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德育“三全育人”模式建设途径研究

2024-01-15程堂尧律德刚

职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三全育人反思

程堂尧 律德刚

■摘 要: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的生力军,中职学校必须立足“立德树人”宗旨,实施“三全育人”。为此,需要分析中职学校德育现状,确立“三全育人”模式建设目标和内涵,通过八条建设路径,采取“五进”举措,建立“六个保障”,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三全育人”模式,实施中职学校德育“三全育人”。

■关键词:德育现状;“三全育人”;建设内涵;建设途径;反思

中职学生的德育素质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和未来的发展。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中职教师必须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一、现状思考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的育人教育及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个人成长,他们承认充满关心爱护、善于指导的教师备受欢迎,认可学校德育课程和学科德育渗透的成效,喜欢学校开展的喜闻乐见、动手实践强的德育教育活动。也发现极少数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法纪意识和道德观念淡薄、辨别力不强、心理承受力弱、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等问题。

为此,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注重思想品德、基本素質、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必须目标准确地实施德育,确保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注重德育教育实践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必须抓好传统德育向制度德育的转化,确保德育实施的成效;必须建好学生德育档案,注重德育评价的发展性;必须实施教师育人的“一岗双责”;必须做好中职学校德育“三全育人”模式建设。

二、建设内涵

做好“三全育人”,必须以德育为基础,围绕“立德树人”,增强育人的时效性,构建涵盖“课程、文化、实践、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组织”等方面的融主体、时间、空间于一体的立体化育人体系,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丰富的课程、深刻的实践、张力强大的文化、科学有效的疏导、刚柔并济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

全员育人是主体、基础和前提;全程育人是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支撑和载体;全方位育人是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延伸。

全员育人即人人参与育人。主体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要增强育人意识,履行好育人职责,发挥育人职能,密切配合,团结合作。从学校方面看,学校管理者是育人工作的引导者、决策者和领导者,是育人的关键,承担管理育人职责。教师是育人主体、执行者和直接教育者。服务人员承担服务育人、辅助育人职责。学校上下只有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有责、有机、有效的育人队伍和体系。

全程育人即时时事事育人。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线,将育人目标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对学生全程跟进,实现育人连续性和全程性;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阶段实施育人内容、重点和方法更新;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丰富教育内涵,提高育人有效性,提升育人广度和深度。

全方位育人即处处育人。校内外、课内外、线上线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有形或无形的手段将育人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从评价、实习、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考核入手,完善激励制度、拓展教育资源,通过教育教学环节、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活动优化拓宽资源和空间,从不同领域和层次开展育人实践,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联动,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养成。

三、建设途径

(一)抓队伍,主体育人

做好育人队伍的选聘、培养,建设“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德育工作队伍”。发挥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的效应,抓好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注意选拔、培养和配备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注意聘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模范担任兼职辅导员;教育和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既关爱全体学生,又负责任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学生的示范和表率。

(二)强环境,文化育人

在每栋楼中摆放阅读机、在每个班中建立图书角,让学生随时可以阅读,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让阅读成为习惯。加大投资力度,建设设施完善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启迪和教育。打造修学、修技、修身、修行、立德、立信、立志、立业校园。建设企业文化一条街,技能状元一条路。在道路两旁、教学楼与实验楼长廊、学生教室开辟宣传栏,在展示专业、班级文化的同时,寄托“弘德精技”的美好期望。设置“知心朋友”信箱,利用世界心理健康日、心理健康节,举办讲座、观看电影电视、组织竞赛和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普及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筑阵地,课程育人

抓牢课堂主阵地,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依托党建课程资源,使红色教育进“校园、教材、课堂、头脑、心灵”;研透教材和课标,挖透、挖准、挖实、挖细思政元素,找准、找对切入点,融价值导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

基础文化课要不断丰富思政方法和充实思政内容,实现思政教育与课程目标完美融合;专业课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训练学生养成实践、创新、耐心、细心、专注、卓越的优秀品质,使其具有高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四)扩资源,活动育人

警校共建。共建“校园警务室”“禁毒教育基地”,提高学生遵法守法意识。

建设思政网。坚持“双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思政网由学生建、学生管、学生用;管理由学生会、团委负责;内容选取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社团活动。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选择参加航模、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类社团,文学社、学生记者团等文学类社团,合唱、舞蹈、礼仪、体育等文体类社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

搭建平台。举行社团演出、艺体表演、演唱比赛、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为学生展示才艺搭建平台。

“义工志愿行、送课下乡”。把知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通过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学生服务乡村振兴。

办好“职业教育宣传周”。组织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和技能,为群众维修家电、展示传统工艺、表演礼仪、普及环保常识,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到养老机构院所,开展“关爱老人、回报父母、贡献社会”的奉献活动。

(五)抓培训,学会育人

开展教师培训。开展通识与专业知识培训、基地培训与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讨论与自主学习、案例教学与教育技能研讨相结合、专家教学与全员参与、集中学习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举办班级管理论坛。提高教师思政素质和育人能力,提升学校整体育人水平;开展课题研究,实现“目标系列化、内容具体化、制度网格化、活动多样化、评价人性化”育人。

(六)做活动,實践育人

系统规划设计主题教育。抓住“教务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线,“学生处、班主任、学生”德育管理线,“学生会、班委、学生”自我管理线,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开展文明用餐、文明路队、文明宿舍、文明语言评比检查,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拉网清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开通心理健康教育热线。制作发布心理健康应用小程序,建立心理知识专题网和心理咨询队伍,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开发课程。根据每周必须进行的升旗、主题班会、红色教育,精心设计开发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红色课堂等教育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精心设计开发不同的职业体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针对社会服务,精心设计开发公益服务、宣传教育、扶贫济困、社区民俗等社会服务课程;针对每学年要进行的入学礼、成人礼、毕业礼,精心设计开发礼仪教育课程。

(七)促共建,协同育人

建立“校、系、班”家委会。办好“家长开放日”;用好“家长学校、家长会、接待日、开放日”;建好“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利用好“开学、成人节、毕业典礼”等时间节点,开展德育教育。

架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强化“学校、家庭”的互联互通;开展“进家庭、入社区、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方位了解、掌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成长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成长方案、指导策略”,学校、家长、教师“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家庭教育指导。指导家长履行家教义务,担当起家教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教育引导学生。

(八)定标准,评价育人

设计并实施特色鲜明的评价指标,利用学校内网,搭建文明修身网络评价平台,评价学生操守和品行,实施德育学分管理,依据各项指标评选校、系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标兵。

四、结束语

尽管中职德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尽人意。为此,今后要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明确任务,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组织指导协调服务;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理论修养;发挥行政人员管理育人作用,转变管理观念,提高育人意识;发挥后勤人员服务育人作用;开发家庭和社区德育资源;以家委会和家长学校为载体,引导家长发挥家庭育人的重要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以生为本,同向同行,提高实效性;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讲好课程思政;利用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活动,提高多元性;开展实践活动,加强自我“教育、管理、服务”,提高自觉性;深化班级建设,发挥团委、学生会的桥梁作用;聚焦“薄弱环节、重点、难点、关键点、痛点”,细化工作任务,提高精准性;及时掌握动态,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提高定位;根据时间序列,细化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定期组织研讨,编制简报,挖掘典型;按照规定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底线。

采取“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进活动、进网络”五进举措。掌握学生真实情况,讲好中国故事;营造学校舆论氛围,加强方向引导;强化网络责任和网络管理,占领网络阵地,搞好网络思政;优化校园布局,完善设施,优化校园环境;把握时代主题,构建和谐公寓文化;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育人的责任和使命。

做好“六个保障”。整合德育队伍和渠道,建立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体系;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监控体系保障;确立评价目标和内容,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科学评价,建立评价体系保障;明确激励原则、目标和方法,提供激励制度保障;强化责任和担当,提高队伍凝聚力,提高育人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搞好育人队伍建设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精心研判、精准定位、精心组织,打造管理、服务、教辅等协作育人团队,强化“三全育人”协同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劲松.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7(1).

[2]李传战,韩明磊.基于全面育人的职校“六德”体系的构建:以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2019(2).

[3]张燕.德育学分制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策略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9.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三全育人反思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探索
浅谈数字档案资源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