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应用探索
2024-01-16王在伦
王在伦
摘要:农机农艺融合的水稻种植生产技术目前已经构成了水稻规模化栽培的核心技术方案,现阶段的水稻种植只有采用了农机农艺融合的创新模式,其综合效益指标才会得到最好的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总体思路应当集中落实在灵活采用水稻生产中现有的机械技术辅助方法,配合采用水稻机械化与自动化种植生产的全新工艺流程,促进水稻种植的成本资源节约。本文重点探讨了农机农艺融合模式贯穿在水稻生产种植全过程的必要性,合理改进水稻种植生产的技术应用方案。
关键词:水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
从水稻生产的整体实施过程来讲,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种植生产模式,关键就是要融合机械化的水稻生产过程辅助控制手段,采取水稻机械化的播种整地、水稻育秧以及稻田土壤管理等多个层面措施。近些年来,建立在农机农艺融合保障基础上的水稻生产模式已经获得了较为普遍的采用,进而为水稻规模化种植,获得优良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全面采取以及广泛实施水稻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种植形式作用十分突出。
1 水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
农机农艺融合的本质体现在机械化种植技术全面贯穿并且融入在各类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通过改进创新种植业的沿用的技术方案,进而达到保障农作物种植的总体产能实现显著提高目标[1]。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创新采用现阶段的农机农艺全面融合技术方案旨在构建农作物生产中的机械化、自动化与规模化保障机制,以此实现农作物的种植产能效益指标优化。针对水稻的种植过程而言,采用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就是要充分体现在耕种整地、水稻育秧栽培、水稻田间管理、水稻秧苗移栽以及水稻机械化收割等方面,确保各个关键技术环节能够整合于机械化种植生产模式[2]。
在目前的现状下,采取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广泛获得到了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人员的认可。农机农艺融合就是紧密结合农业机械化种植与创新生产工艺方法,避免机械化技术与农业生产工艺之间的割裂。水稻品种推广实施过程中表现技术复杂的程度,客观上决定了种植水稻的优质品种必须依靠与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生产保障模式。唯有如此,水稻栽培实践才会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促进水稻生产的资源集约化利用。
2 水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措施
2.1 水稻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过程中,现有的机械育秧技术主要体现在育秧土壤的合理选择上,并且还要关注播种种植前期的水稻种子清洗以及浸泡工作。运用规模化栽培水稻的土壤必须要保证具备充足的秧苗灌溉水源以及便捷的土壤排灌条件,确保将水稻秧苗栽培于深厚的土层结构、肥沃疏松土质以及较高有机质比例含量的优质土壤区域中[3]。专门运用于水稻催芽的室内空间温度要保证在27℃左右,同时,需要保证湿度达到80%以上的室内催芽空间湿度条件。
水稻育秧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中还要充分关注于水稻种子的消毒浸泡。具体而言,经过温水浸泡后的水稻种子必须要达到指定的晾晒时间长度,采取合理浓度的杀虫专用药剂予以消灭种子表面的有害病菌虫卵[4]。对于每个营养袋应当保证控制有3粒水稻种子,确保营养袋内的草木灰、农家粪肥以及微量元素等各类营养物质能够达到均衡全面的程度。应视情况采取全过程的水稻种植灌溉措施,定期实施种植土壤的灌溉施肥操作。对于即将进行大规模播种的水稻种子必须要进行全面的灭菌消毒处理,采取温水浸泡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水稻种子的良好饱满湿润程度,从而有益于水稻种子实现较高的成活率指标。种植人员如果即将进行大规模的水稻播种操作,那么关键性的前期保障措施应当集中于种子灭菌、消毒以及浸泡晾晒等。
2.2 耕种与整地技术
选择机械化的水稻耕种自动控制技术,种植实践应当落实在稻田整地的精细开展实施[5]。在多数的情况下,运用于稻田土壤的全面耕种以及整地管理机械化手段应当集中体现在深度翻耕现有的稻田土壤中,采取全过程的疏松稻田土壤辅助措施方法。应当至少限定在25 cm或者更厚的稻田耕种土壤层次厚度标准,确保稻田种植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实时性的监测控制。应当致力于机械化的水稻育秧土壤生态环境严格保障,全面防范并且提前控制稻田土壤的病害风险。
整地手段构成了核心性关键性的水稻种植实施要点,决定了栽培优质水稻整地技术需要得到科学合理地采用。一般来讲,对于即将进行水稻大范围种植的稻田区域必须要保证稻田土壤的深翻深耕处理,从而达到了彻底清除稻田土壤中害虫以及深埋病菌的目标[6]。采取上述的稻田土壤选地控制技术手段,应当可以促进实现超出95%的水稻发芽比率,需要保证规模化的种植稻田土壤能够接近便捷的交通运输地带。农业种植人员针对于喷洒施加的土壤专用杀虫剂应当进行适度的选择,避免稻田土壤原有的微量营养元素遭到破坏。技术人员必须要侧重于水稻种植的稻田土壤所在地质区域规划选择,具体需要严格确保稻田土壤所在区域的光照条件较为良好,还需致力于保证达到疏松的土质状态以及优良的土壤肥力条件指标。
2.3 土壤水肥管理技术
水肥管理构成了水稻栽培生产中的关键保障,土壤水肥均衡程度必须要保证达到良好的技术指标要求。处于生长期的水稻要保证吸取土壤深部的营养元素以及足量水分,据此实现了水稻育种以及水稻栽培生产的最大化经济收益。测土配方的水稻施肥控制监督技术目前已经能够广泛适用于稻田土壤的水肥控制实践工作,客观上表现出水稻土壤深部的水肥调节控制良好实施效果。
为切实做好稻田土壤的水肥管理还需要稻田土壤的规范化灭菌、消毒与除草等措施。现阶段主要用到的土壤灭菌杀毒专用药剂应当包含灭菌灵等,并且应当做到谨慎采用敌杀死等杀菌强度较高的化学药剂。稻田土壤灌溉的具体实施频率必须要得到灵活的掌握控制,结合自然降雨的当地气候变化状况来合理地优化调整灌溉频率。对于种植水稻的育苗土壤应当采取均衡的营养施肥技术配比方案,严格控制合理适度的施肥元素比例。管理技术人员有必要定期做好稻田土壤的杂草铲除工作,从而为水稻的品种保留充足的土壤养分物质。進行大规模水稻栽培与种植工作的土壤区域必须要切实做好规范的定期消毒操作,以防栽培水稻的土壤深部发生病虫害的病菌滋生风险。
2.4 水稻移栽
移栽水稻秧苗的现有技术实现思路集中体现在机械化的插秧作业模式中,对此应当确保限定于10 cm左右的水稻移栽间距,并且限定在12 cm×30 cm左右的插秧机械化种植水稻规格[7]。经过全方位的移栽水稻机械设备系统改造优化,目前,普遍投入使用的机械化移栽播种设备已经能够保持在每小时5 km以上的行进作业速度,进而在根本上显著优化改善了水稻精细化移栽播种的实践工作效率,体现了水稻机械化与自动化移栽播种方案的实践运用优势。
具体针对于即将进行大范围移栽水稻的种植土壤而言,关键就是要正确采用精细化的稻田平整翻耕工艺方法。应当确保能够选择地势较为平整并且障碍物较少的移栽水稻地块,实时调整以及控制移栽水稻的秧苗间隔距离。如果在较为特殊的情况下,必须要进行高脚田或者地势较低以及积水稻田区域的水稻秧苗移栽工作,那么,需要侧重于进行坑洼土壤的妥善平整操作。采用水稻移栽全面实施中的机械整地辅助操作方法,进而有效替代了水稻作物传统移栽种植模式下的人工操作方法。
2.5 水稻收割
收割水稻涉及到收割设备,在会操作的基础上,最好懂得原理。在当前的情况下,全面实施水稻机械化收割集中体现在水稻作物的收割质量提升,切实防止了水稻收割作业所的发生植株倒伏或遗漏收割的情况[8]。为了促进收割水稻优化改善,必须防止收割设备发生堵塞。对于收割水稻植株的含水量必须要精确测定,进而有效防止水稻收割品质出现差异。
水稻栽培人员要侧重于采用机械化的稻田除草方法。稻田土壤杂草清除实施应当落实在水稻种植区域的全面除草管理监督工作中。目前,经常运用于种植水稻除草工作的设备机械种类主要包含了水带喷雾装置、两用形式的喷雾装置、轮式的除草机械设备、手持式的人工作业除草设备等。对于以上各种常见的除草机械辅助设备在进行正确的操作运用时,种植技术人员需要做到严格保证彻底清除杂草,防止出现稻田土壤杂草遗留的現象。
3 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农机农艺的全面融合在水稻种植栽培的整个过程中得到更为合理的优化,具有保障水稻产品,能够达到节约成本,保障水稻产量的显著增长。
3.1 健全水稻种植中的农机农艺融合保障机制
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完善转型工作应当建立在更加健全的保障制度作为必要支撑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创新表现形式来促进达到水稻种植的优良产量成效指标。在此前提下,目前针对于水稻生产各个重点实施阶段都应当融入机械化种植辅助技术,并且还应当依靠水稻种植的工艺方法创新。杜绝盲目实施水稻栽培生产,建立起更加完善并且健全合理的种植模式实行保障机制。唯有如此,种植水稻生产实践工作中的融合农机农艺规范制度体系才会获得更大程度上的优化完善。
3.2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全面实施中的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深度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衔接融合措施,不能缺少农业种植领域的宏观政策扶持,采取全过程的政策推动以及优惠扶持机制,才能够在根源上有益于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具体针对于提供扶持性以及优惠性的农业种植领域政策保障机制而言,当前阶段的总体完善路径就是要落实在强化现有的政策支撑力度,同时,还不能够忽视了农机与农艺手段全面融合中的优势手段强化。应当集中体现在水稻生产主要地区的税收减免优惠、购置农机的补贴扶持待遇等全面落实,切实提高农机购置人员的积极性。
3.3 促进农业技术人员综合素养提高
开展水稻机械化的大面积种植,关键应当建立在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养提升的保障前提下。因此,现阶段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培训方案必须要得以长期推行落实。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水稻种植全面实施开展过程应当给予更大程度的技术人才培训,从而有力支撑了农机农艺相融合模式下的种植水稻总体产量以及综合效益指标优化。应当深入践行,并且严格落实水稻自动化种植的创新工艺模式,培养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技术人才队伍。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机农艺融合的种植生产形式在当前时期的农业种植发展环境下,已经日益成为了水稻种植生产的全新技术实施保障机制。但是,从水稻作物生产的规模化发展角度来进行判断分析,可见农机农艺融合的创新技术方案目前存在着有待更新完善的多个层面要素。具体在涉及到水稻农业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完善过程中,采取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完善路径必须要落实与加强政策扶持,以及提升水稻作物生产种植的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目前,水稻作物种植的农业主要产区应当侧重于农机农艺融合的实行保障体系健全,切实采取农机农艺融合的规范化运行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 武克焕.水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及其应用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1(17):50-51.
[2] 侯轶.本溪水稻机械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04):40-41+46.
[3] 尹绍帮.农机农艺配套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2(27):57-59.
[4] 蒋云程.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技术措施及存在的问题[J].农村科学实验,2022(12):132-134.
[5] 赵黎明,郑殿峰,沈雪峰,等.水稻机插秧株行间缺穴对农艺性状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22,41(9):6-15.
[6] 李柱.智能化农机装备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08):57-58.
[7] 李创平,李正祥,李琳钰等.机械化背景下山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2):37-39.
[8] 韦嘉忠.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系统[J].农村科学实验,202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