动指导。同时,应在校级和各院系网站建立专属模块,开通相关公众号、视频号进行日常宣传,树立师范生创新榜样,营造创新氛围。
结 语
创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而推动创新的关键则在于创新型人才体量和质量的提升。师范生创新教育对于提升师范生创新素养、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其创新素养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认为将项目式学习与师范生创新教育结合可以提升师范生创新教育的质量,并主张当前各师范院校应当通过打造好顶层设计来助力师范生创新教育快速开展,主动创新师范生创新教育教学,并确保推进师范生创新教育的外部保障,为师范生创新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