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
2024-01-15崔亚贝韩晗
崔亚贝 韩晗
摘要 跨学科教学指明了语文学科发展的新走向,为落实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新路径。对小学语文教师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定位存在认知偏差,语文跨学科应然知识能力与实然知识能力存在失配,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实践尝试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植根学科本位,提升语文跨学科教学内生动力;拓展教学资源,强化语文跨学科教学知识能力;优化教学实践,加强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水平等对策提升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课程标准
近年来,跨学科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受到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跨学科教学强调学科融合与互通,打破各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复合型人才培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办法。美国作为跨学科教学的发源地,其跨学科理念主要体现在 STEM 教育上,强调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1]。芬兰的“现象教学”课程则全面体现跨学科教学,基于现象、主题和话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展开教学[2]。英国苏格兰的“卓越课程”和北爱尔兰地区的新课程改革也致力于通过跨学科技能学习塑造完整人格[3]。德国、法国等国家都从21世纪之初开展了跨学科学习。跨学科教育已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的跨学科教育也进行了逐步探索,与项目学习、STEM 学习和整合教学等内容具有密切联系。 2022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旨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4]。如何有效开展跨学科教学成为各学科的重点关注主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具有超学科性。从语文学科入手进行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挖掘各学科之间的天然整合优势,培育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综合素养。
考虑到语文跨学科在当前实践领域尚处于探索期,对一线教师跨学科教学实践进行总结,能够为改进跨学科教学提供参考。本文以上海市徐汇区和黄浦区小学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从理念认同、知识能力和实践尝试三个维度对小学语文跨学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从教师视角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1.调查方法
问卷编制以基于关注点的采用模型(The Concerns Based Adoption Model,简称 CBAM)为理论框架,该模型是Gene E.Hall和 ShirleyM.Hord在1987年出版的 Change in Schools:Facilitating the Process书中所提出的,主要用于描述、测量和解释教师试图实施教育创新时所经历的变化过程。CBAM 模型包括三个维度: 关注阶段(Stages of Concern,简称 SoC)、使用水平(the Levels of Use,简称LoU)和创新配置(Innovation Configurations,简称 IC)。SoC 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或任务的感受、关注和思想的综合表现[5]。Barbara L.Whinery等人采用该模型进行了跨学科教学问卷设计与调查[6]。Tingrui Yan等人以该模型作为全纳教育问卷编制理论依据[7]。
SoC 七个方面为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搭建的理论框架为:(1)意识,对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内容知之甚少;(2)信息,普遍了解语文跨学科教学内容,并有兴趣愿意了解更多信息;(3)个人,担心自己实施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以及跨学科教育对教师角色的影響;(4)管理,更关注在实施语文跨学科教学时,学校组织结构和学校后勤支持等方面的内容;(5)后果,聚焦于语文跨学科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6)协作,更愿意与同事共同协作努力;(7)重新聚焦,倾向于探索语文跨学科教学创新性的方案。
围绕研究目的,将上述七个方面进行整合,问卷设计题目共计 34 道,除基本信息外,包括理念认同、知识能力和实践尝试三个一级维度,见表 1。
2.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上海市徐汇区和黄浦区小学语文教 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 150 份,有效问卷 为 146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7.33%,调查对象基 本情况见表 2,采用 SPSS 26.0 和 Excel 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和各科课程标准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课时和目标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受客观条件所限,跨学科教学实践项目得不到有效指导,较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经调查,当前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主要存在教学定位偏差、应然知识能力与实然知识能力失配和教学实践尝试不够深入等问题。
1.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定位存在认知偏差
理念认同从内涵理解和兴趣意愿两个二级维度展开调查,小学语文教师对跨学科教学定位存在偏差,主要体现为内涵理解不足和了解程度不够。
(1)对跨学科教学的内涵理解较为浅显
在内涵理解方面,从教学实例判断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内容判断两个题项进行。在教学实例判断上,选用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一文中 4 项实例,分别为:①在讲授语文诗歌集的时候,用到了美术绘画;②布置一份苏州河的水污染治理情况的考察报告作业,可能会用到语文、生物、地理、化学的知识;③在了解鸟的演化特征与生活习性的时候,加入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学习;④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2 周年,学校计划创建“历史的回声”时光长廊展厅,你作为策展人,如何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并选用多种文学体裁的形式来展现历史长廊呢?[8]分别对四项教学实例是否属于跨学科教学进行频率分析,由图 1 可知,分别占比84.93%和 80.13%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实例二和实例四属于跨学科教学。从夏雪梅老师观点来看,四个实例只有实例四属于跨学科学习范畴,实例一是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实例二属于研究性学习,对跨学科的理解要求尚不清晰;实例三提出了跨学科问题,但未让学生体验持续探究的过程。
在课程标准内容判断上,分别判断语文课程标准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四个观点,观点 1、观点 2和观点 4 显然是源于课程标准内容,观点 3 跨学科学习以设计、参与、调研和展示为主是建议在小学五六年级学段实施。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占比 86%左右的小学语文教师认同观点 1 和观点 2,尚有13%比例的教师认为两个观点错误。观点 4 与问卷设计中“外界支持”维度相关,90%比例以上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该观点正确,见表 3。
(2)对语文跨学科教学了解程度不足
在兴趣意愿方面,通过三个部分展开调查。首先,在教学了解上, 65.75%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了解跨学科教学,从整体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对跨学科教学了解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加强空间;其次,在教学认同上, 78.23%的小学语文教师认同跨学科教学,绝大多数教师是肯定跨学科教学观点的;在开展意愿上,79.59%的小学语文教师愿意主动开展跨学科教学。对三者进行比较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上的开展意愿与教学认同比例较为一致,前两者均高于对跨学科教学的了解程度。
2.语文教师跨学科应然知识能力与实然知识能力存在失配问题
知识能力从知识储备、学习经历和外界支持三个二级维度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语文教师应然知识能力与实然知识能力存在失配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必要知识储备、在职跨学科学习经历较为单一和缺乏资金支持与专家指导。
(1)跨学科教学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知识储备方面,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文件中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共有 13 门学科,就“与语文学科关系密切的学科”和“除语文学科外还掌握的学科”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排序调查,在12 门学科中,“与语文学科关系密切的学科”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前 5 门学科排序为道德与法治 >历史 > 数学 > 地理 > 英语,道德与法治学科被选定为与语文最具有关联性、紧密性的学科,综合得分为 7.03 分,历史得分为 5.92 分。位于后三位的学科分别为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和劳动,劳动学科综合得分为 1.51 分。“除语文学科外还掌握的学科”调查结果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道德与法治 > 英语 > 数学 > 历史 > 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和劳动三门学科排在后三位。
在跨学科教学起步阶段,教师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所需的知识含量与知识广度远低于 STEM教育对学科的知识要求程度。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的关联学科和学科外的知识储备两个方面不相匹配,如历史学科被认定为与语文高度关联的学科,但在历史学科知识掌握上排在了英语和数学学科之后,这体现出应然知识储备与实然知识储备并不相符。跨学科教学需要切实提升的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对历史史实的普遍了解和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深入把握。
(2)在职跨学科学习经历较为单一
在学习经历方面,包括职前与在职期间跨学科教育学习经历两个部分。入职前具有跨学科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为 80.14%,学习经历形式以学习相关跨学科理论(占比 82.05%)和参加相关讲座培训(占比 80.34%)为主,除此之外还有 62.39%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过观摩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职期间参加跨学科培训次数的统计结果为:5 次以上占22.60%,3~4 次占30.82%,1~2 次占37.67%,0 次 占8.90%,在职学习经历以参加相关讲座培訓为主 (占比67.23%),绝大多数教师期望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3)跨学科教学缺乏资金支持和专家指导
在外界支持方面,从学校支持和社区支持两个部分展开调查。Avalos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社区和媒体、学校环境和支持等内容[9]。
首先,在学校支持上,由表 4 可知,小学语文教师当前在跨学科教学中得到的支持情况和期待在未来可以得到的意向支持在教学设备支持、校长支持和学校组建团队三个方面基本一致,对专家指导、资金支持的期望度明显上升;其次,在社区资源支持上, 87.07%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跨学科教学需要获得社区资源支持。在社区资源来源上,社区文化资源的要求高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3.教师跨学科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实践尝试从实施情况、学生学习、同事合作和 质量提升四个二级维度展开调查,该维度是本次调查 的重点内容。实践尝试方面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欠缺
实施情况包括实施频率、实施方式和实施过程 三个方面。在实施频率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在课程编制原则上规定各门课程用不 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学时间上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26 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 课时,各年级也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灵活调 整。调查发现,分别占比 38.7%、36.05%和 15.65%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频率为每周1课时、每周 2~3 课时和每周 4 课 时以上,另外9.52%的小学语文教师未开展跨学科教学。数据表明,48%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尝试跨学科教学, 90%左右的教师积极响应课程标准要求。
在实施方式上,小学语文教师倾向采用主题教 学法(占比 77.55%)和问题教学(占比 74.83%)相结 合的教学方法,其次是项目教学(占比 60.54%)和合 作学习(占比 51.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历史、地理、物理和化学等学科提出了跨学 科主题学习,并从学习目标、知识图谱、活动过程和 活动评价等方面提供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参考案例。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主题教学进行跨学科教学,与课程标准导向相一致。根据 John的观点,跨学科教学应采用主题单元设计,这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学术内容中的联系,并帮助教师节省教学时间[10]。
在实施过程上,跨学科教学并非是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发后才涌现的新生事物,而是课程标准使得这种教学方式更为显性化与规范化。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科互联意识早已有所渗透。据调查,小学语文教师每天从事与教授综合课程或跨学科主题有关的活动排序频率为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学习活动 > 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 制定教学目标 > 反思教学行为,占比 76.19%的教师能够将跨学科融入教学设计活动当中。但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反思教学行为方面,与跨学科教学相关的教师占比分别是 40.82%和 37.41%。教学目标难以拟定会带来教学过程目标定位的模糊性、知识运用的笼统性和教学反思的简浅性。
(2)中下等学习水平学生跨学科学习难度较高
探讨跨学科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包括跨学科教学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学生可能面对的挑战两个方面。在可能带来的益处上体现在知识、认知思维和综合素质三个部分。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实施跨学科教学可能带来的益处,综合得分最高的内容是跨学科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多元视角。具体来看,分别占比 50.79%和 45.24%的教师认为跨学科教学对学生知识学习产生影响更大。46.02%的教师认为跨学科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解决 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现实问题。
在学生学习面临挑战上,分别占比 52.14%和 43.24%的教师认为跨学科课程可能会使一部分学 生难以理解,拉低中下等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进 度。调查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更为 关注全体学生的接受水平,跨学科课程的挑战性更 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整体的理解程度和学 习进度。
(3)教师应对跨学科教学合作支持力量不足
在与同事合作情况上,跨学科教学持续推进课 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强化学科之间交融互通。据调查, 小学语文教师独立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比例为 57.14%,通过团队合作实施的比例为 42.86%。按照 Avalos B观点,教师共同学习本身就是改变实践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中介因素。如果教师对某一学科的任何课程进行单独的教学,并且没有在学科之间建立任何联系,学生也会认为这些学科是相互独立的[11]。
跨学科教学注重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合作,共 同开发课程。调查表明,94.56%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不同学科教师有必要互相听课, 67.35%的教师认为互相听课可以将其他科目的教学方法移植到本学科上,27.21%的教师认为互相听课能够学习不同科目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师跨学科合作面临挑战上,按照综合得分排序具体依次为“课程、 方法和课程时间的灵活性有限”“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智力挑战很大”“个人在课堂上的自主权减少”“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存在问题 ”“后勤协调尤其困难”。
(4)跨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缺乏必要指导
对跨学科教学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 学语文教师认为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是影响实施 跨学科教学的首要因素,综合得分为6.63。学生学 习结果的评估方式对跨学科教学的影响程度最低, 综合得分为2.3(如图 2)。在提升策略上,邀请跨学科研究科研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十分必要,也是帮助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首要措施, 综合得分为6.46;综合得分位于4 ~5.9分之内的策略有开发跨学科教学电子设备、将跨学科学习纳入每周教研会议、教师发表关于跨学科研究论文和观摩学习(如图 3)。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改进对策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调查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来探究跨学科教学在小学学段的实践现状。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探索上总体表现良好,能够较好地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系列文件指导下进行积极尝试。虽然参与调查的教师数量较为有限,但从调查数据中也反映出亟待改进的三个问题,即小学语文教师对跨学科教学定位存在认知偏差、应然知识能力与实然知识能力失配和跨学科教学实践尝试不够深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从植根学科本位、拓展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入手,以期提升语文跨学科教学内生动力、强化语文跨学科教学知识能力和加强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水平。
1.植根学科本位,提升语文跨学科教学内生动力
(1)夯实教学基础,加强语文跨学科知识储备
马永红等人从跨学科内涵出发,认为跨学科知识形成经历了“知识分离—知识磨合—知识重构” 三个阶段。知识分离是将相关学科知识重新“洗牌”,知识磨合是对相关学科内部知识进行梳理和选择,摒弃掉不利于目标达成的知识,知识重构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核心问题对已经磨合的知识建立内部的、有机的联系,从而来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12]。加强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知识储备需要从知识分离走向知识磨合,最终达到知识重构的阶段,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知识,按照 Shulman划分的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其中的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十分重要[13],能够将教师所教内容的认知和教学的认知这两者放置到一个统一体当中;其二,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教学要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学科素养过程中提炼、理解与生成跨学科知识。
(2)明晰跨学科内涵,提升语文跨学科教学认同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跨学科教学的系统认识与理性实践,难以直观看见跨学科教学背后的逻辑,影响了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程龙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跨学科学习看法上总结出三点内容:①跨学科学习与学科学习是一种“共生关系”;②跨学科学习体现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停留在学科领域;③跨學科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14]。因此,语文跨学科教学不能脱离语文进行学科重组,而是以语文学科为本位,通过研习其他学科知识为语文跨学科教学注入催化剂,促进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研磨与掌握。
2.拓展教学资源,强化语文跨学科教学知识能力
(1)创新跨组研修,激发语文跨学科内部活力
各学校将跨学科学习纳入教师每月研讨计划,形成跨学科学习小组,定期召开语文跨学科教学交流年级会议,引入同伴指导、支持合作和联合项目的课程与研讨会。一方面通过教研团队主动建立互相听课制度。不同学科教师能够在听课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凝练出各学科的核心概念作为跨学科教学关键指向。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直面跨学科教学实践落差,寻找课程中与语文学科相联系的其他学科内容,补上、补足和补全自身知识短板。
(2)联结多个平台,统筹语文跨学科外部支持
以学校为主体,一方面联结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邀请课程标准专家、语文学科教学论专家来本校开展学术讲座,进行跨学科学术探讨,获取专家指导。如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通过与华东师范大学跨学科训练营和 Classin 平台合作,开展“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跨学科教学课例,涉及地理、历史、语文、生物、劳技和美术等学科内容[15]。另一方面联结社区发展基地,下沉多个社区,力寻社会生活中真实情境问题,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寻找和运用语文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显性与隐性链接点,在社区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提升课程育人价值。
3.优化教学实践,加强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水平
(1)聚焦跨学科特征,优化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
跨学科教学并非只是简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的突出区别在于跨学科教学能够容纳多种学科知识、指向学生综合高阶思维和聚焦学生团队协作,采用学科教学固有视角较难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条件。学者Jacobs 在《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施》一书中提出了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操作程序,分别是: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组织中心,包括议题、话题、问题、主题、案例研究五种类型;②开展头脑风暴,从数学、语言艺术等六个基础学科领域出发确定所要学习的内容;③创设引导性问题作为课程内容的范围与顺序;④组织活动,参考布鲁姆目标分类框架设置活动[16]。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可参照 Jacobs提出的四个步骤来分析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从不同学科视角来审视语文学科内容。此外,借鉴历史、地理、物理等学科的学习活动设计案例,从目标、知识图谱、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期提升教学设计质量。
(2)重塑教師文化,深化不同学科教师合作
学者 Hargreaves 划分了四种教师文化,分别为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其中自然合作文化是教师之间一种自发、自愿与自主的文化,能使不同教师从相互竞争、封闭与独立转向相互学习、交流与支持[17]。不同学科教师需要将自然合作文化浸入整个跨学科教学过程,从而生成一种与他人更为紧密的关系。如学者Ruggle 所言,跨学科并不是简单的将多个学科放置在一起,而是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个体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解决共有问题[18]。因此,需要通过更新教师文化来提升不同学科教师跨学科合作意识,组建教师跨学科教学共同体。总之,深化教师合作有助于语文单学科研究迈向多学科交融的深度教研。
参考文献
[1] NGSS Lead States.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M].Washington: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14.
[2] 于国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7):57-63.
[3] 郑钢.透视英国北爱尔兰地区中学跨学科技能培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05):33-3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5] Hall G E,Hord S M.Change in schools: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M]. Suny Press,1987:52-54,80-83,107-110.
[6] Whinery B L,Faircloth C V.The change process and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J].Middle School Journal,1994,26(02):31-34.
[7] Yan T,Deng M.Regular education teachers’concerns on inclusive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2019,23 (04): 384-404.
[8] 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J].课程· 教材·教法,2022,42(10):78-84.
[9][11] Avalos B.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over ten year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1,27(01):10-20.
[10] Nugent A.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n Elementary Educators' Experience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D]. Capella University,2018.
[12] 马永红,张晓会.跨学科的内涵、机理及衍变路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44(01):30-37.
[13] Shulman L.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reform[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07):4-14.
[14]程龙.重申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03):25-34.
[15] 毛移民.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聚焦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水平[J].上海教育,2023(07):38.
[16] Jacobs H H (Ed.).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9:55-58.
[17 ] Snyder J,Hargreaves A . 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 : Teachers’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 J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95,24(03).
[18] Ruegg W.Interdisciplinarity in the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university[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1997(08):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