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2024-01-13林太裕吴思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5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个体化益生菌

林太裕,吴思萍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其与饮食、运动、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1]。糖尿病是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高血糖可明显延缓胃排空,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最终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早饱、嗳气、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引起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在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肠道菌群紊乱不仅会影响物质代谢,加重胰岛素抵抗,还会引发慢性炎性反应,改变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加重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最终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多数学者指出,对2型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可采用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辅助治疗。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与病情相关,摄入高碳水化合物时,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可导致高血糖,但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时可导致机体动员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引起酮血症,导致负氮平衡,故对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其身体情况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干预[3]。本研究观察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益生菌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8~66(52.97±6.44)岁;体质指数(BMI)18.96~27.52(23.86±2.82)kg/m2;糖尿病病程3~16(7.29±2.55)年。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9~67(53.68±5.72)岁;BMI 19.15~26.68(23.58±2.56)kg/m2;糖尿病病程3~14(7.45±2.42)年。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受试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4]中相关标准,经糖耐量试验后,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参考《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5],出现进食后厌食、饱胀、腹痛、胀气、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3个月内反复发作,即可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四联益生菌(哈尔滨拜仑斯特临床营养有限公司生产)5 g温水冲服,每天2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个体化肠内营养,即个体化辨证施膳结合口服肠内营养剂(哈尔滨拜仑斯特临床营养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根据患者膳食摄入状况调整添加(低血糖指数型)200 ml(208 kcal),由营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配置。2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在治疗前1 d及治疗完成次日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及早餐后2 h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奥林巴斯生产)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实验室指标:在治疗前1 d及治疗完成次日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标本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标本中总淋巴细胞计数。(3)胃肠功能紊乱与衰竭(GIDF)评分[6]: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鸣音情况进行评估,评分为1~4分,分值越高表示胃肠功能紊乱情况越严重。

2 结 果

2.1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

2.2 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GIDF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GID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GID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GIDF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由多因素共同参与。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机体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易并发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影响机体物质代谢,出现一系列联级恶化反应,导致病情加重。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胃排空延迟为主,可服用促胃排空药物进行干预,以调节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改善胃肠动力,同时纠正肠道菌群紊乱[7]。目前研究证实,益生菌具有缓解胃肠压力、改善肠道通透性、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炎性反应等多种作用[8]。进入肠道后益生菌能释放乳酸,合成机体所需维生素,同时产生抑菌物质等,可刺激肠道蠕动,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拮抗致病菌黏附定植生长,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改善临床症状。

随着对糖尿病及临床营养认识的不断深入,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糖尿病临床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受体数量的降低及胰岛素的相对缺乏,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易导致能量代谢的紊乱[9]。根据糖尿病患者疾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营养治疗方案[10]。《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11]中提出了持久、规范的糖尿病营养治疗理念,并指出营养治疗的目的为减轻患者胰岛负荷、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延缓疾病进展,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公布了血糖指数定义,其根据个体摄入标准50 g碳水化合物2 h后机体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摄入目标含碳水化合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可得出血糖指数,且反映了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及速度,按血糖指数高低可分为高血糖指数食物(>70),中血糖指数食物(55~70)及低血糖指数食物(<55)[12]。高血糖指数的食物进入人体后迅速被消化吸收,葡萄糖快速进入血液,可对机体血糖波动产生较大影响,而低血糖指数食物可在胃肠道停留较长时间,对血糖波动影响较小。研究指出,低血糖指数食物具有吸收缓慢、饱腹感强等特点,能灵活配置,满足糖尿病患者日常营养需求,同时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13]。相关研究显示,低血糖指数食物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同时提高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的活性,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4]。姜素英等[15]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总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IDF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但当患者摄取高血糖指数食物时,短期内血糖水平较高,可抑制胃肠蠕动,结合摄取低血糖指数食物,稳定了餐后血糖水平,进而对免疫功能、血糖水平、炎性反应产生积极作用,进而改善胃肠道功能。

综上所述,个体化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实验室指标及胃肠道功能,值得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个体化益生菌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