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01-13赵子霞查贸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5期
关键词:类药物血脂心肌梗死

赵子霞,查贸孔

冠心病属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往发病以高龄群体为主,近年来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1]。早发冠心病是冠心病的特殊形式,通常以发病年龄为界限,男性≤55岁、女性≤65岁为早发性冠心病[2]。早发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风险高,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相关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影响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3]。基础研究表明,血脂异常能够通过多个途径介导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炎性反应、氧化反应等进程,进而影响冠心病进程[4]。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作用,早期应用可抑制血管内皮的炎性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以往的多数研究已证实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预后[5-6]。本研究观察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酒钢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0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常规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2)经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7];(3)入院前4周内未接受过他汀类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脑卒中或其他严重疾病者;(3)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4)药物或酒精依赖者;(5)入组前已参与其他研究者;(6)对研究相关药物有过敏史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实施PCI术前及术后予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常规剂量组为每天10 mg,高剂量组为每天20 mg。治疗6个月比较2组效果差异并随访6个月以统计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E-选择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LDL-C水平与LVEF相关性,随访6个月记录不良发应。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采集2组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样,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E-选择素水平。LVEF采用心脏超声检测。

2 结 果

2.1 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TC、TG、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高剂量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常规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2.2 hs-CRP、E-选择素水平及LVEF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hs-CRP、E-选择素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hs-CRP、E-选择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提高,且高剂量组降低或提高的程度大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常规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前后hs-CRP、E-选择素水平及LVEF比较

2.3 LDL-C水平与LVEF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剂量组患者LDL-C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LDL-C水平与LVEF呈现负相关联系(r=-0.2018,P=0.0032),见图1。

图1 LDL-C水平与LVEF相关性

2.4 不良反应比较 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 vs.15.00%,χ2=0.092,P=0.762),见表4。

表4 常规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患者机体脂质代谢异常,血液流动脂质附着于患者动脉内膜上,不断积累产生了粥样沉着物[8]。早发冠心病以发病年龄为界限,男性≤55岁,女性≤65岁。近些年随着居民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临床实践指出,早发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较为迅速,且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质量较差,因此患者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9-10]。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脂水平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效果,故而是临床上治疗早发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的常用药物。目前虽然临床上针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较多[11-12]。但关于高强度他汀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故本研究分析了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2组TC、TG、LDL-C水平与hs-CRP、E-选择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高剂量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常规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他汀类药物具有较为全面的调脂作用,主要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进而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减少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增加LDL-C受体数量与活性,促进血清胆固醇清除,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13-15]。与梁国泉等[16]研究结果相一致,但其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时,高剂量组患者的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与本研究的结果存在出入,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时间为6个月,使得手术创伤所致的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现象有所改观。

本研究高剂量组患者术后E-选择素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分析认为,E-选择素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当内皮细胞受炎性刺激后,E-选择素才会被诱导表达,因而该因子与hs-CRP类似,都是反映机体炎性状态的指标之一[17-18]。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可降低高剂量组患者术后E-选择素水平,这也与术后高剂量组hs-CRP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LDL-C水平与LVEF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该结果也证实了通过调节机体血脂水平,确实有助于改善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这一结论,而该结果也被相关研究所证实,如王灿等[19]研究结果显示,血清LDL水平与B型脑钠肽呈明显正相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同时该研究还指出LDL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测AUC为0.762。本研究分析了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安全性,结果提示高强度应用他汀类药物并不会明显增加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示其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用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血脂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并提高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类药物血脂心肌梗死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