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机制分析
2024-01-16杨雪高燕
杨雪 高燕
【摘要】作为保障事业单位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益的关键手段,建立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机制至关重要。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适时推进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相关研究,重点从体制机制、信息共享、协作配合、相互监督以及完善制度展开讨论。未来,逐步从数据整合与分析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安全、增加跨部门合作、实施风险审计以及提升专业素养等方面加以关注,健全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运行机制,逐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促进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审计;协同机制;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F239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协同运行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建立二者协同运行机制可以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真实性、经营业务合规性提供切实保障[1-2]。基于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科学把握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通过管理体系完善与治理结构调整,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抓手,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水平、资金资产使用效率、职能部门履职尽责能力,促进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调统一,为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5]。
一、构建协同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点
(一)健全治理结构
完善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是确保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的内在要求。应从厘清部门职责的角度出发,力求避免利益冲突,合理确立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合法地位,减少外部因素干扰,维护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1.确立职责
明确定义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职责对于确保有效行使会计监督与审计职能至关重要。会计监督主要采取会计核算手段记录和管控经济业务,执行预算落实,要求核算方法符合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数据真实和准确,财务报告披露及时完整,防止财务失误或欺诈行为;而内部审计则从事后结果出发,监督人员履职情况、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考核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并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制度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执行情况。内部审计的职责还包括对业务、财务流程进行审查,确保合规性和高效性,并帮助管理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运营效率。通过定义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职责,可以确保各自职能的明确和协同配合。
目前,大多单位已设立专门的会计监督部门,但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多数单位还有所欠缺。应强调事业单位要同时设立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两个部门,明确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职责划分,确保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从专业化的角度并行开展工作。同时,组成人员应当是财务管理或审计专业,并精通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团队学习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履行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2.制定程序
事业单位应制定适当的内控制度和程序,以支持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工作。會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一般在事业单位总体组织结构框架内独立开展监督和审计工作,并向高级管理层、董事会或独立监督机构提供高透明度的监督报告。首先,这些报告可以全面反映事业单位业务运营、预算执行、人员履职和绩效考核情况,对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做出评价,以发现问题、防范风险,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决策依据。其次,借助报告评判事业单位治理方式是否科学,帮助建立反欺诈控制措施和举报机制。最后,管理层也应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效能进行评估,包括对内部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的定期评审,以确保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优化机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可以考虑设立由财会、审计和法务等高级管理人员为组员的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协调机构,整合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职能,确保审计责任人在履行监督职能时不受其他管理层的影响,从而使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保障。为提升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开展涵盖会计法规、审计标准以及财务管理实践等内容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可以使监督与审计责任人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要求和行业趋势,提升其专业素养与履职水平。
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体系需要明确的组织结构、清晰的职责划分,可靠的独立性保障以及规范的内部制度和程序。这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合规性,减少法律风险,并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建立信息共享
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之间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会计监督的灵敏度。会计监督部门可以向内部审计部门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为内部审计锚定审计对象和重点;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向会计监督部门报告审计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以促进问题的及时解决和整改。为了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涉及敏感财务信息的共享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建立信息保护机制,限制信息的访问权限,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借助安全的数字化平台和数据库来支持信息共享,并建立涵盖信息请求、共享、反馈和跟进的信息系统协作流程,确保信息的共享和反馈不受拖延,并实现信息传输的可追溯性。最后,通过信息化和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问题识别和解决的速度,从而减少潜在的损失和风险,维护组织的声誉和财务健康。
(三)完成协作配合
建立密切的协作配合机制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可以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共同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明确责任分工,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确保问题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设立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强调工作透明度、诚信度和认可度,确保双方在重要问题处理时达成一致。第二,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协同项目,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和全面解决问题,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第三,建立安全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系统对数据信息和审计结果的整理,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角色和需求,达到数据共享共用,提高合作的效率。第四,制定共同的指导文件、政策和标准化流程,确保在监督和审计方面有据可依,减少混淆和信息的对称性。
通过建立密切的协作配合机制,可以在整个组织内形成一种文化,促进密切合作和协同工作,以确保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合规,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提供良好支撑。
(四)促进相互监督
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保障有效机制良性运转的重要环节。相互监督意味着两个部门需要对对方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起到互相提醒和互相制约的作用,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整体工作目标。具体来说,会计监督部门可以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评估,审查其审计报告和工作程序的合规性。这有助于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内部审计部门则可以对会计监督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合规性作出客观公正的整体评价。这样的相互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错误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相互监督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第一,相互学习和知识分享。相互监督不仅影响和制约双方,还涉及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两个部门可以定期交流,分享最佳实践和案例研究,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整体组织的知识积累。第二,避免内部偏见。内部审计和会计监督部门都有可能受到内部压力或偏见的影响。相互监督可以提供外部的、客观的视角,有助于防止内部因素对工作的干扰,确保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第三,增强独立性和客观性。相互监督确保了工作的透明度,有助于建立有效的问责制,鼓励部门以高标准履行职责,确保工作程序和结果达到组织认可,维护公众信任。最后,基于相互监督的结果,两部门可以寻求改进组织行为。包括重新评估工作流程、培训员工、打造新行为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相互监督是一种强化内部监管和审计功能的方法。一方面,相互监督可以帮助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促使其提升各自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这种相互验证能够为外界提供确信,确保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在履行职责时不受偏见或压力的影响,从而保证工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二、优化协同运行机制的有效路径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是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的有效机制之一。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应对潜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减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漏洞的关键一环。该制度需要覆盖财务管理的全领域全链条,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合规、安全和高效。
首先,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实施交叉制约。通过设置经办岗、稽核、复核岗等岗位,防止因权责不清导致问题的产生。同时,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建议事业单位明确财务管理的收支细则和标准流程,规范资金的使用和支出,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此外,财务报告要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和经营成果,为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这包括对各种可能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如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资金资产流失、财务造假等,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操作规程。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突发事件和重大财务风险出现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危机。这些预案应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紧急处理程序和沟通机制,以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并减轻财务风险的影响。
最后,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跟踪审计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情况,必要时开展“审计回头看”,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质量,增强其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三、结论与讨论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协同运行机制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注重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强化数据分析和挖掘。基于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加强跨部门合作,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促使协同机制有效运行,进而为保障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合规性、财务管理规范性和风险防范有效性提供支撑。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智慧财务的不断发展,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理论将不断深化。第一,应用数据分析与智能化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望成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挖掘庞大的财务数据,利用数据集成平台进行数据逻辑异常研判与潜在风险识别,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智能化工具还能辅助制定风险预警和应急预案,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重视信息系统安全。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对于保障事业单位运营管理至关重要。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的风险,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第三,跨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在跨部门协作推动协同机制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跨部门协同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但也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必须提高各部门的风险意识,做到信息传递闭环管理。第四,风险导向的信息化审计手段也将得到更广泛应用。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相互融合,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将有限的资源优先配置到高风险领域,以实现审计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利用风险导向的信息化审计手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和决策需求。最后,岗位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的基石。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持续提升自身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鼓励开展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提升其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的能力。綜上所述,为确保事业单位运营管理健康发展,事业单位可以将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协作、相互监督以及制度完善作为切入点,科学推动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机制构建,进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综合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壁淳.关于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23(12):29-31,51.
[2]于辉胜,叶珊珊,刘莉萍等.数字经济时代地勘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刍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07):56-60.
[3]王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优化路径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19):14-15.
[4]张月玲,周娜.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J].财会通讯,2020(09):11-16.
[5]钱颖.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8(12):55-56,65.
[6]王兵,赵文龙,许清澄.美国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工作依赖的研究综述[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45-51.
责编: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