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

2024-01-13舒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皮质激素

舒林

作者单位:433100 湖北省潜江市,长江大学附属潜江市中心医院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为小儿常发疾病[1]。小儿川崎病发病原因一般为外源性感染引发免疫功能异常,从而损伤血管,出现发热、皮疹、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等临床症状,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累及冠脉动脉,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不利于患儿预后。相关研究表明,血小板源性血管活性介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血小板凝聚,血液浓度升高,从而堵塞血管,形成血栓[2]。临床常用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可控制冠状动脉病变率,改善临床症状,但整体效果一般,恢复速度较慢。有研究显示,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升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长江大学附属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0.5~3(2.14±0.21)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0.7~4(2.16±0.23)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存在急性期掌跖红斑及手足硬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球结膜发生充血;唇部充血样皲裂,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表现为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

1.2.2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出现发热,且发热时间≥5 d;患儿家长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疾病患儿;对本研究应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依从性差患儿。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治疗前均通过退热及维持电解质平衡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10 mg/kg口服,每天3次;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 g/kg静脉滴注,初始速度为20 滴/min,持续15 min,如无不良反应,可加快滴注速度,控制于20~60 滴/min,每天1次,持续用药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 mg/kg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 d后,改为甲泼尼龙片(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2 mg/kg口服,持续服用7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症状包括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及四肢肿胀;(2)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3)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包括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性皮疹。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48),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与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四肢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3 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WBC、CRP、ESR、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患儿WBC、CRP、ESR、PL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2.4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5.00%,P=1.000),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川崎病为急性发热性疾病,在儿科中较常见,主要原因包括感染及免疫功能异常[3]。川崎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高热及多形性红斑等。免疫系统紊乱可导致体内多种细胞因子被激活,使免疫因子及炎性细胞分泌发生异常,炎性反应加剧会影响血液系统功能,同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会激活血小板,血小板黏附于血管损伤处,引发血栓。相关研究显示,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发生冠状动脉瘤等;另外,还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及栓塞,严重者出现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等情况,甚至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快速恶化,威胁患儿生命安全[4]。

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和活性位点的结合,起到镇痛、消炎、清热、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但长时间应用阿司匹林增加引发冠状动脉血栓及心肌梗死等风险,不良反应较多,因此需联用其他药物,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治疗安全性[5]。目前,临床治疗川崎病的主要方案为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但其实际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仍需不断完善治疗方案[6]。甲泼尼龙为糖皮质激素,其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及抗休克作用。抗炎作用主要表现为缓解组织炎性反应;免疫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细胞中介免疫反应,延迟性过敏反应,明显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有效降低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且可抑制白介素的合成及释放,避免T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有效缓解原发免疫反应进展。抗毒抗休克作用:甲泼尼龙可抵抗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保护细胞不受损伤,从而有效保护机体功能[7]。甲泼尼龙药代动力学表示,该药物易被消化道吸收,在机体中以活性形式存在,不需要经过肝脏转化就可发挥药物作用[8];口服1~2 h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其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游离及结合的代谢物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因此安全性较高。甲泼尼龙的应用可快速缩短退热时间[9]。另外,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消炎作用,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疏通血管,有效避免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与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四肢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2组患儿WBC、CRP、ESR、PLT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扩张血管,缓解体循环及冠状动脉血管阻力,明显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肌供血,增加血流量,有效保护心血管组织,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提示3种药物联用能帮助患儿快速恢复健康,且安全性较高。马光举[11]研究显示,用药后观察组患儿WBC、CRP、ESR、PLT均低于对照组;周琳[12]的研究显示,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效果较好,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可有效改善血液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皮质激素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