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及其发展

2024-01-17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符 俊

(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十堰 442000)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当前,坚持“两个确立”和做到“两个维护”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任务。《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是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论源头。从《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初步阐释到“两个维护”“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的深化和实践发展,《宣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对于理解“两个确立”和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初步阐释

无产阶级是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大工业而成长起来的,它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的演变过程。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并由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份纲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历史必然和历史使命,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和人类解放的一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是资本主义矛盾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必然结果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发展运动规律。《宣言》指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工厂手工业向现代机器大工业转变,催生出现代大工业生产,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生一系列变革。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发展壮大并取得统治地位,必然伴随着政治上的进展。在全力扫除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障碍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不断与传统政治势力的斗争和较量,最终夺得国家政权,确立起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1]33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37资产阶级面临着自身无法解决的资本内在矛盾,资本增值必须以阶级的对抗作为条件,并以无产阶级的贫困作为补充,最终导致资本增殖本身的逻辑悖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广大无产阶级的贫困加剧,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矛盾的表象称之为“生产过剩的瘟疫”,矛盾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狭隘性,“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1]37。

事物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事物发展,资本本身的发展也蕴藏着摧毁资本自身的力量。资产阶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而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力不仅锻造了摧毁资本主义的武器,还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无产者。无产者反抗资产者的斗争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过程中阶级意识逐步觉醒,并明确意识到实现自身联合的必要性。“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陈胜,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1]40。《宣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以及资产阶级历史宿命的剖析阐明了无产阶级在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对无产阶级运动实现自身解放的科学论述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的历史必然。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根本保证

《宣言》指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的运动体现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时而公开、时而隐蔽的矛盾斗争过程。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不仅没有消除阶级对立,反而使得阶级对立更加简单化,整个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直接对立。这就预示着现代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斗争更加激烈,作为斗争一方的无产阶级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成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由政党坚强的领导无产阶级运动。

恩格斯曾在《致格尔松·特里尔》信中说道,无产阶级要在紧要关头保证自己足够强大从而取得最后胜利,就必须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工人运动的内在规定表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就没有原则高度,必然遭受失败。“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是否掌握领导权、如何实现领导权,是关乎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2]《宣言》对早期工人斗争失败的分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工人运动早期,由于工人分散于全国各地,斗争行动表现为单个工人、单个工厂、单个部门的斗争;工人直接把单个资本家作为斗争对象;斗争策略表现为出于道德激愤的盲目冲动,直接毁坏机器、烧毁工厂等,试图阻断生产力的客观发展。在这个阶段,工人没有形成自己的组织,也没有学会掌握斗争领导权,尽管这时工人也有大规模集体行动,但这种集体行动却不是工人的联合,而是处于自觉自为历史阶段的资产阶级组织领导下的联合,工人的斗争附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目的”。“整个历史运动都集中在资产阶级手里;在这种条件下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资产阶级的胜利。”[1]40

工人运动的早期实践表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力量容易被资产阶级利用。工人要想形成自己的联合行动,取得自己斗争的胜利,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政党,由于整个无产阶级处于资本主宰的历史境遇之中,且肩负着无产阶级及人类解放的远大使命,决定了其领导的事业无比复杂艰辛,必须具有统一的领导力。

(三)纯洁性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力的内在基因

《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和先进性的论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内在基因。《宣言》从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和资本的存在条件中分析了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的“自私”性质,这不是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而是对人类进入到资产阶级时代之后的生产方式的深刻把握。资产阶级一方面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都要大的社会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力的进步却是以整个世界被资本体系奴役为代价的。资本存在的条件是建立在对活劳动的支配和剥削上,资产阶级生存的条件是建立在广大无产阶级悲惨命运的基础上,整个社会变成了自己发财致富和剥削他人的工具。相反,无产阶级由于其在社会生产方式中主体地位,“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存在的社会历史基础,改变自阶级社会以来一部分的幸福建立在另一部分的牺牲的基础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2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彰显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彻底无私的纯洁品质,决定了领导这个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必须坚守这种纯洁性,保证运动不变质。“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这些都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时刻保持自身的纯洁,才能在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保持权力不退化、不变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领导无产阶级运动,是因为他们拥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经过思想和理论的武装,在洞悉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斗争规律的基础上,总是能够在不断满足人民利益和需求的过程中领导无产阶级运动向着正确方向前进。从理论上看,“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44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规律的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的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从实践上看,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44。

总之,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前提。纯洁性和先进性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关系,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得以实现的保证。只有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长盛不衰。《宣言》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基因优势,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纯洁性和先进性内在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原理。

(四)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思想保证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极端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建设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方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断根据革命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又要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展开斗争。《宣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其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在同各种错误的思潮作斗争过程中捍卫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针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展开了辛辣和无情的批判,生动地诠释了意识形态建设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重要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敢于、善于揭露非无产阶级革命的错误主张,加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教育,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引领力和政治领导力。

《宣言》的发表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处于交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在用科学理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般原理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狭隘性及背后所隐藏的阶级利益,“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无产阶级)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1]42。在“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文献”一章,马克思恩格斯就批判了反动的封建的或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揭露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划清了界线,增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意识形态领导力,为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奠基和表率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要把这些权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3]意识形态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力不断加强的保证。只有保持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开放性,并敢于向各种错误思潮旗帜鲜明的亮剑,才能始终引领无产阶级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深化

无产阶级成立政党是无产阶级成长为一个自觉自为阶级的标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是无产阶级运动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无产阶级事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根本的遵循。但是,政党领导是一个复杂系统,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实践中,为了集中无产阶级意志、汇聚无产阶级革命力量,一方面在同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捍卫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根据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形成了“权威”“领袖”“领导权”等实践原则,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一般原理

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处于初创期,在实际的组织和斗争工作中他们使用了“政权”“核心”“权威”等概念。《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就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取得政党领导权。《宣言》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指出共产主义同盟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指出了政党在工人组织中领导的核心问题。

19 世纪6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了“第一国际”,并坚持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等错误思潮作斗争,维护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纯洁性。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明确指出,工人的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只有有权威,才能组织起来。在第一国际成立时,马克思认为工人成功的一个原因在于其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得到理论的指导时,众多的人数才能发挥作用。他指出了无产阶级成立政党领导工人运动是工人运动成败的关键。在总结巴黎公社教训时,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在于革命行动缺乏集中和权威的指令。19 世纪80 年代末,恩格斯领导成立“第二国际”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有力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但在恩格斯逝世之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宣扬“和平”的议会道路,力主把德国社会民主党改造成为“社会改良政党”,这造成工人运动在思想和政治上的混乱,最终因为没有实现阻止战争的目标而走向解体。国际国产主义的运动革命经验表明,维护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权威和维护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纯洁性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亡,也事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探索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基本的实践遵循。

(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思想

在革命时期,列宁通过批判各种各样非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提出了政党“领导权”概念。1899年,面对国际社会民主党摇摆不定的革命态度,列宁强调俄国社会民主党要敢于政治斗争,一旦社会民主党成为革命斗争的“领袖”,革命斗争就能取得胜利。在论述“火星派”与“经济派”分歧时,他强调了政党领导是阶级性斗争的内在要求。“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的革命家组织的领导,就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的‘阶级斗争’。”[4]4141903 年,围绕党的组织原则分歧,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为布尔什维克派和孟什维克派。列宁强调为了保证党内的团结和党的工作的集中化,必须组织统一,“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4]499。他突出了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统一”原则,民主集中制后来被确立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原则,最后演变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1905 年,列宁讨论俄国社会民主党策略时明确提出“领导权”概念,告诫俄国社会民主党“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1907 年,列宁再次强调,如果让立宪民主党掌握领导权,革命就会被葬送,只有布尔什维克的社会民主党掌握领导权,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在总结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列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意义,并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角度强调政党的领袖和维护领袖权威的极端重要性。1900 年11 月,他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5]3441920 年,列宁进一步讨论了政党领导中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等四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群众可以划分为阶级,阶级由政党领导,政党中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被选出来担任领袖,他们组成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领导政党工作。1921 年8 月,他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信中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5]344列宁的论述指明了政党领导权产生的基础、政党领导力量来源、政党领导权基本运行机制,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揭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时起就肩负起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使命,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一)确立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就成立了自己的临时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考虑到发动组织工人的需要,在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要求一切产业部门都要成立工人学校,指出工人学校是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在工会中灌输阶级斗争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等重要原则,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的血与火的考验,中国共产党越来越认识到政党领导权的重要意义。在193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形成了毛泽东同志事实上的领导核心地位。1943 年,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毛泽东提出“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6]。

1956 年,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它必须发挥它的正确的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7]。1957 年,毛泽东再次强调了领导核心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他说:“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8]毛泽东同志总结党的革命和建设史,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把整个政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的思想,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

(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排除“左”和右两种错误思潮,聚焦党的中心工作,确保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后来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9]“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10]208邓小平反复强调党的领导对于处于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在邓小平退出中央领导岗位之际,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考虑,在落实党的领导的制度安排上,邓小平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中专题讨论了党的领导集体问题,他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0]310。他明确划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核心的代际更替,指出毛泽东同志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1994 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并强调,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必须有一个核心,没有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无法取得胜利。党的正式文件中出现了以党的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集体核心的表述。这表明,经过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领导权认识已经十分清晰,从革命和建设时把“党组织作为事业的领导核心”,到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中央领导集体”和“总书记作为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实现了“无产阶级事业—党组织—党中央领导集体—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宏观、中观、微观的辩证统一,深刻地实践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深化了列宁提出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政党领导权建设思想。

(三)以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针对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和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明确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11]党的十九大更是创新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党的领导到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等重大论断,更是高度凝练形象概括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为了在制度层面进一步落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19 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12]《意见》进一步在“领导核心”层面上明确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总书记核心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化了党对改革开放时期“领导核心”思想的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形成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成果,“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3],这既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丰富实践和不断发展。

四、结语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找到了人类通往理想社会的主体——无产阶级,探索到了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现实道路,论证了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运动和事业的历史必然性,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的初步阐述,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在各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事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不断适应无产阶级运动的现实需要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阐释了指导思想的纯洁性和领导权威对于无产阶级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列宁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角度强调政党的领袖和维护领袖权威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指明了政党领导权产生的基础、政党领导力量来源、政党领导权基本运行机制,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揭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把党作为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过程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从革命和建设时把“党组织作为事业的领导核心”,到“无产阶级事业—党组织—党中央领导集体—党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再到全面从严治党、从党的领导到党的全面领导、“两个维护”和“两个确立”的提出,不断夯实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宣言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TA宣言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