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视角下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探索

2024-01-16梁江艳肖春梅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经济学思政课程

梁江艳,肖春梅,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不仅是学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关键,更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的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方向。2018 年8 月,为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宽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一流本科课程(“金课”)的建设内容和要求做了更明确的阐述。同时,发布了《“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2]。“金课”和“一流课程”等成为当下高等教育中的热词,打造“金课”、建设“一流课程”成为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点。

作为西部的一所高校,新疆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课程团队面对新疆人才培养的重任,结合财经类院校发展内在规律,致力于培养“爱国爱疆”“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经过项目团队的探索、实践和检验,产业经济学课程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本文采用高志刚主编的《产业经济学》(第三版)(新编21 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以新疆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课程为例,探索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方式,归纳课程改革有益经验,切实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有效的、落地的”课程育人长效机制。

一、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创新建设目标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者学习借鉴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逐步形成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产业经济学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中国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政策等。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的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日益凸显,产业安全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也被纳入产业经济学研究范畴,进一步拓宽了产业经济学研究视野。在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创新和改革实施中,知识传授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但在为国家培养从事产业管理等方面人才时,要注重结合新形势,以便学生较好掌握产业经济学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等。

(二)能力目标

产业经济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团队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与专业知识点契合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课程中高参与度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以第四章《产业发展理论》讲授为例,课程建设团队教师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素融入讲授中,让学生从以上维度查找相关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数据看巨变,用事实话改革,从而使学生深刻领悟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深远意义,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对前沿热点的分析能力。

(三)育人目标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结合当代新兴产业发展实践,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爱疆情怀,使其成为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熟悉产业管理工作且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产业经济人才。项目团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优化知识体系,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升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探索和实践课程育人新模式。

二、产业经济学课程创新建设的基本思路

产业经济学课程主要依托智慧教室,利用雨课堂平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使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自建的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将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在挖掘思政元素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特色方案,形成课程的具体融合方案和实践路径。如,将企业发展、创新驱动相关理论融入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协同发展理论融入产业结构理论;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理论;将“一带一路”建设为载体的开放经济理念融入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理论;将产业协调协同发展理论融入产业规划,不断完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利用智慧教室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推进教学方法变革和课堂形式变革,激发教与学的活力。这需要师生协同适应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的变革,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痛点”问题,让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说”形成同频共振,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依托混合式教学发展趋势,增加课程的“两性一度”。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应用雨课堂平台深化教学改革,鼓励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丰富的在线课程进行多形式学习,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应用水平。实现线上资源(课程视频)和线下资源(产业经济前沿论文和产业发展案例)有效结合,增加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将中国大学慕课建设的线上资源、产业发展案例和雨课堂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学习挑战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产业经济学课程创新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根据上述课程创新建设的基本思路,形成独特的课程品牌特色和实践特色。品牌特色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方面。课程的资源建设主要是围绕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案例资源载体,把教材(线下)、线上课程(中国大学MOOC)、课件、参考资料等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功能互补,教学资源实现层级化,形成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线上金课、课程育人示范建设课程等“四级”课程建设体系,彰显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品牌特色。课程创新的具体实践特色主要体现在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上。采取多种方式,将产业经济学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基本要求,课程团队结合产业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将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分别与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树立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新疆重点工作部署等相融合,目前已形成系统成熟的“八大融合方案”,在教学推广过程中效果较好。与此同时,在教学创新实践上,形成五大实践路径,即“玩转”产业经济新闻“翻转小课堂”+讲好中国产业发展“小故事”+产业案例收集与分析+产业经济专题讲座+社会实践与专题讨论,形成的“五位一体”教学实践总体框架在学生中的接受度较高,反馈较好。(详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八大融合方案与“五位一体”教学创新实践总体框架

(一)“玩转”产业经济新闻“翻转小课堂”

产业经济学课程是最贴合日常生活的一门学科,每周查询主流媒体中有关产业经济新闻报道,是了解国家产业动态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搜集一周内的产业经济新闻,课堂上进行“翻转课堂”设计,由学生讲述并归纳所搜集的产业经济新闻中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点。同时,结合学生对前沿新闻热点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撰写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大纲,论文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汇报。这种探索和课程设计,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搜集产业经济新闻,提高了关心国家大事与产业发展的专业敏感度;论文选题及论文撰写过程,则充分体现了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二)讲好中国产业发展“小故事”

课程团队成员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故事”融入其中,力求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阐释党和国家在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战略和政策。中国产业发展“小故事”可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坚持以有温度的中国产业故事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微循环的热度和暖意,选取具有真实性、时代性、典型性并与经济学专业课有关联性、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好的中国产业故事,让经典中国产业故事的感染力厚植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之志。

如,在2019 年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设定“中国农业70年发展”“中国工业70年发展”和“中国制造业70年发展”等“小故事”主题。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主题,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产业发展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评价,让学生从专业角度,深入理解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在2022 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设定“喜迎二十大,讲好中国产业发展小故事”主题,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设定“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板块内容进行展示。学生通过查找我国在以上领域中的成就,从专业角度分析产业发展基本规律。不仅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三)产业案例收集与分析

产业经济学课程涉及到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班级。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在经济学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的班级中,让学生完成“中国产业分析报告”,目前累计完成中国通讯产业、手机制造业和中国乳业等成熟案例100 余项。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班级中,让学生参与“新疆农村产业调查”案例库建设,学生累计完成成熟案例30 余项。“中国产业分析报告”和“新疆农村产业调查”案例的搜集与建设,不仅使学生们从专业角度了解了各产业发展情况和特点,而且也是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之一。

(四)产业经济专题讲座

在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安排3-4 次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与思政要素相结合,增强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专题讲座库,配备优质师资,专门给学生讲授产业经济学中的前沿专题和热点内容。主要的专题包括新发展理念与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与新疆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产业扶贫与脱贫攻坚、产业援疆与新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五)社会实践与专题讨论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在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中发挥较好作用。课程每学期会组织1-2 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组织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对现实问题尤其是核心前沿热点进行分析,如,组织学生参观军垦博物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展览馆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产业经济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培育了学生爱党、爱国、爱疆的家国情怀。

四、经验总结与推广传播

立足高阶性,课程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从教学资源文献库、教学内容和课后习题等方面进行分阶设计;立足创新性,将课程内容中的专业知识点与八个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系统形成课程思政的“八大融合”方案;立足挑战度,形成“五位一体”教学实践总体框架。

下一步,产业经济学课程需要在五个方面继续深入探索教学创新改革方式。第一,继续深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内容改革,优化和深化混合式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第二,不断把培养产业经济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与课程内容融合衔接,充实课程教学资源(产业经济经典文献、运用已建设的线上资源、着手编写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典型产业案例、课程思政素材等)。第三,不断从最新的研究进展中总结中国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第四,提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产业经济学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建设与区域影响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第五,加强对产业经济学慕课的动态管理,使试题库、案例库建设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升其作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区域影响力。

猜你喜欢

经济学思政课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简明经济学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