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与企业成本粘性
2024-01-17栗华临李英副教授刘倩
栗华临,李英(副教授),刘倩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要保障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规范和统一,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绿色制造体系的主要内容,促进形成市场化机制,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对于制造业来说,绿色转型的根本途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是绿色转型的关键所在,更新设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制造业企业在进行绿色转型升级时,需要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加大先进环保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升级的研发力度,或者通过购买专利技术、生产设备的方式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更新。生产模式的改变,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实现再回收利用,达到循环的绿色生产。由于清洁生产、使用环保材料等会使企业产生额外成本,因此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需要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高效的成本管理及时调整投入和产出,达到成功转型的目的。然而,企业的资源配置并非一直是最合理的,现实中常会产生资源冗余和资源错配等问题。资源配置不合理会导致企业成本管控不精确,造成当期业务量未显著提高或者下降而企业依旧会加大成本投入的现象,即成本粘性现象。成本粘性程度较高意味着企业难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收益也会出现波动,进一步造成投资者的悲观预期以及影响银行的贷款决策,传递经营风险较高的信号(洪荭等,2021),阻碍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分析绿色转型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对提升企业成本管控精度、提高资源分配效率、降低成本粘性,进而顺利完成绿色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2015 ~2022 年沪深A 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揭示绿色转型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机制。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首先,丰富了绿色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有助于了解开展绿色转型对企业内部成本产生何种影响,丰富了成本粘性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其次,通过关注绿色转型和成本粘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肯定了绿色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作用,可为企业开展绿色转型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文献回顾
1.绿色转型的相关研究。绿色转型是指通过新型技术、自身战略变革等手段,达到资源利用率提升、污染物产出减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目的,以避免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本质在于节能减排(卢强等,2013;刘学敏等,2015)。现有研究主要从绿色转型驱动因素、实现路径及经济后果展开。
在驱动因素上,当受到的环境监管压力较大时,企业会通过绿色转型升级来缓解监管压力(Petroni 等,2019)。除环境规制以外,绿色技术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企业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投入,间接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此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绿色市场需求、绿色文化等外部因素都会推动企业积极开展绿色转型(李俊夫和李晓云,2023)。
在实现路径上,现有研究主要从绿色创新和提高创新水平等方面展开。制造业企业需遵循绿色经济规律,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绿色创新能力(陈阳等,2019),以绿色供应链等手段作为绿色转型的升级动力(Thomas和Rasmus,2017),从而推动产品升级和产业链更新,顺利完成绿色转型升级(张辉,2020)。
在经济后果上,可以把企业开展绿色转型的经济后果分为环境绩效和财务绩效:①环境绩效。现有研究认为企业开展绿色转型确定了其发展方向,通过自我约束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推动企业施行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的生产管理,实现对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陈承,2017;赵春琳,2021)。②财务绩效。关于绿色转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现有研究存在着分歧,主要包括正向影响、负向影响和影响不确定。在正向影响方面,主要认为绿色转型能够为企业带来技术、声誉、价值的提高,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提升(李艳佳,2016)。在负向影响和影响不确定性方面,主要认为企业开展绿色转型过程较长,伴随着成本投入,并没有因为企业开展绿色转型获得相应的经营业绩提升,盈利能力仍旧不理想(唐松莲,2022)。
2.成本粘性的相关研究。Anderson(2003)利用其研发的ABJ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销售收入每上升1%,相应成本上升0.55%;销售收入每下降1%,相应成本下降0.35%。Anderson将这一现象称为成本粘性。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也存在着成本粘性问题(孙铮和刘浩,2004)。现有针对成本粘性的研究大多是从其影响因素展开。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运营环节的成本粘性,大多受到代理成本、调整成本、管理层预期、劳动密集度、资本密集度等因素的影响。从代理成本来说,管理者会基于业绩不振、个人声望、薪酬等方面的考量,在业绩下降时减缓成本削减量,从而产生成本粘性(方巧玲,2011;薛维军,2022)。基于调整成本来说,企业的部分资源投入是通过签订长期契约获得,这部分资源调整产生的成本会高于削减投入所节约的资金,因此管理者在收入下降时更愿意保留这部分成本以避免调整成本产生(涂柳媚,2014)。从管理者预期角度来说,管理层越自信,对公司的未来预期就越乐观,所以当企业业务量下降时,管理层会认为业务量下降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因此不会降低企业成本投入,从而产生成本粘性(Banker 等,2010;Chen等,2012;周兵等,2016;张泽南,2016;顾晓安和马泽之,2021)。除此以外,成本粘性与劳动密集度、资本密集度呈正相关关系,劳动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越高,企业成本粘性现象越严重(孔玉生等,2007;周敏等,2019)。
3.绿色转型与成本粘性。目前直接从绿色转型角度探究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少,部分学者从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税等方面展开研究后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调整成本和管理者乐观预期抑制企业成本粘性,但环境税会显著提高企业成本粘性,并且通过成本粘性来倒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于连超等,2019)。还有部分学者仅针对绿色转型对企业成本产生何种影响进行研究,认为企业绿色转型升级需要从源头开始,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研发等进行革新(宋宝莉,2016),以及购入环保生产设备、研发新型绿色生产技术等,除此以外还需要对已经升级改造的流程、技术进一步维护,形成环境维护成本,这些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黎精明,2015),给企业造成不小的成本压力。
综上所述,在环境规制、利益者相关压力、绿色市场和文化需求的推动下,企业会从提高绿色创新能力、更新生产设备和工艺、研发新型绿色生产技术等方面积极开展绿色转型。而针对成本粘性,目前学者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绿色转型对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何种影响仍不明晰。现有文献关注了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税等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但鲜有文章直接从绿色转型出发,分析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因此,探究二者之间的机理,加强企业成本控制,使企业顺利完成绿色转型仍值得探讨。
(二)假设提出
绿色转型会从多个层面对成本粘性水平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代理成本、调整成本、管理层预期三个因素展开论述。
从代理成本角度分析,当企业需要对成本投入进行削减时,管理层为了谋取私利会延迟削减资源的时间(方巧玲,2011)。当业务量的下降导致企业绩效不振时,管理层也可能会通过激进的成本投入战略,来减缓绩效下滑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实现考核目标(薛维军,2022)。在此情境下,管理层可能会通过加大对于绿色转型的投入,使自身符合政府补贴的获取标准,以此来抵消业务量下滑的影响。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管理层顺利完成企业绿色转型后,能够提高其在市场上的声誉和议价能力,因此管理层有更强的动机加大绿色转型投入,以期完成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从调整成本角度分析,持续经营的企业大部分开支不会临时支出,而是通过签订长期契约来保障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层会考虑调整这部分资源的投入,从而产生调整成本。由于调整长期契约的成本较高,因此管理层依据收入变化来调整长期契约的可能性较小,由此造成业务量下降时成本不能同比例下降(涂柳媚,2014)。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原动力是围绕绿色装备制造、绿色新材料、绿色研发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梁中和汪跃,2022)。对于技术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来说,要想通过技术改造来完成转型升级,企业必须加强基础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水平(秦艳和蒋海勇,2022)。由于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新的市场需求,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就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不论是生产绿色产品或者革新生产工艺追寻绿色生产,企业都必须加大成本投入,改进旧的设备和生产车间、研发绿色新材料或者是聘用科研人才提升绿色研发能力。当企业的业务量下降时,由于绿色转型设备和研发具有资产专用性,对于这部分资产的调整成本较高,这就导致即使业务量下降,企业也不愿意去调整绿色转型投入成本,从而加剧成本粘性。
从管理层预期角度来说,在企业积极开展绿色转型时,政府会给予企业一定的扶持,如绿色创新补贴、政府绿色采购等,短期内增加企业的流动资源,从而使管理者过于乐观(毕晓方等,2015)。此外,由于国家近些年大力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公众环保意识日趋增强,形成了绿色消费文化,而绿色消费文化又反过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其更愿意为环境友好型商品买单。当管理层对未来收入增长持乐观预期时,面对业务量下降的境况其就不愿减少成本投入,从而导致成本粘性上升(罗宏等,2023)。绿色转型所带来的政府扶持、获得政府扶持后的隐形商誉的增加、开展绿色转型后缴纳环保税金额的减少,以及绿色理念逐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使得企业的转型升级迎合了消费者心理(李俊夫和李晓云,2023)。这些都会导致管理层对未来持有乐观预期。考虑到上述红利,即使业务量有所改变,管理者会认为只是市场的规律波动,仍愿意继续对绿色转型进行投入,导致业务量和成本投入变化的不同步。
综上所述,绿色转型强化了调整成本对成本粘性的负向影响,影响了管理者决策。受到政府补贴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管理者会对未来保持乐观预期,并且政府补贴和个人声誉等会使得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加剧,从而增加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成本粘性。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绿色转型会提升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沪深A 股制造业企业年报。选取2015 ~2022年沪深A 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进行了以下筛选:剔除ST、*ST 企业;剔除关键数据缺失和异常的企业;删除在研究期间上市的企业。同时为了缓解极端值影响,对数据在1%和99%的水平上进行缩尾处理。经过上述的数据筛选和调整,最终得到了10594个样本观测值。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成本粘性(STICKY)。本文借鉴Weiss(2010)的研究,通过Weiss模型从微观视角量化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具体模型如式(1):
其中:i 表示样本公司;down 和up 表示样本公司当年接近期末营业总收入下降的季度和营业总收入上升的季度;COST 表示该季度总营业成本的增减量;SALE 表示该季度总营业收入的增减量。
2.解释变量:绿色转型(Gre)。本文借鉴周阔等(2022)的研究,从宣传倡议、战略理念、技术创新、排污治理和监测管理等5 个方面,选取113 个企业绿色化转型关键词。然后,统计各个关键词在上市企业年报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形成绿色化转型词频数,用该词频数加1 取自然对数衡量企业绿色化转型。
3.控制变量。为了探究绿色转型究竟会对成本粘性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参照以往学者的研究,选取资产负债率(Lev)、公司规模(SIZE)、独立董事占比(Indep)、员工密集度(EI)、资本密集度(AI)、连续两年收入下降(Sdec)、股权结构(Top1)作为控制变量。主要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为检验上市制造企业绿色转型与成本粘性的关系,本文构建模型(2):
其中:i 表示企业;t 表示年份;STICKY 为成本粘性;Gre为解释变量;Control包含所有控制变量;α0为常数项;α1为绿色转型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系数;α2为控制变量的系数向量;year 和ind 分别为时间和行业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企业的成本粘性(STICKY)均值为-0.29,最小值为-4.10,最大值为3.27,标准差为0.98,说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中不仅普遍存在着成本粘性的现象,而且不同企业之间差异较大。企业绿色转型的均值为3.83,标准差为0.68,这说明我国上市制造企业已经普遍开展绿色转型。控制变量的数值与既有研究基本一致。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对主要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影响的情况下,Gre与STICKY的相关系数为-0.053,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绿色转型提高了企业成本粘性。此外,为检验潜在的多重共线性,计算自变量的VIF 值,平均值为1.16,最大值为1.47,表明本文中多重共线性不会构成严重问题。限于篇幅,检验结果均未列出。
(三)主回归分析
为检验企业绿色转型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对模型(2)进行了回归检验。表3列示了绿色转型与成本粘性的回归结果,列(1)仅是绿色转型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并未加入控制变量以及控制时间固定效应和行业固定效应。可以看到,绿色转型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初步验证了H1;列(2)和列(3)则分别加入了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发现绿色转型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即绿色转型会提升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H1得以验证。
表3 绿色转型与成本粘性
(四)绿色转型影响成本粘性的机制检验
为探究绿色转型是如何对成本粘性产生影响,本文参照江艇(2022)的做法,从代理成本、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三个方面展开机制检验。
本文参考孙芳城等(2023)的研究,采用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来衡量企业的代理成本(ADM),管理费用率越高意味着代理成本越高,存在的代理问题越严重。
本文参考岳宇君和顾萌(2022)的做法,通过专用性资产来间接衡量调整成本(ASS)。专用性资产越多,其用途越单一,变现损失越大,调整成本越高。本文选取企业当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长期待摊费用之和除以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资产专用性。
本文参照申慧慧和吴联生(2012)的做法,选择企业过去五年非正常销售收入(研究时间跨度内的销售收入与年度变量回归后的残差)的标准差与销售收入的均值之比来衡量环境不确定程度,也即管理者乐观预期(EU)。这是因为随着环境不确定程度提高,企业会面临更高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面对信息获取的困难,管理者不容易获取真实有效的经营信息,因此容易产生乐观预期。
本文先将绿色转型分别对代理成本(ADM)、调整成本(ASS)、管理者乐观预期(EU)进行回归,表4报告了机制检验的结果,从表4的(1)~(3)列可以看出,回归结果均显著,说明绿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代理成本、调整成本和管理者乐观预期,本文的理论分析得以证明。
表4 机制检验
(五)稳健性检验
1.替换被解释变量。为排除变量测量上的偏误,本文参考洪荭等(2021)的做法,以ln(Costi,t/Costi,t-1)作为被解释变量,重新构建模型进行检验。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和重新构建新的模型回归后,结果显示(表略)绿色转型和成本粘性的回归系数为-0.0434,在10%的水平上显著,H1依旧成立。
2.内生性检验。采用固定个体效应进行回归,以缓解遗漏变量对本文研究结论的内生性影响。结果显示(表略),绿色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0476,在5%的水平上显著,与主回归基本一致。本文采取PSM 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样本进行配对,以缓解潜在的样本自选择的内生性问题。以模型(2)的控制变量作为匹配变量,设置匹配半径为0.05,进行最近邻匹配。结果显示(表略)绿色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0527,结果依旧显著,说明在控制了内生性的问题后,H1依旧成立。
五、进一步分析
(一)绿色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绿色转型的目的是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绿色转型短期内致使企业资源冗余进而诱发成本粘性。那么,这些资源冗余能否在长期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将对该问题做进一步检验。参考杨旭东等(2018)的做法,构建范霍恩可持续发展模型估计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SGR),由于部分企业相关数据缺失,所以样本量有所缩减。为检验绿色转型、成本粘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本文构建模型(6)。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成本粘性和绿色转型的交互项STICKY×Gre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29、-0.004,可以看出滞后一期回归系数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绿色转型和成本粘性二者的共同作用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绿色转型和成本粘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沈青青,2023)。绿色转型和成本粘性能够促使企业将资源重心放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引入新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企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虽然这些投入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回报,但有助于企业建立更加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二是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随着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品和服务(郑志强等,2023)。通过实施绿色转型,企业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销售额。这种市场竞争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三是为企业创造新的商机和利润增长点(车德欣等,2023)。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产业和环保服务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通过积极参与绿色转型,企业可以进入新兴市场,并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还可以为企业开辟更多的收入来源。简言之,绿色转型和成本粘性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企业的资源基础,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表5 进一步分析
(二)异质性分析
1.产权性质。为探究绿色转型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成本粘性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分别探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绿色转型和成本粘性的关系。根据表6的列(1)和列(2)可以看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绿色转型对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影响更大。可能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因为自身性质更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并且国有企业本身承担着较重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绿色转型的意愿更强烈,会放慢减少绿色转型成本投入的速度。而非国有企业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较轻,因此在业务量下降的情况下更能做好成本控制,所以企业成本粘性受到绿色转型影响的程度低于国有企业。
表6 异质性分析
2.地区异质性。从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因此绿色转型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可能会因为企业所处位置而产生差异。基于此,本文将样本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见表6列(3)和列(4),可以看出绿色转型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明显存在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受影响较大。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基础水平、经济水平等都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本身就有一定的绿色转型基础,而中西部地区的高污染企业较多,在绿色转型的投入较大,因此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成本粘性受绿色转型影响较大。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围绕绿色转型与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展开论述,得出的具体结论如下:绿色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成本粘性。从作用机制而言,绿色转型通过提升代理成本、调整成本和管理层乐观预期来加剧成本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转型导致的成本粘性增加在当期并不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提升作用。受到产权和区域的影响,绿色转型提升企业成本粘性的作用表现出国有企业大于非国有企业、中西部企业大于东部企业的现象。
(二)政策建议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制造业企业应当积极开展绿色转型,虽然从短期来看绿色转型会加剧企业成本粘性现象,但是企业应避免短视行为。一方面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绿色转型能够对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积极的提升作用。此外,绿色转型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迎合客户需求,挖掘消费潜力。企业应把握绿色转型浪潮,借鉴同行业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加大对绿色转型技术的投入,加强对于自身绿色转型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优化业务流程,以转型驱动企业整体运营过程,增强企业竞争力。第二,面对短期内绿色转型会加剧企业成本粘性的现象,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并且企业应当意识到,绿色转型之所以会加剧企业的成本粘性,是因为企业在专用性资产管理方面不完善以及管理层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因此企业需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第三,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开展绿色转型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金融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有序推进企业结构调整,使企业顺利完成绿色转型。
【 主要参考文献】
毕晓方,张俊民,李海英.产业政策、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流动性风险[J].会计研究,2015(3):57 ~63+95.
陈阳,逯进,于平.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了吗?——来自中国285 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3 ~84.
顾晓安,马泽之.管理者自信程度、两权分离度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1(1):44 ~51.
洪荭,陈晓芳,胡华夏等.产业政策与企业成本粘性——基于资源配置视角[J].会计研究,2021(1):112 ~131.
黎精明.企业绿色成本分层控制模式研究——以SM 纸业为例[J].财会月刊,2015(22):11 ~15.
李俊夫,李晓云.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前因、路径与策略——基于碳中和视角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23(5):124 ~132.
梁中,汪跃.从“双重错位锁定”到“双元解锁”——中国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情景与政策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22(1):68 ~76.
罗宏,黄婉,王治.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成本粘性[J].会计研究,2023(2):149 ~162.
秦艳,蒋海勇.制造业绿色转型与共同富裕的互动机理及路径——基于绿色分工演进视角[J].企业经济,2022(4):25 ~34.
申慧慧,吴联生.股权性质、环境不确定性与会计信息的治理效应[J].会计研究,2012(8):8 ~16+96.
孙芳城,胡俊,钟廷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机制研究[J].西部论坛,2023(4):17 ~31.
杨旭东,彭晨宸,姚爱琳.管理层能力、内部控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审计研究,2018(3):121 ~128.
于连超,张卫国,毕茜.环境税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倒逼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7):112 ~120.
岳宇君,顾萌.人工智能会改变制造企业的成本粘性吗?[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90 ~99+147.
张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国有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升级路径研究——以晨鸣纸业案例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14 ~123+159 ~160.
张泽南.政治关联、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成本粘性——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6(10):67 ~75.
周兵,钟延勇,徐辉,任政亮.企业战略管理、管理者预期与成本粘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证证据[J].会计研究,2016(7):58 ~65.
周阔,王瑞新,陶云清等.企业绿色化转型与股价崩盘风险[J].管理科学,2022(6):56 ~69.
Chen C.X.,Lu H.,Sougianis T..The agency problem,corporate governance,and the asymmetrical behavior of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2(1):252 ~282.
Petroni G.,Bigliardi B.,Galati F..Rethink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The underappreciated importance of value appropriation and pollution intensity[J].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2019(1):121 ~140.
Thomas Poulsen,Rasmus Lema.Is the supply chain ready for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The case of offshore wind logistic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7(73):758 ~771.
Weiss D..Cost behavior and analysts' earnings forecas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4):1441 ~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