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2024-01-15曹莹马琳

职业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技工院校产教融合

曹莹 马琳

■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应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通过创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优化合作机制,促进校企间资源共享和人才双向流动,可以提高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成效,促进技工院校更深入地参与产教融合,在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趋势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技工院校必须创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可以缩小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直接协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当前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践

1.合作模式得以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產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越来越多的技工院校正在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这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通常包括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等。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快地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和工作模式,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2.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

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过程中,许多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这不仅有助于技工院校的教学研究,也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类研发项目,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3.实习实训的深度整合

实习实训环节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机会。这种实习实训通常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知识,理解工作流程,提高专业技能。

4.人才培养的双向流动

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人才的双向流动。技工院校不仅培养学生进入企业,还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工作。这种互动确保了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的一致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5.持续的反馈和改进

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并符合行业发展需求,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一个持续的反馈和改进的过程。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合作模式,校企双方能够不断完善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效果。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1.产业覆盖面窄和专业建设联动性弱

技工院校创办初期一般是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技能培训基地,在特定领域彰显办学特色,但在单位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其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相对滞后。这反映出技工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产业覆盖面窄、专业建设联动性弱的问题。

2.合作机制欠缺和企业主体性不明显

产与教分属两大社会系统,各自的本质属性、履行的社会职能、机制设计与运行模式、组织结构、价值导向、评价机制等迥异。这导致企业对技工院校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往往缺少有效的话语权,企业参与度不高。加之校企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目标各有侧重,产业系统作为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很难得到全面、客观的反映。

3.合作模式单一和资源共享率低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通常被视为学生技术技能实训的场地,这导致合作内容相对单一,且未能实现企业与院校资源的共建共享。

4.合作企业动力弱和融合深度不足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往往缺乏长期合作的动力,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相关法规和制度不完善,合作成果分配标准不明确,使企业难以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一般会选择将合作项目中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直接投放到一线生产活动,从而为企业带来直接收益。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产教未实现深度融合的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固化、合作深度较浅、合作机制完善度不高。这些问题导致了校企合作不紧密,发展不均衡。

二、新时代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一)丰富合作企业多样性和推动多专业协同发展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建设方面展现了多专业协同发展的能力。依托学院文化创意平台,学院与涵盖动画、广告制作、舞美设计、影视全流程生产等多个专业领域的3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一跨领域的合作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不同行业的机会。

通过与专业领域的多家企业合作,学院建立了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和多个专业工作室,如动画制作工作室、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还将学院的教学与行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学院引入了一系列商业项目,使学生能够深入真实的项目场景,增强专业技能,提升对行业的动态理解和适应能力,获得实践工作经验。

此外,这种多专业协同的合作方式也促进了学院、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项目中能培养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创新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策略,有效地推动了学院多专业间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学院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显著提高,不仅提升了教育与产业实践的结合度,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制度优化和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以解决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体制、模式和流程上的差异问题。学院建立了一套全面的校企协调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举行校企联席会议、项目进展汇报会等。这些机制确保了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持续沟通与协调,有效预防和解决了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此外,学院规范了合作流程。如引入了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平台,确保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同时,学院强化了信息共享机制,使教学资源、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可以在校企之间自由流通。

学院还注重解决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的潜在矛盾和冲突。通过建立问题反馈和纠纷解决通道,确保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识别和处理,有利于维护校企合作的长期稳定。

通过制度优化和规范流程等措施,学院不仅提升了教育和实训的质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实习机会,确保了校企合作能够持续、高效地进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双向共赢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学院采用“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校企之间的合作覆盖了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关键领域。通过这种合作,能够直接从行业专家处获取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需求信息,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

学院实施了“引企入校、引项入校”的模式,这意味着企业不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与学院共同开发技术项目。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真实工业项目的机会。

这种双向共赢的合作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院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学习材料,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项目中。企业能够直接影响未来劳动力的培养,并从中获得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素养技能双通道并重和落实校企双主体育人

學院在校企合作中打破传统的技术、资源等单向通道合作模式,扩展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环境、管理、制度及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等合作,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学院以技术技能创新中心等为载体“引项入校”,通过引入真实的商业项目,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项目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管理体系,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做到素养技能培养并重,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学生学徒“双身份”认定的教学目标。

学院通过这种素养技能双通道并重的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在育人方面的共赢。这种全面的育人方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为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范例。

三、结束语

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探究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参与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可以有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以专业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专业建设,为服务学生就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曹莹,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马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技工院校产教融合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创新探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