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考历史精准化教学与评价
2024-01-15余美娟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余美娟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021 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如何真正落实“双减”,给学生减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体系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准、高效、高质。笔者在教学中对精准化教学进行实践与思考,既能充分落地学科素养,又能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一、“双减”背景下中考历史精准化教学与评价的意义
(一)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022 年新课标明确指出:“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某个历史时期的核心内容或关键问题确定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范围,为学生具体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提供了路径,搭建了平台。”目前的统编版教材按照时序编写,以单元为主线,内容涉及面广、容量大、知识点密度大,按照传统逐课讲解的教学方式,容易出现知识之间割裂的现象,学生掌握的是碎片化的知识表象,无法厘清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笔者曾对自己学校的初中部发布了一个问卷调查,在“双减”背景下,影响他们睡眠时间和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业压力大,作业量太多,占比达到54.38%。对于一线老师来说,要抓住课堂教学,实施精准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完成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让面临中考的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多元评价体系下,增强备考的信心。
(二)提升教师教学和评价的专业素养
面对中考,初三学年的教学任务有:世界史两册教材的新授课+6 册教材的复习备考+各种试卷讲评。教师要在“双减”政策下完成难度极大的教学任务,必然要学习、接受并应用新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生情的利于教学的增值评价体系。只有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提升中考备考的有效性。在“双减”的背景下,历史大单元教学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式,用“大概念”进行内容统摄,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炼整理并结构化重组,提炼出教学内容关联的大主题,将大单元目标设计与学生发展的需求有机结合,优化单元学习过程性的动态评价,从而减轻学生在中考备考过程中的学业负担。在中考备考中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大胆地突破教材中单元之间各课的框架结构,精准地把握教材每课子目、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有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中考历史精准化教学与评价的视角把控
(一)历史和地理的有效融合评价
美国学者哈里拉曾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历史地图是精准落实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的最佳的教学方式,运用历史地图,寻找与地理学科的结合点或整合点,培养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综合的能力和素养。在笔者执教的一节初三复习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中,通过展示从秦朝到清朝不同历史阶段的地图,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并识读古代各时期的疆域图,将不同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在地图的相应位置标识。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学习成果,班级同学当小评委,即时帮忙纠错,教师即时评价,将学生易错易混淆的概念,如西域都护、宣政院、澎湖巡检司、伊犁将军等内容再次在地图上直观展示,明确时间(朝代)空间(具体的方位),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本课有效地借助地理知识解决学生在古代史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之处,体会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结果。在中考备考过程中,如丝绸之路路线图等涉及地理方位的主干知识,可直接让学生展示讲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时空观念。
(二)赏图画进行悟历史的全方位评价
在“双减”背景下,充分运用历史课堂这个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在中考备考的过程中,精准选择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材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关注现实问题,认同祖国,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八年级上册进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主题复习教学时,笔者充分挖掘教材的插图资源:《五四运动》(绘画)、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图片、《南昌起义》(绘画)、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地道战》(绘画)、人民解放军抢渡长江图片、开国大典图片;为了使知识脉络体系更完整,教学过程中补充了井冈山胜利会师的油画。通过展示不同时期关于党史的图画资料,创设了一个历史与美育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请讲解图片或绘画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革命事件,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组建学习互助互评小组,按照“收集—整理—汇报—反思”的模式,由小组互评和全班集体评价相结合,评选跨学科学习最优展示小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复习了旧知识,理顺了在不同时期的党史内容,并感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风雨历程。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欣赏,每幅精致的图片或画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比文献资料更直观,有更明显的视觉刺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双减”背景下中考历史精准化教学与评价的策略
在“双减”的理念下,中考的备考复习教学既要实现考查知识的巩固和建构,又要达成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以实现精准化教学。
(一)精准整合教材内容,优化单元学习评价
从自然单元角度处理,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例,其中第12 课新文化运动——奠基:思想解放;第13 课五四运动——开端:革命力量;第14 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党:革命领导,中国革命有了新思想、新力量、新政党,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课标及教材内容,确定的教学主题是“中国革命的新面貌”,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链:为什么中国革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说明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为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含义等。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的答案,主动建构知识脉络,并用思维导图、时间轴或大事年表的方式来呈现学习成果。在下一节课时运用希沃系统展示典型成果,师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建设性建议。在这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内在学习的驱动力被启动,复习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从多个单元整合角度处理,以八年级上册1-4 单元为例,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可以提炼出三个大主题(表1):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探索。教师要将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单元学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态评价,如学生A 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整理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时的综合表现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加深学生对历史大单元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
表1
根据课标和生情,探索符合生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建构历史大单元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串联历史的核心问题,解决复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知识点。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实现多元、动态的评价,学生通过评价记录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解决历史学科问题的学习欲望,减负的同时又能高效复习,从而实现“双减”的目标。
(二)精准组织跨学科教学,落地核心素养
2022 年版新课标指出,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笔者对近三年的福建省中考真题卷进行了统计(见表2),在试卷中明显体现了跨学科的特点。针对试卷考查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希望在有限时间内精准教学,实现跨学科理念的渗透,融合多学科知识,真正做到“双减”实施的同时,又能拓展学生综合素养。
表2
(三)精准运用大数据,及时评价,提升讲评效果
中考复习阶段,避免不了各种类型的测试,讲评课上什么以及怎么上的问题。在45 分钟内要精准解决学生暴露的知识缺漏和素养能力欠缺的问题,提升讲评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课前:精准分析试卷,科学定教。教师层面:运用智学网数据有效统计考试结果,如所授课的每个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及每个同学的试卷答题情况。学生层面:填写表3,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分数增长点。教师结合学生反馈和大数据的分析,有的放矢,抓住教学问题所在,精准确定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重点讲评学生答题过程中呈现的共性错误部分,个性的错误可以课后进行点对点交流,既把握了班级总情况,又有学生个性化辅导,把“双减”政策的减负落地。
表3
课中:根据课前的数据分析,客观题部分主要针对错误率高的试题,重点分析错误率较高的选项,找出错误原因;时空错位、材料提取信息不足、设问词未关注等,提出纠正错误的备考复习的建设性建议。发现缺漏处,找出每一个学生的分数增长点,积少成多,提高得分率。主观题部分,充分运用希沃白板辅助教学,笔者尝试“展示典型试卷—分析错误成因—总结解题技巧—同型试题训练”的教学模式。以中考的论述题为例,展示在改卷过程中截图的典型试卷,组织学生以4 个人为一组,采用组员自评+成员互评+组长总评+教师评价模式,寻找其中的问题所在,分析原因:观点较为狭窄或偏题;论述过程史实不充分,或是与观点无内在联系;史实都运用材料中的事件;结论照抄观点,没有提升等。紧接着展示满分卷和参考答案的范例,师生共同总结论述题的答题规范,可以多角度提炼观点,用史实充分论证,论从史出。抓住学生的探究心理,选择同型试题当场训练,实现以一道题实现一类题训练的教学目标。
课后:根据维果茨基主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说,课后笔者还关注检测学生后续同题型的完成效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智学网的错题汇总功能,精选作业推送,运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个性化指导,精准地确定他们的“小目标”,按需评价、按生定评,及时评价,不断肯定和针对性地面批面改,使学生逐渐有“成就感”,引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深度思考,寻找精准的复习途径,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实现分数增长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