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习中心与高校图书馆转型共建的思考与探索
2024-01-17燕建欣易静胡红晓邵彦坤谭世芬芦丽娟
燕建欣 易静 胡红晓 邵彦坤 谭世芬 芦丽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学习中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这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转型提供了发展导向和建设思路。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转型和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之间的相通性和异质性,对双方的共建共赢路径进行了分析,期望这些分析能为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进程提供理论参考,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未来学习中心核心建设者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未来学习中心;图书馆转型;智慧图书馆
1 概述
在2021年底的“继承与创新: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新征程”学术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重要任务[1],鼓励高校以图书馆为基础,试验性地建设一批未来学习中心,并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以此探索新时代下的育人新模式。2023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中又明确提出,利用新一代先进技术,推进未来学习中心试点,发挥高校图书馆自身优势,优化组合各类学习资源等,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2]。新时代教育发展大势和政策导向为打造“未来学习中心”为理念引导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新一轮的机遇。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未来学习中心不只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性教育模式,它也代表了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新方向。未来学习中心致力于通过文献资源的整合、空间流程的重塑、智慧学习空间的构建,鼓励团队式、协作式和主题式的学习探索[3]。未来学习中心期望将高校图书馆转变成为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学生学习中心以及教学支持中心[1]。这说明,新时代背景下,未来学习中心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战略发展目标。基于此,图书馆应当积极地寻找和研究如何通过转型和智慧化的发展,以实现与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有机结合和共振。图书馆要想持续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不断满足读者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以人为本),还需要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2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之间的相通性
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与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在多个层面都呈现出相通性。它们的发展愿景都是为了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新一轮教育教学的改革需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及加速教育信息化的步伐。通过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相似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来学习中心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构建未来学习中心的过程中,高校期望过整合文献资源、再造空间流程来促使图书馆成为信息服务中心、学生学习中心、教学支持中心三合一的智慧化学习环境,以此鼓励学生探索团队式、协作式、主题式的学习方式来改革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完成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3]。这体现了未来学习中心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高度重视,并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分享信息、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图书馆在其转型过程中,也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确保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期望通过提供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来满足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学习方面的需求。
第二,数字化的转型和创新。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徐强在“面向教育4.0的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学生沙龙会议上强调,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将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进行探索和创新来满足未来教育的需求。而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需要通过智能技术将人与书、人与人、馆与馆进行有机的链接,建立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知识服务,以满足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需求。
第三,空间的重塑。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强调了对空间流程的重新设计,通过智慧化的学习空间来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而高校图书馆也期望通过空间再造来重新设计和规划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为学生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
第四,服务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未来学习中心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和思路。而高校图书馆也致力于提供开放、包容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五,团队合作与协作交流。未来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对资源的需求,同时还为师生提供多种信息服务。未来学习中心倡导主客体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和交流关系。而高校图书馆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场所和平台,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此外,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和高校圖书馆转型发展也需要对外合作和交流,通过与其他机构、组织或其他学校的互相学习和经验分享中,获取不一样的思路和想法来促进共同的发展。
3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之间的异质性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之间存在异质性,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服务受众、资源配置、学科的专业性、参与度和互动性以及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和焦点。
第一,未来学习中心主要面向学生,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并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而高校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师生,其转型目标是提供更为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来满足来自不同学科的师生的学术学习需求。此外,未来学习中心建设还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的融合,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而高校图书馆则更倾向于提供文丰富的献资源和信息服务。
第二,未来学习中心鼓励学生采纳各种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等,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而高校图书馆则更倾向于提供各种资源的检索和服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资源和服务。
第三,未来学习中心在设计上就是以“学”为核心,更注重学科专业性,会通过针对不同学科领域设立专门的学习区域和资源库来提供更为专业的学习资源和课程,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而高校图书馆则更注重综合性,旨在提供更为全面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来满足不同学科背景和学术需求。
第四,未来学习中心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包括教师对学生行为模式的观察和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参与情况和互动程度等。因此,未来学习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会融合这个因素,设置不同的互动学习区域和活动场所。而高校图书馆依据自身特点,在转型过程中会创建不同的互动空间或服务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但整体上更为倾向提供一个安静、专注的学习环境,当然也会提供交流活动、学术讲座等形式的特色空间来增强用户的互动性。
第五,未来学习中心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等技术手段来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指导。而高校图书馆则更注重提供具有普及性的服务,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未來学习中心建设与高校图书馆转型共建共赢路径分析
4.1 搭建多源数据的知识服务中心
未来学习中心和高校图书馆都在探索从传统的借阅服务向更全面的信息服务转变。未来学习中心需要图书馆加强文化信息服务功能,其资源建设内容不仅要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如期刊、论文、专利等,还需要涵盖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网络资源,以及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格式的多媒体资源,以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知识服务来满足学习者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将文献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数字化存储和管理,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远程访问。同时加强信息素养培训、学术咨询、研究支持等服务,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4.2 构建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场景
为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当努力突破传统的以借阅为中心的模式,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再造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舒适便利、动静结合的多功能学习空间,比如以安静为主的阅览学习区和个人自习室的安静学习区;以主题式团队学习、问题式导向教学为核心的半开放、开放式小团体讨论区、小组研讨间,以支撑各类学术交流、中大型社团活动空间、培训讲座报告厅等不同功能需求的多元学习大空间,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心之所向的学习场所。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创建数字化的虚拟空间和虚拟网络教学环境,以模拟真实的学习场景,打破学习环境的束缚,为师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学习服务空间,从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畅通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环境,打造智能化、泛在化、多样化的学校交互体验空间[4],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和弹性化的学习空间需求[5]。
4.3 提供嵌入式的教学支持服务
现实教学和虚拟网络教学融合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校图书馆应当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来满足未来学习中心建设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比如设置协同备课区、教学直播区来满足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跨区域备课、学科交叉式备课、线上教学和录制等授课需求[3];设置交流研训区满足教学人员立体化的观摩和研训。在这些教学支持服务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专业资源和配套课件教学设施来满足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特色学习环境需要。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应当在转型过程中积极深入嵌入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当中去,助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动学校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
4.4 培育专业化的未来学习研究团队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和图书馆转型智慧化发展都需要专业化的未来学习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应该具备核心能力:(1)跨学科研究能力。团队能够从多个学科的视角深入探讨未来学习的方向、策略和所面临的挑战。(2)技术应用能力。团队成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应用技能,包括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为未来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更为精准地规划和构建好未来的学习环境。(3)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团队需要具备开放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和敢于尝试的精神,能够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的学习需求和趋势,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4)实践能力和经验。团队需要具备对学习者深度认识、把握学习需求、优化整合学习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融入实际的学习场景中。(5)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团队需要具备与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能够通过共同协作、交流来解决问题。(6)持续学习和自我进步能力。鉴于未来学习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团队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挑战。
4.5 组建区域化的联盟组织
通过建立区域性的联盟组织,各个高校图书馆能够共享资源、技术和经验,从而升其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信息素养教育、科研支持等活动,使其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进一步提升未来学习中心的教育质量和信息服务质量。若区域联盟中的高校能够达成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共识,促进教育资源的互相补充和优化,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灵活的学习选择。总而言之,对于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和高校图书馆的转型,推动区域联盟的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后盾力量,是未来智慧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6]。在构建未来学习中心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因其丰富的资源优势、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坚定的技术支持而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因此,在智慧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扩大视野,前瞻性地了解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探究各部门、各单位、各机构之间协同发展的服务需求,根据未来学习中心的发展愿景,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从而进行专业化的顶层设计,尽快与学校的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发展同步,共同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都平平,李雨珂,陈越.模因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与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04):1925.
[2]黄如花,江语蒙.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全球进展[J].图书馆杂志,2023,42(09):411.
[3]王宇,孙鹏.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逻辑起点、时代机遇与探索路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04):2632+40.
[4]杨静,贺聪,魏继勋,等.智慧图书馆背景下的未来学习中心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杂志,2023,42(09):2328+43.
[5]樊亚芳,李琛,王青青,等.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与服务实践——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04):511.
[6]徐璟,董笑菊,李新碗.大学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04):1218.
作者简介:燕建欣(1972— ),女,汉族,河北辛集人,本科,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