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024-01-16王明南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校史档案馆政治

王明南

(四川文理学院档案馆,四川 达州 635000)

校史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包括各类人和事的记录,高校艰难困苦的创业历程,历届师生的奋进故事都凝结于其中,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并铸就成高校的特色文化.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触新鲜事物,但同时也存在诸如辨别能力薄弱、人生迷茫等问题,“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效果的提升而逐渐提升”.[1]在深刻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借助校史资源助力常规思政课教育质量的发展,如何开发校史资源拓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亟待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

1 校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校史资源在高校无处不在,例如校园石刻上的校训,宣传栏中张贴的先进师生事迹,校史陈列馆展览的实物档案,档案馆保存的各类纸质、声像等档案全部属于校史资源,诸多校史资源在高校的宣传教育下联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全方位的示范性、激励性优势推动大学生自觉了解校史,并在增强其爱校荣校的观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思想认知.

首先,校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对象均有重要影响.校史记录了高校自创立至今全校师生的所有教学、科研、育人等活动,并以纸质、实物或声像等形式记录下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成果,具有独特的时代历史烙印”,[2]校史资源中的文化遗产更为深厚,通过校史资源中的校训解读与先进师生事迹宣传,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做人做事.利用高校档案馆存档的育人档案,方便高校教师了解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与身心发展特征,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成效.

其次,校史资源依托于高校独特的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校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精神资源,长久且稳定地存在于校园环境之中.”[3]校园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分布于校园各处的校史资源成为大学生日常频繁接触的内容,进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诸多校史资源以直接或间接地形式同大学生的心灵产生共振,无形之中对其思想和人格产生春风化雨般影响,以多元生动的形式将高校历史及其情感追求散播在大学生的头脑之中,在加深大学生对高校的校训、办学精神等理念认识基础上,推动大学生主动寻求进步,向高校历史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师生和大师看齐,积极主动匹配高校的价值传承,完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具有高校自身风格印记的大学生,并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最后,校史资源蕴含深刻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我国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诸多院校往往经历了几代师生的艰苦创业,校史便是这段经历的真实记录.从校史资源中升华而出的爱国主义,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与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民族振兴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将自身的未来发展纳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2 校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自身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当前,诸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在融入校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层面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惑,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以零零后为主,其成长过程获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经济成就,生活水平较高,并未亲身经历上一代高校师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条件艰苦问题,因此,在高校大力宣传校史过程中,无论校史情景再现的如何生动,可能部分大学生无法感同身受,达到共情,从而导致校史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量信息冲击着其头脑,使得高校在借助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创新校史宣传途径的举措下,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却被诸如网游、动漫等吸引力更强的网络产品所分割,造成面临困境.

2.2 高校层面

校史资源是高校的宝贵财富,但由于校史资源的收集、利用需要跨越较长的时间维度,收集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与物力提供支持,且效果发挥通常以内涵式的隐性影响为主,造成高校对其关注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校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优势.

一方面,高校校史资源的整合程度不高.档案馆是高校负责收集、管理与利用校史资源的主要单位,校史资源通常包括纸质、实物与声像三大类,但在高校档案馆对校史资源的实际收集工作中通常以纸质档案为主,记录学校发展历史的可用实物档案较为稀缺,因此高校在打造诸如校史陈列馆、成果馆、博物馆等场所中展示的纸质档案占比过高,而吸引大学生眼球的生动实物比例低下,造成校史资源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同时,由于档案馆缺乏专项资金与人才支持等因素,比如四川文理学院在内的大部分高校并未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时间或者典型教师为主线打造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史资源库,为校内各学科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借鉴,丰富的育人成果无法在高校内发挥影响.

另一方面,高校校史资源的宣传途径过于粗浅.丰富的校史资源只有在多元宣传的策略之下才能够深入影响大学生,高效助力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当前诸多高校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教师虽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对校史拥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并不系统和深刻,但在利用校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可能会出现讲解枯燥,内容简单等问题,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校史资源是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靠保证,针对学生自身问题以及高校暴露的短板,高校领导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手段,以校史资源为抓手,打造本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真正培养出具备扎实学识与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 校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4]针对校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对象、主体以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及校史资源特色的前提下改革创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心理和学习方式,优化校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渠道与水平.

3.1 打造“校史+思政”教师队伍

高校需要推动档案馆教职工与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授课教师的交流,实现二者在校史认知与教学能力方面的互助提升,打造一支熟悉校史,授课水平高超,大学生喜爱的专兼职思政教师队伍.鼓励授课教师与档案馆教职工互动交流.教师与档案馆教职工接触机会较为有限,业务交流少,双方的优势无法结合并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通过搭建二者沟通的桥梁,推动授课教师为档案馆教职工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巧,加强档案馆教职工的教学能力,从而激励其在校内积极开设校史选修课,将学校的办学精神与理念等传递到大学生身边;档案馆教职工利用馆内存档的各类纸质、实物与声像档案为授课教师细数校史,加深授课教师对校史的细节理解与感受,使他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对校史信手拈来,实现校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课程.

3.2 拓宽校史资源宣传途径

首先,高校应当将宣传频率与宣传形式作为主要着力点,突出校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充分发挥档案馆在校史资源宣传中的主流地位.高校档案馆需从校史宣传的频率方面做好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史氛围,以“亲民性”吸引大学生主动了解校史,接受别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高校应努力推进校园文艺活动与校史文化相结合.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热衷参与多元化的校园文艺活动,通过例如在校园歌手大赛、高校音乐节等音乐类活动中加入凝聚高校办学精神与发展历程的校歌曲目,在校园观影、影视剧创作大赛等影视类活动中播放档案馆存放的高校声像档案,在校园演讲比赛、迎新晚会等综合类活动中巧妙融入学校办学历程中难忘的师生故事等模式,实现文艺活动与校史文化的有机联结,可以提高大学生接触校史文化的机会,更以内涵性、生动性的形式为大学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史档案馆政治
校史故事演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