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督学
2024-01-17程璐索靖张文帅陈聚强王一栋
程璐 索靖 张文帅 陈聚强 王一栋
摘 要: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提升核心竞争力与专业素养的平台,是一种卓越的创新培养机制。因此,高校在实施创新培养方案的同时,应当结合学科特色与社会需求,有选择地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学科竞赛元素,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激励政策、搭建学科竞赛学习平台等方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以赛督学”理念为核心,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结合高校实际参赛情况,对会计学专业的创新培养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学科竞赛;专业素养;社会需求
Supervising Learning Through Competition Innovative Cultivation Program
of Accounting with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s an Opportunity
Cheng Lu Suo Jing Zhang Wenshuai Chen Juqiang Wang Yido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HenanZhengzhou 450046
Abstract: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independently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fessionalism,and are an excellent innovation cultivation mechanism.Therefore,while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ve cultivation program,universities should combine the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needs,selectively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into the teaching design,and cultivate the applied talents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by continuously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improving the incentive policy and building the learning platform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This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of "supervis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 as the core,takes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s the opportunity,and combines the actual participation situation of universitie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program of accounting majors.
Keywords:Disciplinary competition;Professionalism;Social Demand
一、概述
學科竞赛作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学科竞赛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商业竞赛也渗透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通过学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切身体验商业案例的精彩纷呈。作为一门兼备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学科,当前国内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学科竞赛的反馈机制存在较大的兼容性问题,这也为我们后续的可行性研究和实践预期提供了空间和支持。本文以学科竞赛为契机,通过研究创新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减少“以赛督学”理念生硬介入对教学活动造成的影响,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业财融合能力,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会计学教学的培养路径,为培养方案的教改提供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以达到高质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目的。
二、学科竞赛应用于创新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项实训,比如财务分析实训、审计实验;第二类是岗位实训,比如账务实操实训、沙盘模拟实训;第三类是综合模拟实训,比如财会专业综合模拟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2]这三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与实操水平。但在就业需求日新月异的当下,一成不变的培养方案往往使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表现出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商业比赛的真实案例,能够巧妙地化解知识架构陈旧不足的短板。因此,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创新,也是高校培养方案顺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必要变革。
(一)学科竞赛推动教学设计创新
学科竞赛对传统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设计有较大的冲击性。以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为例,参赛学生将以公司管理层或代理人的角度,按照比赛要求完成对公司整体经营内容的设计与分析:在企业的成本管理方面,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成本管理会计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对产品的核算、定价、管理;在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学生需要对项目的净现值进行评估,对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在产品的销售预测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市场分配率,理清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的渠道,完成对产品输出端的开拓等。上述有关竞赛知识储备的内容,都对参赛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可据此进行课程设计以实现培养方案的既定目标。
(二)“以赛督学”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探索
在教学方案中融入求职类学科竞赛的因素,旨在培养拥有夯实的财会技能和战略眼光的专业商科人才。通过专业的赛事组织以及资深评委点评,帮助参赛选手查漏补缺,并提供优越的实习机会。以赛督学的理念立足于搭建校企沟通展示平台(如下图),企业作为创新培养方案中的重要载体,负责构建学科竞赛与学生之间连接的桥梁:学科竞赛是学生灵感创作的画板,企业通过吸收优秀案例的成果转化来完成对企业文化和案例项目的更新迭代;同时,企业通过提供竞赛场地和数据支持,模拟真实商业环境的比赛形式,要求参赛选手将具体的商业案例与专业知识相连接,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短板,了解求职市场,进而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全面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和教师作为创新培养方案实践的执行者,通过搭建校企沟通展示平台,实现以赛督学理念下的实践探索,并在预期反馈中同时完成原本的教学任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基于以赛督学理念下的教学实践预期图
(三)以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为例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通过具体的学科竞赛案例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对创新培养方案的实际应用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以上文提及的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为例,通过采访往届获奖学生,对该学科竞赛进行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巩固专业知识,培养经济思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通过在线测评、小组案例分析、现场演讲陈述等多元化展示方式营造真实的公司氛围,让参赛者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案例执行中锻炼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分析商业现象和处理公司业务的能力。
(2)拓宽视野和人脉,提升综合实力。通过参加比赛,引导大学生探索日常学习中不常涉猎的知识领域,拓宽视野;鼓励学生自主掌握实操性强而课堂教学无法涵盖到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通过与参赛队友的沟通协助,使团队成员在赛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3)有效规避盲目就业和创业,切身关注社会需求。在制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参赛者可以对公司运营体系里的各个职能部门和自身所擅长的领域有更为真切的感知,同时在竞赛赛程中完成对认知的反馈。
(4)打破传统学习渠道局限性,推动竞赛融入教学实践。通过融入学科竞赛培养体系,将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入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索中,能够各尽其能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磨合期良好度过,掌握沟通技巧并具备实操能力。学科竞赛和合作企业的结合,是一种基于传统学习渠道的拓展,可成为一项普遍的前沿教学技术。
三、创新培养方案与实践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举办学科竞赛,其初衷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3]但各个高校在具体推行时,对类似教学方案所给予的支持与宣传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和学生参赛的热情度和积极性,迫使对学科竞赛的号召流于形式。
(一)学科竞赛教学管理体系的不合理
学科竞赛要想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成绩,应当构建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4]笔者经过查阅河南多所高校的学科竞赛参赛情况并与学院中的专业导师进行采访沟通后发现,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大部分教师参赛经验不足、科研压力大且课余指导时间较少,导致对待学科竞赛的态度差别较大。这体现出以赛督学的理念在实践中仍同教学方案存在冲突。
作为培养方案的指导核心,学科竞赛对高校其他领域的工作展开有密切关联。厘清学科竞赛与学院管理体系、教师教学设计、相关部门具体分工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不断优化创新培养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等,这些都對现有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起关键作用。
(二)学科竞赛的功利化倾向加重
在学科竞赛的推广中,激励机制充当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激励机制会激发参赛成员的潜力,提高教师团队的积极性。然而,提及高校对教师的学科竞赛成果的考核,教师团队会不可避免地将目光专注于获奖结果所带来的短期效益,而忽视参与学科竞赛对学生带来的长期效益,这对以学科竞赛为契机的教学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
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而言,仅仅通过统计学生的参赛人数和获奖情况界定教师的工作成果,无疑会加重学科竞赛中的功利性因素,降低教师对参赛同学必要的人文关怀。同样,对大学生而言,参加学科竞赛的初心应是自身对该专业学科竞赛的热爱以及对发展规划的探索。但部分学院为了取得较好的参赛结果,往往会推行譬如研究生推免的资格、丰厚的项目奖学金、年度的评优评先等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将重心倾向于参与学科竞赛以实现相应物质奖励的结果,而非专注于培养兴趣或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的过程。这样的激励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群体有着长期且深远的消极影响。
(三)学科竞赛与现阶段教学设计不兼容
首先,现阶段高校的教学设计通常将学科竞赛归类于课余教学实践,而课余教学实践往往在理论课程之后,致使课余教学实践的训练通常会断断续续地分布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之中,造成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存在缺陷,各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在时间的搁浅中相互脱节,最终使实践结果不理想。
其次,学科竞赛的迅速推广是创新培养方案发展的推力。但部分高校对搭建学科竞赛平台表现出“浅尝辄止”的态度,导致后续许多的工作难以纵向深入,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最后,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时间规划呈现出多元化探索的偏好趋向,而学科竞赛作为一项耗时较长、反馈周期延后的教学内容,难以获得更加广泛的受众,这些都导致学科竞赛与现阶段的教学设计往往呈现出不兼容的特征。
四、全面优化教学管理体系,合理评估教学实践成果
(一)协调教学管理体系,促进以赛督学健康发展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学科竞赛在内容和规章等方面已日趋规范,但在管理体系方面仍然存在相关弊病,约束了其服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和效能。[5]因此,协调高校教学管理体系,是创新教学培养方案的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综上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探索解决路径:
其一是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在课余教学实践活动中,学院应鼓励教师挖掘和发展专业性、主动性、实操能力较强的学生,并给予其针对性的实操指导。对他们的教学设计也应提供更为灵活的培养方案。通过学生直属导师的专业指导和更为密切的学业交流,优化对教学管理体系的纵深。
其二在于鼓励高校成员的参与。学校应通过学科宣讲、往届参赛心得分享、组织线下交流活动等不同的方式营造学科竞赛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里潜移默化地穿插相关内容;学院组织往届参赛的获奖教师以及富有经验的督导教师展现竞赛成果等。通过营造学院、教师和学生都参与感较强的校园文化氛围,扩大学科竞赛在高校活动中的影响力。
其三,有关校招企业的就业需求导向。作为高校教学的输出端,相关合作企业的雇主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直观反馈。通过让学生们了解就业形势并提供专业实训,更好地选择对自身发展更为密切的学科竞赛,携手高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发展。
(二)完善培养方案相关的激励政策
作为一种以兴趣为主导的特色培养方案,高校应当设置更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提升该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对学生的激励可以通过在课程学习中引入绩点、专业特色实训、专业特色选修课等概念,增强学科竞赛与当前培养方案的兼容性;对于教师的激励可通过将学科竞赛的项目立项为其参赛指导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倡导二级学院通过职称评聘、教学量化、评优评先等方法对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给予积极肯定,通过借鉴历届学科竞赛的教学管理经验、不断优化激励政策、结合师生期末的评价和反馈,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之间的联系。
(三)搭建学科竞赛学习平台,合理评估实践成果
1.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
学科竞赛内容中对公司案例的分析和研究通常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甚至逐渐发展到对参赛者有参与项目经验等类似期望。由此可见,高校搭建学科竞赛学习平台的重点在于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通过逐步完善理论教学的内容,侧重专业素养。学院也应围绕就业环境进行专业调研,挖掘时事热点,策划科学完善的教学内容。
2.提供实践与交流平台
为更好地利用校园内的实验室资源,高校应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条例。可以通过开放属于各类学院的基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用于实践和交流的平台。例如证券市场仿真模拟实验室、大数据与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决策模拟实验室等,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寻找到适合探讨和研究的场所。充分了解学生的科研诉求,不论是对特色教学沟通平台体系的构建,还是对于激发学生创作灵感,都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3.加快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教學评价体系建设的主体应围绕学生和教师,对教师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量化教学反馈和规范教学行为。把学科竞赛涉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教学课程的一部分,作为教学评价的评判依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量化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内容,还能从学生端获取教师的教学反馈。
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重点在于考核知识与实操。一方面,考核能反映教师教学后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实操效果体现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个关键要素对于日后的参赛选择和竞赛历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对上述各个方面的改进意义重大,也是最后教学成果输出的一个重要阶段。
结语
学科竞赛在教学活动中的蓬勃发展对于高校组织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对培养方案进行的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一种探索途径。在高校后续的实践中,可通过研究和对比历届毕业生的升学状况和雇主反馈,进一步为创新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峰,赵春菊,单雯雪,等.“课堂+实训+竞赛”模式下《水利工程制图》创新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35):4547.
[2]孙华,史琪.基于学科竞赛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会计,2021(23):5860.
[3]高仓健.学科竞赛服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困境及优化理路[J].煤炭高等教育,2022,40(02):813.
[4]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3):119121.
[5]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08):6567.
项目来源:该项目受2021—2022学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实验室开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程璐(1995— ),女,汉族,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会计与金融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