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儒雅课程体系

2024-01-17毕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12期
关键词:儒雅礼仪校本

近年来,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实验小学从“儒雅教育让每个人都精彩”的办学理念出发,基于学科的整合式拓展和个性发展的拓展性课程评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雅课程体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着眼于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

从需求出发,优化“儒雅课程内容”

学生是否有需求,课程是否受欢迎,是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起点。为了构建起尊重学生需求、满足师生期待的儒雅课程体系,学校编制调查问卷,对全体师生进行了现状摸底和需求调研。

通过调研发现,儒雅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50%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了校本课程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还会对原来的学习有帮助”,32%的学生认为在原来所学的一些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校本课程的学习“虽然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不会对原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儒雅课程持积极赞成的态度,认可儒雅校本课程对学习的重要补充作用。而在课程选择中,83.5%的学生以“对课程是否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在选择校本课程时,兴趣爱好是首位的。

在对学生的调研中还发现,儒雅课程发展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学生的期待也比较多元。学生很喜欢学校现在开设的校本课程,尤其是“趣味阅读”和“艺术课程”。而在“期待提升哪种能力”上的分散答案,则让学校在儒雅课程建设时,更注重丰富性和多元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对于儒雅课程建设,教师的关注度高达100%,很多教师认为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深入开发和完善学校的儒雅课程建设,并愿意结合课程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让课程形式多样化,在艺术性和人文情怀上对学生进行浸润培养,尽己所能。

老师们支持学校的儒雅课程体系建设,也希望能在过程中得到专家指导、专门培训、时间和资金保障、同行间的配合、领导的支持等。有各方面的资源、专业和技术支持,他们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儒雅课程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从实际出发,探索“儒雅课程路径”

为了培养出有成绩、有内涵、有个性、有眼界的学生,学校在充分调研了解师生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培养在知识上渊博精湛,在才艺上丰富多彩,在气度上温文尔雅,心智健康,具有家国情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儒雅学子。

持续探索实施“儒雅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雅行”“雅智”“雅心”“雅艺”“雅创”五大类的儒雅课程,包括自然体验、孝吟雅诵、玩转篮球、天籁合唱团、环保行动等41门课程。经过进一步的优化,最终将儒雅课程分为“基础+拓展”“必修+选修”两种课程形态。

基础类课程被分为六大类:守护学生身心健康的生命类课程、让学生学会生存的生活类课程、带领学生进行数理探究的科学类课程、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艺术类课程、训练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国学类课程。所有基础类课程不仅将学科自身的教材体系结构整合起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起来,还进行了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融合。如将语文、英语整合成“语言与阅读”课程,凸显语文、英语作为语言的功能,突出交际应用性,强化阅读工具性,关联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在规律,促进教学互通;将数学与科学、信息技术整合成“数学与科技”,数学的应用性价值体现在科学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将美术与音乐整合成“艺术与审美”,两门学科有着共通点,并不追求人人成为画家、音乐家,而是凸显对美对意境的感悟,提高艺术修养。

拓展类课程则在之前的五大类课程上再深化,确立为“雅·行”课程、“雅·智”课程、“雅·心”课程、“雅·艺”课程、“雅·创”课程。

“雅·行”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和文明礼仪课程。“雅·智”课程主要包括经典诵读、趣味阅读、趣味数学课程。“雅·心”课程是指心理与健康课程、劳动课程,具体指学生拥有自信、阳光的心态,具有人格魅力及健康的体魄。“雅·艺”课程主要指艺术课程,学生在课程中发展个性特长、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雅·创”课程包括科技与生活、实践与创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五大课程相互补充、互相完善、协同发展。

确定了课程之后,学校也开始有针对性地研发契合儒雅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学校邀请专家入校举办校本教材编撰相关的讲座,指导课题组成员整合素材、理清思路、着手编撰。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梳理课程逻辑,编写了部分课程的校本教材。如“雅·行”课程校本教材《快乐诵读》《自然体验》《快乐劳动》;“雅·智”课程校本教材《智力七巧板》《快乐绘本》;“雅·心”课程校本教材《快乐三跳》《心理健康》《快乐啦啦操》《快乐游戏》;“雅·创”课程校本教材《电脑绘画》《植物朋友》。

从实效出发,拓展“儒雅评价标准”

除了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校本教材外,学校还以儒雅教育为特色,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将扎实可行、形式多样的主题德育活动贯穿全年,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的特色课程,如“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将儒雅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中,一方面充盈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作为武汉市经典诵读示范校,学校在科研的引领下,以校本教材《孝吟雅诵》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每学期的国学考级,激发学生爱经典、诵经典的热情;每年年底的经典诵读展示,各班以多种表演形式表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成为学校保留多年的传统活动。

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学校从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自我礼仪着手,开展了礼仪和孝亲方面的系列活动,如每年5月份的孝亲文化艺术节围绕“五个一”活动(给长辈洗一次脚、给家里干一项家务活、参加一次亲子运动会、为长辈表演一个节目、借助经典写一篇孝亲作文),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父母的生活,感受父母的艰辛,记录自己的感悟,明确自己的责任。同时,学校也在校园日常活动中常抓学生的路队礼仪、集会礼仪和课堂礼仪。

学校还设计了《礼仪教育评价手册》,多方位、全面地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激励学生树立新目标,还能让学生在相互鼓励中增进了解。比如,在参与班级评价活动中,鼓励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时刻关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闪光之处。通过对同学日常行为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不仅能够从伙伴身上吸收好的东西,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同时促进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探索儒雅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学校也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评价标准。不同于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儒雅课程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更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孩子的亮点,借助多样的展示平台,在师生、生生评价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实践学习作品展示、交流分享等评价方式。同时,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发展性评价,在评价中重视激励性、过程性、多元性的原则,鼓励进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儒雅礼仪校本
Magnetic-field-controlled spin valve and spin memory based on single-molecule magnets
净心繪歲月 儒雅君子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乘车礼仪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唐文宗恭俭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