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在竞技篮球训练当中应用研究

2024-01-14宋哲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3期
关键词:篮球训练应用策略

摘要:在竞技篮球训练中,必须考虑项目运动特征,对运动员的多方向协同肌肉群、深浅层大小肌肉群等进行全方位干预,以免某一系统环节影响竞技篮球专项训练效果,在通过多向功能性训练法来保障运动员肢体多方向移动速度、力量训练的整体性等。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對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在竞技篮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科学提高运动员的防守移动脚步、运球变向跑能力等,通过充分利用多向功能性训练法,来提高运动员的篮球竞技水平。

关键词:多向功能性训练法;竞技篮球;篮球训练;应用策略

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取得很大的成就,篮球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当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竞技篮球训练当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如运动员虽然也接受高负荷的训练强度和密度,但是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也相对较差[1],还是无法提高算自己在竞技篮球比赛中的运动速度以及水平等,还有一些运动员出现了严重的肌肉变形或运动损伤等问题。针对于此,在竞技篮球运动训练当中,教练员要结合竞技篮球训练的特征[2],来探索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在竞技篮球训练中的具体应用,才能有效提升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的效果[3]。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方法

1.1.1文献资料法

以多向功能训练、篮球训练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数据库当中进行搜索,获取了相关的研究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1.2实验法

本实验选取8名篮球运动员,体验应用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后,四肢和躯干快速力量、防守脚步移动、运球变向跑等变化的情况,以便于检验运动员防守能力以及摆脱防守能力。在训练方案设计中,每周一、周四下午开展运动员四肢和躯干多向快速力量、多向防守脚步移动速度训练,每周三、周六下午开展多向运球速度训练[1]。

在训练前、4周结束后、8周结束后,针对运动员限制区、半场区域多向防守脚步移动速度、运球速度进行测试。在实践过程中沿着某一出发点,在中心点与相邻顶点之间往返,直至完成8个方向的防守脚步移动或运球技术训练,最后回到起点停表,选择两次测试中最好的成绩[4]。

1.2研究对象

以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在竞技篮球训练当中应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与分析

2.1多向功能性训练法的概念

功能性训练法,是指根据目标动作的结构特征,在肌群、关节、骨连结、神经联结的协同作用下,通过发挥动力链传递的整体功能完成训练活动。功能性训练主要用于锻炼人体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肌肉-神经联结、核心稳定与协调、动力链、专项动作模式等训练内容。而多向功能性训练法综合涵盖了肢体神经-肌肉运动系统协同发力及动力链传递的整体功能,本着多方向抗阻的训练原则,在多方向神经-肌肉抗阻训练中,对人体四肢、躯干及机体多方向神经-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力功能进行控制。多向功能性训练法中涉及的技术动作,可以充分满足竞技篮球训练的专项需求[5]。例如,结合防守队员所在的位置,控球队员可以从多方向实现运球过人,并在跨步摆脱过程中进行远距离投篮,而无球队员可以利用多方向的变速、折线跑应对防守运动员。与此同时,防守队员可以根据进攻队员的移动动作、线路变化,科学预判下一步的多方向移动动作,从而辅助运动员与对手进行多方向的身体对抗。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必须保证运动员四肢、躯干多方向协同肌肉群、深浅层肌肉韧带群、神经-肌肉等系统力量训练的均衡性,以多向功能性训练法为载体,增强运动员对步法,速度节奏等变化变向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多方向的身体对抗能力。

2.2实验的实施方案

在第1周训练中,向运动员讲解多向快速力量、防守脚步移动、运球技术训练相关理论,并开展初始诊断测试工作。首先,在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应用过程中,将弹力带施加到运动员上下肢远心端和躯干的腰腹部位,围绕着肩关节、肘关节、躯干中心、髋关节、膝关节,朝着8个方向开展抗阻练习,而运动员在抗阻练习过程中需要快速牵拉弹力带,再保持慢速回放弹力带。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员在某个方向的动作应以尽力完成8-10次为最佳,这也是弹力带磅数的最佳标准,若运动员可以轻松完成10-12次以上的动作,或者无法完成8-10次的动作,则证明弹力带阻力磅数过小或过大。在限制区或半场中间,可以在多向功能性训练法的8个方向与限制区或半场周边场线交叉点,开展变向防守脚步移动、运球练习。在运动员限制区、半场区域,对运动员的多向防守脚步移动速度、多向运球移动速度进行测试。在第2~3周训练中,运动员需要掌握四肢和躯干周围肌肉的快速力量、多向防守脚步移动、多向运球技术等。

2.3实验的实施过程

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员需要遵守上肢、躯干、下肢这一顺序,基于多向功能性训练法的8个方向,在抗阻练习中快速拉伸弹力带,每个部位各练习三组。在多向防守脚步移动、运球技术训练中,运动员需要无失误通过三组练习。一旦运动员未找到多向功能性训练法的中心点及周围8个点,或者出现运球失误的情况,运动员需要重新开展练习。在第4~5周练习中,可以围绕着四肢和躯干周围肌肉的快速力量、多向防守脚步移动、多向运球技术训练等,逐级加大训练难度,并在四周后开展中期诊断测试工作[6]。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多向快速力量训练中将弹力带的阻力逐步增加到1.2-1.5倍,并以每6组为一次增大训练量。在运动员限制区开展多向防守脚步移动、运球技术训练时,同样需要以6组为单位控制速度和组别。在运动员限制区、半场区域,再次检验多向防守脚步移动速度、多向运球移动速度。在第6~7周训练中,同样需要增加四肢和躯干周围肌肉的快速力量、多向防守移动、多向运球技术等训练强度。结合运动员实际情况,将多向快速力量训练弹力带的阻力增加到1.5-2倍,并完成8组左右的训练量。其次,半场多向防守脚步移动、运球技术训练也需要完成8组。最后,在限制区和半场的混合多向防守脚步移动、运球技术训练中,检验运动员的多方向防守移动、运球变向能力。在第8周训练中开展干预后诊断测试工作,重点考察运动员在限制区、半场区的多向防守脚步移动速度、运球移动速度[7]。在正式训练前,必须组织运动员完成25 min的准备活动,包含慢跑10 min、牵张肌肉练习5 min、适应加速跑10 min,同时根据运动设计方案设置8周的训练量,每周训练50 ~60 min。

2.4实验的结果分析

以多向功能性训练法为导向,组织运动员参加8周多向四肢和躯干快速力量、有球和无球移动能力训练后,经运动员限制区和半场区测试,其多向防守脚步移动、运球速度等取得明显进步[8],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还能培养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多向防守能力、运球变向摆脱能力等。运动员最大有氧功率(MAP)、初始5s的功率峰值也随之不断增大,但其他有氧、无氧能力等测定值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经实验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力主要与心输出量、骨骼肌氧利用率有关,但在该训练中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证明该训练方法无法有效刺激运动员的有氧、无氧运动能力。另外,运动员长期接受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其已具备较高的有氧、无氧代谢能力水平[9],而短期的多向四肢和躯干快速力量、有球和无球移动能力训练很难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等指标。经过8周的反复刺激训练,通过刺激运动员机体众多神经-肌肉群,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多向防守移动速度和运球速度,在动作训练中确保运动员所需的不同方向肌力达到协调适应的要求,通过形成合力提高运动员对急起、急停及变向等动作训练的适应性,并保证运动员多方向力量协同的均衡性,极大地提升了运动员多方向防守移动和运球速度(如表1所示)[1]。这也意味着运动员最大有氧功率和初始5 s的功率峰值变化取决于运动员对专项技术动作掌握的熟练度。

在训练初期阶段,运动员普遍保持较高的肌酸激酶,尤其在多向四肢和躯干快速力量抗阻以及急起、急停、变向等动作训练中,运动员将产生大量肌肉离心收缩,而突然间的制动又会增大运动员肌肉离心收缩强度。相比于其它肌肉收缩类型,离心收缩造成的肌肉损伤和延迟性肌肉酸痛更大[10]。其原理在于离心收缩使得机体肌纤维拉长,从而导致肌细胞Z盘断裂,胞内钙离子浓度也随之不断增加,进一步引发肌节降解、局部肌纤维组织损伤等。

一旦机体肌肉损伤或正在损伤,运动员血液中的肌酸激酶也会提高,因此在运动员训练的初期阶段,若运动员作出剧烈的离心收缩动作,很可能产生肌肉微损的情况,在后续训练中运动员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得到显著提升。经过4~8周的反复刺激训练,运动员适应多方向肌肉离心收缩后,可以有效降低运动神经元兴奋阈值,同时调动更多神经-肌肉运动单位,在众多神经-肌肉运动单位的协调配合过程中,运动员整体肌力增强、移动能力提高,大幅度降低了肌肉损伤风险,在训练初期阶段运动员的肌酸激酶先升高后降低。

但在急起、急停、变向等篮球专项技术训练中,肌肉离心收缩很可能使得运动员受到较大的肌肉疼痛,因此必須严格把控负荷量度,以免运动员遭到强烈的肌肉疼痛[11],甚至激起运动员的厌倦情绪,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肌肉疲劳与损伤[12]。在竞技篮球训练中应用多向功能性训练法时,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战术能力进行干预后,运动员并未出现明显疲劳及各种伤病现象,在各个系列比赛中运动员整体的竞技成绩也得到显著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可以充分满足竞技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的实际需要,可以有效提高篮球运动员对急起、急停、变向等动作的控制能力,进而也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防守和进攻能力,同时也能整体提高整个球队的篮球竞技成绩。在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在竞技篮球训练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运动人体科学等多个学科,将其与篮球运动训练进行有机地融合,通过各学科的相互配合来提高运动员的篮球竞技成绩。

3.2建议

在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在竞技篮球训练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特征,全方位干预运动员多方向协同肌肉群、深浅层大小肌肉群、神经-肌肉运动单位等,避免忽略某一系统环节影响整个训练效果,切实提高运动员肢体多方向速度、力量训练的整体性。

在竞技篮球训练中,只针对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应用的部分训练效果进行干预,尚未从整体角度研究该方法的训练机理,因此在未来的竞技篮球训练中还可以从运动员肢体力量、身体机能等微观层面和运动员技战术等宏观层面进行研究,深化多向功能性训练的应用层面,综合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储备、身体对抗、技战术运用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光辉,孙倩,王新雷等.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对“多向功能性训练法”在竞技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OL].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2023-09-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097.g8.20230920.1710.004.html.

[2]赵艳敏.功能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探究[J].健与美,2022(07):141-143.

[3]丁聪.功能性训练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6):97-99.

[4]安锐锋.功能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新体育,2022(10):27-29.

[5]年建春. 功能性训练对高校篮球专项学生提高力量素质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

[6]陈子琛. 功能性训练在普通高校公共课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2.

[7]张亦男,戴成梁,孟凡良.功能性训练在高校篮球运动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21,29(01):41-46.

[8]蔡泽慧. 功能性训练对篮球专项学生移动能力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2.

[9]章华夏.功能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1):66-67+70.

[10]张智民. 功能性训练对高中男子篮球运动员脚步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22.

[11]付璐.功能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1):1-2+5.

[12]张伶.功能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0):33-35.

作者简介:宋哲光(1983—),男,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高职体育教学,青少年篮球训练。

猜你喜欢

篮球训练应用策略
篮球训练的体能训练问题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浅析篮球训练对普通中学生体质的影响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怎样上好一堂高中篮球训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