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阅读 增强数学趣味 落实核心素养
2024-01-14李燕
李燕
摘要:数学阅读是增强数学趣味,激发学习数学欲望的重要载体。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能否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是否能持续保持高涨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初始阶段。如果在一年级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用充满趣味的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无限欲望,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后续学生学习数学也将会更好。数学阅读的能力对于学生读懂情境、找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正相关,进而影响到学生是否真正实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趣味 核心素养
一、背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数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1]其中,用“三会”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第一“会”。想要促进学生真正实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掌握与运用。
数学趣味在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學趣味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趣味还可以使学生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且富有挑战,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数学趣味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最为重要的是,数学趣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综合分析与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高阶发展与培养。[2]因此,数学趣味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数学阅读,可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阅读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取数学信息,并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正确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借助阅读理清事件的发展,分析问题,最终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的发展。数学阅读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均是多种多样的,而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根据核心素养的落实目标、数学趣味对学习产生的积极性、阅读的重要性,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借助数学阅读增强数学趣味,激发学习兴趣,逐步落实“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这一具体核心素养。
二、数学阅读教学的困惑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部分老师着力于优化作业设计、精练课堂教学等诸多新颖又复杂的活动中,而忽视了数学阅读的教学。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之后,各个学段的老师们都在深研课标,了解到数学阅读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长时间的实践不足与理解不够,现在的数学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部分教师忽视数学教材阅读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中不仅概括了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还在许多内容的背后附有数学阅读的材料,极具阅读的价值,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外延提供了方向。但部分教师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将其进行精心备课并大胆在课堂中实践。然后我发现有学生会做题、能做题,但是却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数学阅读缺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二)对数学阅读的重视不够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以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数学图形等知识性的教学为主,部分教师认为教学阅读不重要,与数学这样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关系不大。因此,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在计算、测量、数据收集等上面。对于阅读更倾向于语文作文、语文材料、英语演讲等内容,漏失了数学阅读。但其实无论是结合情境发现数学信息,还是根据材料分析问题,都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数学眼光,去读懂情境、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对数学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们在读图、审题、析题、辩析、总结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三)数学阅读的形式单一
随着教师们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落实,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意识到数学阅读对于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在逐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与实践。但由于已有案例的匮乏,以及数学阅读不同于文科类阅读的特点,部分教师选择让学生们自行阅读,然后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进行数学阅读的分享,常以绘本演讲的方式开展,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阅读内容选择的方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因此,我们结合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当前学习实情的数学故事、数学绘本等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助力学生达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目标。
(一)生活情境化的数学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的真实情境是学生习得各项知识最直接、最印象深刻的大环境。对于数学阅读,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生活来源且指向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数学阅读将抽象的计算道理、数学概念等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进行描述,还可以借助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提取、分析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数学资源。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在阅读读中提取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反思质疑,让阅读成为数学学习的好帮手,成为核心素养落实的好手段。
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前,可以给学生提供《数是怎么来的》这一数学绘本,让学生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数字的由来,以及初步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为接下来5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加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借助绘本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清楚地知道数不仅可以表示个体,还可以表示集合,且初步感受基数与序数的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初步了解一些数学文化,还能清楚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此外,这样的方式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轻松帮助学生实现从幼儿园的角色过渡到小学生的身份,让数学眼光自然发展。
(二)教材内容化的数学阅读
教材内容的學习是数学学习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教材中许多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的由来,对于某些概念、知识点,部分学生出现了只知其一不知全貌的情况,因此,数学阅读就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外延与拓展,使学生在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阅读材料中获取数学信息,逐步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带着数学的眼光去阅读、去观察。
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加减法相关的数学阅读故事或绘本,让学生在阅读数学故事或绘本中,明晰加减法的含义,同时进一步巩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模型意识有助于学生进行跨学科、项目式的学习,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起加法与减法的模型,为后续学习其他的四则运算提供模型建立的思路。
(三)数学文化类的数学阅读
当前社会,文化自信是我国逐渐强盛的一大标志,而数学文化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是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和发展重要的基石。但在日常的、特别是低段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于数学文化的了解和探索性非常薄弱,且一些学生没有想要去了解和学习数学文化的意识,导致现阶段低段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比较少。为了改善此现象,可以选择一些有关于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将数学文化变成小故事、小动画等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主动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魅力,进而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
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单元里填数游戏课后,可以给学生推荐有关数独游戏的阅读材料——九宫图。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尝试玩一玩、做一做九宫图的游戏。当然,九宫图的游戏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但借助阅读材料的逐一呈现,学生们能够从中获得提示信息,进而根据提示进行合适的推理,最终解决问题,获得成果的喜悦。
四、总结
数学阅读是增强数学趣味,激发数学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建立持续主动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不同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另一非常好的措施。但数学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数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的提取与细化教学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尝试。[3]基于数学阅读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材料,并根据阅读内容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在阅读中得以落地、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丽华. 依托数学阅读提升小学生素养的策略探析[J]. 小学生:课程探讨,2023(6):55-57.
[3]高志桦. 重视小学数学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