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科技期刊专刊专栏约稿的策略与实践
——以《分析测试学报》为例

2024-01-14龙秀芬盛文彦胡雪玉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客座稿源约稿

丁 岩,龙秀芬,盛文彦,胡雪玉

(1.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70;2.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化学测量与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

优质稿源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稿源建设是科技期刊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中文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着稿源不足、稿件质量降低、优秀稿源外流等困难,阻碍了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1].争取优质稿源成为期刊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学者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实践探索,认为约稿和专题策划是争取优质稿源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2-6].例如,李明敏等总结和剖析了《航空学报》独立作者约稿的措施及成效,认为独立作者约稿论文可助力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适合推广至我国其他工程类中文科技期刊[7].郑真真等梳理了《中国科学:数学》近10年约请中文综述的实践经验,认为约请中文综述有助于中文科技期刊扩充稿源、提升学术影响力[1].冉明会等通过对医学综合科技期刊的约稿实践进行研究,指出客座编辑精准约稿的出版效果比自然来稿专题好,采用客座编辑精准约稿模式可利用专家学术影响力吸引到优质稿源,值得继续实施和持续完善[8-9].徐军对《Friction》近10年来策划专刊、专栏吸引优质稿件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优质的专刊、专栏出版可以帮助期刊迅速打响品牌,形成良性发展[10].张福颖等则对数据挖掘在专刊出版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数据挖掘能够助力科技期刊进行选题策划,期刊编辑应充分发现和利用科技期刊中各种显性和隐性数据[11].前述研究经验可为期刊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然而,这些研究或仅针对独立作者约稿、中文综述约稿进行讨论,或针对医学综合类和英文科技期刊的约稿实践进行总结,抑或是研究数据挖掘在约稿中的作用,较少有总结化学类中文科技期刊约稿实践(包括综述、研究论文约稿)的文献报道.

笔者前期以《分析测试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为例,统计2012—2017年《学报》的投稿量,剖析了稿源流失原因,并总结出加强约稿组稿等应对稿源不足的具体措施[12].基于该研究,编辑部后续几年来一直在加大约稿和组稿的力度.《学报》创刊于1982年,是化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被北大核心、CSCD、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内外20 多种权威数据库收录,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Q1 区,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是化学分析测试领域的权威刊物,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结合多年的约稿经验,笔者梳理2018年以来《学报》在约稿方面的策略和实践,总结出有效的约稿措施和约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为科技期刊同行提供参考和启发.

1 《学报》稿源情况及约稿概况

1.1 稿源情况

前期研究中笔者对《学报》在2012—2017年的年投稿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年投稿数量从2013年开始呈下降趋势[12].本文采用与该文献相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对2017—2023年《学报》的年投稿数量进行统计,其中,2023年以1月1日—6月30日投稿数量(451 篇)的2 倍数值进行估算.为保持研究的持续性,结合文献[12]中的数据,以年份和年投稿数量绘制图形,并计算同比增长率,结果如图1 所示.数据表明,近12年来,《学报》的年投稿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此后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8年加大了约稿力度后,年投稿数量有所增加,缺稿情况得到一定的缓解;2017年之后的年投稿数量均大于2017年,说明约稿可增加稿源;投稿数量在2020—2021年达到峰值,与表1 进行对比可发现,可能是由于2020—2021年刊发的约稿论文较多有关;2022年虽然也刊发了较多约稿论文,但年投稿数量有所下降.笔者在编辑工作中也发现,近2年来的稿源数量不足,存在等稿的情况,且好稿件比较缺乏.说明本刊的稿源情况不容乐观,约稿工作仍需持续加强和不断完善.

图1 2012—2023年的投稿量变化

1.2 约稿概况

鉴于《学报》稿源持续减少的现状,编辑部意识到约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借鉴其他期刊的办刊方法,从2018年开始加强了约稿工作.近年来刊发的约稿类型主要有几种:依托青年编委定向组织青年编委专刊;结合大型学术会议组织专刊;利用特殊纪念日或期刊刊庆组织专刊;依托客座主编进行组稿.

基于上述策略,2018—2022年共组织了15 期专刊约稿和1 期专栏约稿,分别刊发333 篇专刊论文和9 篇专栏论文;2022年《学报》获得广东省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项目(100 万元)立项支持后,于2022年刊发了5 期专刊,2023年刊发2 期专刊.专刊和专栏约稿极大缓解了稿源不够和优质稿源缺乏的困境,有效提高了期刊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学报》抓住了国家关于期刊繁荣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机遇,响应国家“加强学术期刊建设,把优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表1 汇总了2018年以来已刊发以及正在组织中的专刊和专栏情况.

2 约稿的主要来源

2.1 青年编委

青年学者具有创新思维和充沛活力,年富力强,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可能对参与办刊更有热心和积极性.组建青年编委会是提升编委会活力,使其真正具有执行力的有效途径[4,13].《学报》分别于2016年、2019年组建了第一、第二届青年编委会,他们来自全国分析化学领域知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级测试中心等单位,是我国年轻一代分析化学学科的优秀代表.正是这支朝气蓬勃、科研能力强、专业齐全、干劲足的青年编委队伍给本刊注入了新的活力.自组建以来,青年编委们在专刊策划、审稿组稿、会议组织、期刊宣传等方面为本刊做出了突出贡献,可谓是本刊的一支生力军.

《学报》分别于2018年第10 期和2022年第1 期出版了两期青年编委专刊,共发表41 篇论文(见表1).这些论文均只针对青年编委进行约稿,作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和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有多位作者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通过检索CNKI 数据库(截至2023年7月26日)发现,2018年全年发表的论文中,被引次数排名前10 的论文中有2 篇为青年编委专刊论文;下载量排名前10 的论文中有6 篇为青年编委专刊论文;其中,由华南农业大学沈玉栋教授撰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表现尤为突出,该文的被引次数(38 次)和下载量(2 803 次)均在当年出版的论文中排名第二;该文也被评为本刊创刊40 周年优秀论文.厦门大学朱志教授撰写的《数字微流控技术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被评为2019年度《学报》优秀论文.两期青年编委专刊集中报道了我国青年科研人员在分析测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了青年科学家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汇聚了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学术大咖,反映了学科发展热点、前沿和最新研究趋势,因此成为科技期刊组稿的重要渠道[1,4,14-15].期刊编辑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不但能快速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还能面对面与专家学者进行沟通,能够有效组约到优质稿件.

借助大型的学术会议平台,《学报》分别于2018年第11 期、2020年第10~11 期、2021年第11 期和2022年第10 期出版了5 期专刊,共刊发94 篇论文(见表1).其中,2018年第11 期的质谱专刊是结合“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进行征稿,该会议由《学报》主办单位承办.2020年连续出版的两期专刊是针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开展征稿. 2021年第11期和2022年第10 期出版的两期专刊均依托“国际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论坛”,该论坛由本刊副主编所在单位: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牵头举办.

其中,2020年第八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专刊发表后的学术影响力尤为突出.2020年发表的论文中,被引次数排名前10 的论文中有4 篇论文来自该专刊;下载量排名前10 的论文中有2 篇论文来自该专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撰写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展望》一文引证指标尤其突出,该文的被引次数(81 次)在当年出版的论文中位居第一,且比第二名的被引次数多15 次;下载量(5 018 次)在当年出版的论文中位居第二,远高于第三名的下载量(1 818 次;截至2023年7月26日,CNKI 数据);该文被评为2021年度《学报》优秀论文.贵州医科大学李博岩教授撰写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算法研究新进展》的被引次数(52 次)在当年出版的论文中排名第三,下载量位居第四.编辑部通过出版学术会议专刊,集中展现了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促进了学术交流,扩大了《学报》影响力,取得良好成效.

2.3 纪念性专刊

纪念性专刊是为了纪念期刊重要时间节点、对期刊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或学科发展的重要事件等而出版的.较多研究显示,出版纪念性专刊有助于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1,3-4,14,16-17].本刊在出版纪念性专刊方面也做了相应的实践.

每年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该节日的设立使中国科技界拥有了属于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 2019年5月本刊出版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刊,集中刊发了20 篇学科大牛和学术带头人的大作.2019年发表的论文中,该专刊有2 篇论文的被引次数排名前10;有4 篇论文的下载量排名前10.其中,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撰写的《近五年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的两项指标均排名第一,被引次数和下载量分别为166 次和6 647 次,远高于第二名(被引次数51 次,下载量3 990 次;截至2023年7月26日,CNKI 数据);该文也被评为本刊创刊40 周年优秀论文.获评2020年度《学报》优秀论文的10 篇论文中,有3 篇出自该专刊.

2021年是张展霞教授90 华诞之年.张教授是我国光谱分析和环境分析领域的杰出女科学家,并长期担任本刊副主编,为本刊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刊邀请到光谱分析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庆贺张展霞教授90 华诞专刊撰稿,集中刊发了26 篇相关论文,并刊登了多位院士的书法贺词.该专刊不仅是对张教授的肯定,也是对老科学家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该专刊中,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李攻科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贡献了3 篇论文,李教授是分析化学领域知名的女科学家,曾被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分析科学家TOP100. 2022年是本刊创刊40 周年,值此之际,本刊针对分析测试领域的院士和知名专家进行综述约稿,共发表18 篇高质量的综述论文,刊登了多位院士的书法贺词及同行编辑部的贺信.其中有多位院士撰稿,这在自然来稿中比较罕见.这些论文从更高视角、更深角度展示了我国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创新成果.实践表明,针对特殊纪念日进行约稿,有助于发现和打造精品论文、爆款文章,可以帮助期刊聚焦和引领学科发展热点,树立期刊品牌.

2.4 依托客座主编

借鉴国际期刊办刊方法,目前有不少国内期刊尝试借助客座编辑或特邀编辑等角色进行约稿组稿[8-9,17-20].为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学者的学术作用,鼓励更多科学家参与办刊,使约稿工作更精准、更有效,《学报》从2020年开始依托客座主编开展了较多约稿实践.主要从本刊编委、青年编委和审稿专家中挑选有学术影响力、对参与期刊工作有热情且认真负责的专家担任客座主编,每个专刊的客座主编人数为1~3人,邀请他们参与选题策划、确定约稿对象、约稿函定版、进度安排、稿件终审、宣传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与自然来稿或其他专刊不同的是,依托客座主编组稿的专刊,采用期刊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外审、客座主编终审的审稿流程. 2020—2023年,依托客座主编成功组到9 期专刊、1 期专栏,共184 篇论文.

2020年1月出版的质谱技术在临床与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刊是邀请本刊编委、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进行组稿,刘教授曾被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分析科学家TOP100,我国仅有6 位分析科学家上榜.当年发表的论文中,被引次数排名前10 的论文中有2 篇来自该专刊;下载量排名前10 的论文中有3 篇来自该专刊;有2 篇专刊论文被评为2021年度《学报》优秀论文(共10 篇).该专刊中也出现一篇热点文章,即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撰写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其被引次数和下载量分别为66 次和5 115 次(截至2023年7月26日,CNKI 数据),两指标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一;该文被评为2021年度《学报》优秀论文、创刊40 周年优秀论文.有趣的是,许国旺研究员亦被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分析科学家TOP100.

2021年1月出版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专刊中,有6 篇论文的被引次数在当年发表的论文中排名前10;有2 篇论文的下载量排名前10. 4月出版的公共安全分析专刊发表了清华大学欧阳证教授的一篇综述,欧阳教授是世界范围内质谱小型化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若不是借助客座主编的学术声望,自然来稿中很难约到这种学术大牛的论文.实践表明,客座主编长期活跃在科研一线,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号召力,利用他们的力量进行组稿更有针对性,可有效提升论文质量和期刊影响力.

3 约稿实施策略

3.1 宣传推广要加强

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要全方位利用网站、微信平台、其他传播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在专刊开始约稿时,根据不同的约稿主题设计个性化的约稿函,内容包括该方向的研究背景、组稿意义、征稿范围、稿件要求、投稿方式、截稿时间,以及组稿人的照片和简介,让被约稿专家能够感受到编辑部的重视和诚意.同时,设计一份风格与之匹配的征稿启事在期刊微信公众号、网站、微信交流群及QQ 群同步推送,吸引更多的作者参与投稿,增加网宣内容量和粉丝数量.(2)纸质期刊出版印刷时,为专刊设计独特的封面并明确标注出专刊名称,同时刊登组稿人撰写的引言、个人照片和亲笔签名.这对于组稿人是一种特殊荣誉,可以激励更多的专家学者们积极参与办刊.(3)在专刊出版后,同步策划相关主题的线上学术论坛,组织报告嘉宾、讨论嘉宾在线上与听众进行头脑风暴,并利用触电新闻、仪器学习网等平台同步直播.例如,已开展的“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线上论坛”“中药质量检测技术——青年论坛”“公共安全分析线上论坛”“质谱赋能脑科学前沿研究线上论坛”“生物医学成像分析线上论坛”“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线上论坛”等一系列论坛,每场在线观看人数高达数十万人,专家的精彩报告引起了众多线上参会者的兴趣,互动交流气氛热烈.通过学术会议平台将专家学者与作者、读者汇聚在一起,真正发挥了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平台作用,扩大了期刊影响力,树立了期刊品牌.

3.2 把好稿件质量关

稿件质量是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石.对专刊、专栏的约稿,同样需要把好质量关,不能因组稿人的情面而放松对稿件质量的要求.只有三审流程全部通过的约稿才能录用发表,这是期刊约稿的把控底线.在实践中,会有个别约来的稿件质量差,存在硬伤,达不到录用标准,使编辑部陷入为难的局面[21].此时该退就得退,但需先向组稿人解释退稿原因,由其与被约稿人沟通后,编辑部再做退稿操作.因为专刊和专栏多数是依靠组稿人的声望和学术朋友圈进行约稿,若不提前做好沟通,会有伤情面并给今后的约稿工作带来难度.表1 所示的约稿专刊和专栏中,均存在约稿被退稿的情况.

3.3 约稿服务要做好

良好的服务是一种期刊软实力,是增加期刊稿源和提高作者黏性的有效途径.对于未到位的约稿,编辑需与被约人及时沟通联系,跟进撰稿进度和到稿计划时间,询问其是否需要编辑部协助.对于已到位的约稿,要提供绿色通道,快速审理和发表,在做退修操作时委婉提醒被约人尽快按审稿意见修回,可以有效加快处理速度.此外,编辑还需及时向组稿人汇报到稿情况和处理进度,将每篇约稿的编号、题目、被约人、处理进度、处理意见、特殊情况备注等详细信息整理成文档,并定期查询、及时更新和汇报处理进度.以便组稿人能整体把握约稿进度,适时提醒还未到稿的被约人,同时也体现出编辑部对组稿人的尊重.

4 结束语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学报》2012年以来的稿源情况,并对2018年以来专刊、专栏约稿的出版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学报》主要依托4 种途径开展约稿:青年编委定向约稿、结合大型学术会议、出版纪念性专刊、依托客座主编.其中,依托客座主编进行约稿具有灵活性、更精准、更有效的特点,可以激发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期刊工作中.在实施约稿过程中,编辑需加强宣传推广、严把稿件质量关、做好约稿服务.《学报》自2018年以来发表380 多篇专刊、专栏约稿论文,有效缓解了优质稿源短缺现象,凸显了期刊特色,并提高了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值得期刊同行尝试.

猜你喜欢

客座稿源约稿
客座编辑团队介绍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难熔金属》专辑客座主编寄语
“车联网与车路协同”专栏客座主编简介
约稿启事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厦航机队 Fl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