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生活,有德依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评价刍议

2024-01-15潘美芳福建省罗源滨海学校

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潘美芳 福建省罗源滨海学校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来源于生活、又需要在生活中实践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直接的接触,能够通过接触逐渐融入学生生活。它不仅能保证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使学生的实践过程和社会学习经验成为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评价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评价挖掘学生生活化能力。与此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评价中,教师还应努力将现实生活的内容与教材有机地、合理地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学习中养成主动思考生活、探索生活的好习惯,从而真正达到从书本世界逐步向现实生活回归。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评价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和应用原则进行论述,然后指出构建生活化教学评价课堂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借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评价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生活化评价课堂的构建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生活化的问题,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微调,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中学生大脑的视觉想象和语言感知极其活跃,对社会道德的要求也逐渐从他律转向自律。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应该使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相关事例,耐心地向学生解释一些相关知识,以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制定评价表格,定期衡量学生生活化能力。此外,教师也要自觉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以免引起一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厌倦情绪。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可以打破以往讲授式教学的弊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深入了解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想方设法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将教材中抽象而深刻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具体而真实的生活实例,以便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教师要将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充分融入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切实让广大学生对这一具体事例背景中所隐含的真人真事的情感内容有更广泛、更深刻、更真实的体验。在这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对目标学生进行合理细致地学习指导,使这些学生能够逐步将教科书中介绍的知识与他们身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大量的、具体的、生动的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从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质量。当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生活化实践后,教师可构建丰富的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应用原则

(一)明确生活化教学的评价目标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其思维方式具有独立性和叛逆性。只有大胆地让他们直接接触生活,才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在生活中培养真正的道德品质。这同样适用于教学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只有最终应用于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地散发出生活魅力。生活化教学评价目标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指向要具体,比如学生的生活化问题处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助人为乐精神等。同时,教师在制定生活化教学评价目标的时候,也要兼顾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一定的生活化案例,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去学,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逐渐形成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二)鼓励学习主体深入生活并及时自评

自评是新课改倡导的课堂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自评可以发现自身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高生活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在生活化教学评价中,既要注重面向学生生活,又要紧紧瞄准学生身边的各种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设计各种富有启发意义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及自评内容,使全体学生可以切实体验和了解到身边哪里有道德与法治,用涉及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理论知识来解决自身生活实际中所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将接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从而实现高度自治。在平时的生活化教学自评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包括他们的思想道德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备优良的法治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教学及评价方法贴近生活

一堂好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生成的过程,学会学习。教师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及评价模式,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融入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评价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小案例,让学生去自由讨论,如可以从表扬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也可以从批判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总结出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评价他们的看法,形成师生互动的场景。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小案例、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针对这些事情进行分析和论证。通过利用这些简单的事例分析探讨及相互评价,来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内化为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导向,从而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应用策略

(一)拓宽视野,评价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教育素材。教师要甄别、选取适合学生的鲜活的典型案例并辅以学生已有的基础经验,帮助学生在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所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之间建立桥梁。同时,教师不仅需要对基本的道德内容、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体系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与时俱进,拓宽自己的视野,博采众长,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广大学生服务,还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来设计评价内容,做到评价能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让学生真正的感悟和体验生活。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教学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的故事,用问题链 “你认为他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对他的成长有什么意义?”“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请尝试从不同方面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信、自强?”等贯穿、升华知识,在学生回答的时候,主动开展评价活动,分析学生内心世界及主要思想,提高他们对青春的认识。同龄人的事例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探究与分析,更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也能体现出评价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问题链要聚焦学生的学情,设计的问题来源于实践,评价要注重向学生的生活化能力靠拢,不能偏离太大,同时也要通过评价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能深入地思考现实问题,形成一定的道德与法治能力。

再如,在九年级上册“参与民主生活”的教学中,选取了本班班委换届选举的材料,深入生活,引导学生分享在选举投票时他们所考虑的因素。有的学生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品行去选举的,有的学生是根据哪个学生跟自己玩得好去选举的,选举的方式和重点也各不相同。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真正有管理才能的学生得不到提拔,没有能力的学生被寄予厚望后却无法胜任等。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教师评价各位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及思想的多元性,可以很好地评价学生的生活化能力。

(二)引导查访,评价学生生活感悟能力

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不同的知识尝试去观察、研究现实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各种知识体系之间的深刻内涵。教师应该学会从课程目标、教学基本任务和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来制订评价内容及方式,并对学生生活感悟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如可组织、指导和帮助广大学生主动开展各项课外调查、探究、走访等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既有学生独立完成,也有团队组织。通过学生课外活动的全面开展,力求做到在教学评价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对自身所学的知识内容加以观察、验证,将课堂这些理论知识内容外化为鲜活、真实、丰富的人生实践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的教学中,设计了活动:让学生走访身边喜欢的普通人,可以是家庭中的,可以是校园里的,亦可以是社会上的。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选定对象,观察他的半日生活或工作,将感染自己或震撼自己的地方进行拍照或录像,最后制成幻灯片,在班上进行解说。教师从学生组织材料的丰富性、观察的细致性、感悟的深刻性等方面实施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的平凡,书写生命的价值,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三)创设评价情境,再现生活

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往往离不开具体教学生活评价情境的成功创设。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发生关联的教学,才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切实的体验和真实的认知为基础,积极创设出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借助这些情境更容易对学生生活化能力进行多元化评价,如综合运用各种形象、物体、活动、问题、专题讨论等创设各种情境。在情境的运用中,教师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用教材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要求。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的教学中,教师考虑到生活中存在学生与父母产生误会、矛盾、冲突等现象,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协调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冲突,选择了热播剧《小别离》中同龄人方朵朵的有关片段创设情境,设置了环环相扣的探究问题:“朵朵与父母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同朵朵的处理方式?”“你认为朵朵与父母的冲突谁应负责?”“如果你是朵朵,你会怎样化解这场冲突?”借助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性,能否从人与人情感的角度看待热播剧中的情感问题。通过这样的评价,能真正地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多元化理解。

(四)对作业进行评价,给予课堂反馈

作业的设计是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检验学生自身对课堂知识实际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作业评价来获得学生的一些生活化能力。然而,传统的课后作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多数教师积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开发更多生活化的作业,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化课堂。在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多设计一些有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作业,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等关键环节。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这一课后,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感恩,以各种形式分享“尽孝在当下”的做法,提高学生的家庭美德,加深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教师收集学生作业,评价他们对“孝道”的理解,从而体现课程的价值。根据每个学生的背景和家庭条件,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去做。有的学生会在周末帮父母洗衣服,有的学生会在家里做卫生,也有的学生会在网上学菜谱给家人做一顿饭。这种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还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在作业评价中,也能感受到学生各方面生活能力的提升,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健康和谐地发展。

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根本政治制度”这一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组间合作的形式开展拓展实践——走访社区人大代表。学生通过对社区问题的观察、分析,分别就垃圾分类、小区停车位、孤寡老人扶助等话题,联系书本中所学知识和自身的生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意见和建议,提交给社区人大代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自身的公共参与能力。整个作业过程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内化知识,促进知行合一。

(五)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化教学目标、原则等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在评价内容上要聚焦课程核心素养,从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评,尤其关注其在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法治观念及责任意识。在评价形式上,除了教师单独评外,还可以适当融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等形式,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案例、议题等开展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等关键环节,形成较强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