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专业实训室管理7M创新法探究
2024-01-12池雄飞张科强陶礼范剑明
池雄飞,张科强,陶礼,范剑明
(1.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10;2.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 222000)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院校实训室承担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实训等任务,因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2020年10月2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1]。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装备制造大类的基础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但高职院校在建设、管理、使用、维护实训室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训室布局不合理、设备维保滞后、实训室管理创新不足[3],实训设备缺乏与之配套的教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训内容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和管理7M(Methods)创新法:场地布局合理化、实训设备主流化、管理使用智能化、学习实训职业化、教材编写活页化、设备维保学生化、工匠精神触动化,为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室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多数工科院校购置了价格不菲的实训设备,实训室建设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从国家和地方层面获得了较多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实训场地规划不规范,教师在理实一体化交替授课时因场地布局限制影响教学效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国内教育设备生产厂家采购设备,与工业实际应用技术脱节;传统的实训室管理,如实训室的申请、设备的管理、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环节烦琐,亟待运用新的智能化实训室管理方法;学生所学技能未紧密贴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材内容更新相对滞后,与行业发展实际脱节;大量的陈旧设备常常未及时申请报废处理,占用了有限的实训场地等。
2 7M创新法
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前期调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调研内容应包括实训场地规划、实训室管理办法、实训室文化建设、实训教材使用、实训设备维护等多方面。可依据学校实训室建设需求列出调研大纲、参考方法、实效性等,表1 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管理调研内容。
表1 实训室建设管理调研
2.1 场地布局合理化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主要在实训室内完成,实训室空间布局影响着知识传授效率、师生互动效果,合理的布局可提升教学质量[4]。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时通常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1)教师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动手演示设备操作,学生能在不同角度看清教师演示操作步骤;(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任务分配、实践操作,教师及时指导、观察、掌控整个教学环节;(3)教师在教学中应方便介入小组实操作过程,完成小组教学指导和评价。因此,布置实训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操作活动空间和学生小组讨论区域,且便于学生观察教师的实训演示,教师有开阔的视野观察学生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讨论、解决问题。实训场地功能布局见图1。
图1 实训场地功能布局
2.2 实训设备主流化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所在地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的用人需求依据岗位能力制定,因而,该专业要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的主流产品品牌、应用的主流设备和主流技术,同时考虑整个专业群的建设规划。在建设实训室时,应配置当前工业应用的主流设备,学生通过对该设备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主流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和维修维护技能,使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快速进入自己的岗位角色,省去了企业的培训环节,节约成本。
2.3 管理使用智能化
科学、规范的实训室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在传统模式下,管理员、实验师或授课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实训室的管理工作。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前,向实训管理员申请实训室的权限并登记时间、地点、班级及人数等信息,课后教师安排学生将设备归位并清洁实训室卫生,然后在管理员处登记交接信息。该实训管理方式存在诸多不便,如一个实训室对应多位教师和多个班级,上课前人工申请实训室、交接实训室等过程烦琐。
采用App 软件、智能锁和二维码智能管理方法可有效解决实训室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升管理效率。教师上课前使用App 软件查询实训室使用情况并向管理员申请实训室权限,获得实训管理员的同意后,教师可通过App 软件开启实训室的智能锁;上课时,学生扫描实训室门牌的二维码,查询确认自己的实训台工位号,按教师分配的工位号分组进入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扫描实训台的二维码,解锁设备。学生在扫描设备二维码后,App 软件会记录学生的扫描信息并保存学生填写的信息,这样既可管理每台设备,也可有效记录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
为了便于管理、展示实训室的设备功能和用途,App 软件为每个实训室生成一个二维码,并将二维码置于实训室门牌处,当参观人或学生使用手机等通信设备扫描二维码时(使用微信WeChat 软件扫描),进入该实训室的功用展示页面,参观者可根据权限进入相应的菜单,如实训室简介、设备功能、上课班级、上课学生、管理制度等。智能化管理不仅提升了实训室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也节约了管理成本。
2.4 学习实训职业化
2.4.1 岗位技能培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将班级容量设定为20~30 人,依据实训台设备数量将学生分组并设定组长和组员,每组可设为2~5 人,学生按照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制定的任务单开展知识学习和实训,分工协作完成工作任务,表2 为工作任务单。
表2 工作任务单
在实训过程中,组长对照任务单进行分工,组员按照分配任务协作完成整个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既能按照任务要求高效率完成,又能促进团队成员的合作,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2.4.2 职业素养养成
职业素养的养成会受到企业文化、职业岗位培训以及职业行为习惯等的影响。职业素养包括4 个方面: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职业技能需要通过对学生长期的培训和反复的训练获取;职业道德是内化于学生自身职业修养的良好道德的体现,如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职业意识是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情感、评价及态度等方面心理的综合反映,也是职业行为的自发性意识[5]。
2.4.3 实训室6S管理
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陆续提出了2S、3S、5S、6S 管理办法--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品德高尚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6S 管理理念。
(1)实训室整理:将实训场所的所有物品按照必要性进行区分、安置、整理[7]。
(2)实训室整顿:把必要的实训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
(3)实训室清扫:将实训场所清扫干净,保持整洁的学习和实训场所环境。
(4)实训室清洁:整理、整顿、清扫,并且制度化,保持实训室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5)实训室素养: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章制度,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
(6)实训室安全: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维护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患于未然。
2.5 教材编写活页化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选用不规范、与企业生产脱节、编写不合理等问题[8-9]。另外,外购教材并非按实训设备或软件编排内容,与实训设备不匹配,因此,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由学校统一立项,组织专任教师编写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内容应结合教学标准、实训设备和企业适用的新知识,把企业最新的岗位要求和新技术应用实时灵活插入教材,也可把课程思政内容或“1+X”证书内容加入活页教材,为学生学习和训练提供便捷的知识载体。新型活页式教材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为基础,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而设计的模块化、任务化、灵活化的教材[10]。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学教交互,活页教材中应在图片、表格、公式等重点内容右侧生成相应的二维码,学生利用手机等终端扫描该二维码,可以查看原理图、接线图、动画、视频、表格等内容,帮助理解。活页教材编写完成后由学校组织人员完成验收工作,使其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应用,高职院校应建设相应的活页式教材线上教学资源,学生能利用手机、iPad、笔记本的App 软件实时学习线上资源[11]。线上+线下的教学结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设备维保学生化
实训设备是高职学生开展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和学生会频繁操作实训设备,长期使用实训设备会造成设备故障,大部分的故障为硬件故障。为了保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出现故障后授课教师或实训管理员要及时介入维修设备,教师可以培养3~5 名优秀学生参与设备维护过程,通过维修实践和定期培养,学生能够掌握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12],在以后的维修保障过程中可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2.7 弘扬工匠精神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正迈向制造业强国行列,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7.1 加强思政教育引领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传递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应纳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中,通过课程思政的引领培养工匠精神。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开展课程思政时可将大国工匠事迹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以思政教育引领工匠精神培养。
2.7.2 彰显实训室工匠文化
实训室文化是展示工匠文化的重要方式。首先,高职院校可在实训室走廊布置大国工匠事迹宣传栏,实时更新大国工匠人物宣传内容,增强工匠人物对学生的影响力。其次,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可用具体的一个点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如大国工匠的专注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最后,教师开展实训时应言传身教,严格规范每个操作细节。
2.7.3 突出校园工匠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校园文化建设应融入工匠文化。高职院校可采用多种方法建设工匠文化,首先,制作校园文化宣传标牌时可将工匠文化融入其中;其次,建设校园网站时,在网页中展示工匠文化内容[13];最后,高职院校的校训校徽设计应体现工匠文化,此外,校园中的工匠雕塑、工匠人物、图片等也都是工匠文化的展现方式。
3 设备的报废
对实训设备的长期使用,会导致设备磨损,对实训设备的频繁操作也会产生较高的维修成本,而固定资产报废要求固定资产最低使用年限为8年[14]。当今工业技术日新月异,如未及时更新实训设备,则其功能会逐渐落后于工业应用的主流技术,会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而逐步淘汰。为了加强对实训室的管理,淘汰的实训设备可申请报废处理,设备报废后实训室的空间得到了释放,淘汰设备的剩余价值获得了回收,降低了管理成本。
4 结语
应用7M 创新法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实训室的空间利用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通过调动学生参与实训室管理,既提高了学生的维修技能,也保障了实训设备的正常运行;结合实训设备开发活页式教材,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训室和校园中宣传工匠人物,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今后,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1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会融入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