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心导向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改进
2024-01-12王怡郭萌
王怡,郭萌,2
(1.商洛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陕西商洛 726000;2.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西安 710062)
“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内涵更多地体现在以学生的学习发展及学习效果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产出导向的OBE 教育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Spady 率先提出的,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应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质量改进和保障的闭环机制。当前,教育部着力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充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既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重点和突破点。
1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对照毕业要求,以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哪些水平、获得哪些能力作为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的依据,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以此构建产出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内外循环协调优化[1]。
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与社会教育活动内外循环、双重作用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2],通过在技术或理论方面的创新,推动某一领域发生质的变化[3],直接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能力[4],培养学生事业心和技能[5],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6]。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学术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国际比较、实施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较多[7],关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研究较少,缺乏在创新创业课程效果评价与监测方面的定量研究,尤其缺乏科学、成熟的效果测量和评价工具[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吴岩提出“金课”要具备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9],对高校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内容、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角度对课程开展监测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修正教学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2.1 调查问卷的理论来源
2013年,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凝练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能力调查四大基本元素:学术挑战、与同伴一起学习、与教师的相处经历、校园环境。拉尔夫·泰勒提出了学习任务投入时间概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0]。欧米特和斯莫尔伍德在NSSE 的基础上,设计了“课程层面学生投入调查问卷”(CLASSE)(见图1),选取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水平和学业挑战度三个维度,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这些突出体现了“学生投入”的视角,与“金课”的意涵相契合。
从NSSE 到CLASSE,量表历经了科学验证。本文结合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对照“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进行CLASSE 量表本土化改造,在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基础上,增加“过程评价”维度指标,将CLASSE 问卷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中[11]。
2.2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基于“金课”内涵,从“学生投入”视角,对课程层面学生投入调查问卷(CLASSE)进行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过程评价”维度,设计4 个维度27 个题项。量表采用李克特量表4 点计分,计分点代表被调查对象对该选项的看法,1 表示“非常少”,2 表示“有一些”,3 表示“比较多”,4 表示“非常多”。调查对象为5 所高校4 个年级的3 735 名学生,调查方式为采用问卷星开展线上调查,样本基本统计特征见表1。
2.3 信度检验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979,大于0.7,结果显示改造后的测量工具效度和信度表现良好(见表2)。
表2 可靠性统计量
表3 为项目总计统计量。由表3 可见,项已删除的Cronbach's Alpha 值不超过0.979,无须删除题项。表4 为信度检验表,由表4 可见,4 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均大于0.9,表明题项设计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量表通过信度检验。
表3 项目总计统计量
表4 信度检验表
2.4 效度检验
首先对数据进行KMO、Bartlett 检验,得到KMO值为0.982,大于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见表5)。“课程层面学生投入调查问卷”(CLASSE)为经过考验的成熟量表,故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5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模型拟合程度见表6,其中,卡方自由度比为23.237,原因在于样本量较大(3 735 人),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29、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36,均大于0.9,逼近均方根误差(RMSEA)为0.077,介于0.05到0.08 之间,模型拟合程度符合标准。
表6 模型拟合程度
(1)聚合效度和组合信度。
表7 为标准化回归权重。由表7 可知,4 个维度27 个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对共同因素的解释度良好,平均方差萃取(AVE)值显示被潜在概念所解释的变异量有多少是来自测量误差,AVE 值均大于0.5,说明聚合效度良好;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6,说明构建理念具有内部一致性。
表7 标准化回归权重表
(2)区分效度。
表8 为区分效度对比。由表8 可见,除主动合作学习与师生互动的相关系数外,其余相关系数均小于AVE 平方根,量表区分效度较好。
表8 区分效度对比
3 调查结论分析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题项总平均分为2.41 分(见表9),说明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课程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应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标“金课”标准,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改革。
表9 调查题项得分情况
在27 个题项中,得分最低的是主动合作学习维度中第5 个题项“在课程中指导其他学生”,得分为2.16分;其次是主动合作学习维度中第1 个题项“在课堂上/课程中提问”,得分为2.22 分;再接着是主动合作学习维度中第3 个题项“做课堂汇报”,得分为2.24 分。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做课堂汇报、在课堂中提问的积极性不高,指导其他学生的意识与能力不足。得分较高的3 个题项依次为:过程评价维度中第1 个题项“重视学生出勤考评”,得分为2.83 分;过程评价维度中第2 个题项“重视学生课堂互动考评”,得分为2.72 分;课程挑战度维度中第2 个题项“在课前完成了指定预习作业”,得分为2.62 分。这反映出教师授课态度认真负责。
在5 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维度是师生互动维度,为2.29 分,这一结果与NSSE 在我国的调研结果一致。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还未很好地落实。
4 建议与展望
本文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标“金课”标准,回答“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最终体现在哪里,怎样进行检验和提高”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调查结论,针对具体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及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要求,提出以下建议。
4.1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要求
课程体系是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开放性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主要包括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三个部分[12]。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课程评价、保障机制等与实际情况脱节[13]。高校应从课程目标出发,协同考虑完整教学系统的每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逐层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最后与评价标准接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具体精准的课程目标、科学完整的课程结构、卓越多元的教师队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丰富的课程评价。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选取,还要更多地考虑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变革。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导向下,师资配置、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都应该以学生能力指标为核心。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驱动机制,不再是“有什么样的资源教什么样的内容”,而是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来设计课程教学[14]。并且,建立校内校外双循环的运行机制,课程教学和外界环境交互,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处于周期调整、持续优化中[15]。
4.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架构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内涵,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有7 个方面:
(1)掌握创业的概念、创业三要素、创业精神、创新与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2)掌握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创业团队的5P 要素、自我评估、创业团队组建和管理策略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品质和意识的发展;
(3)掌握创业机会识别与创业风险类别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创业机会评估和创业风险应对的分析能力;
(4)掌握新企业注册的程序、步骤和基本原则,具备认知新企业创办流程的能力;
(5)掌握学科专业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竞赛内容,参加实践活动,具备参赛能力;
(6)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方法,具备初步撰写创业计划书、商业报告、研究报告的能力;
(7)掌握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具备融合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强调知识转化和技能应用,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12],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覆盖,由此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见表10)。
表10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其中,在大一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由于大一新生刚刚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阶段,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与希望,通过对创新思维、企业家精神、可持续领导力与战略创新等课程的学习,可以激发大一学生的事业心与进取心,启发其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主要针对大二的学生,经过大一阶段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大二阶段,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区域特色与发展专题讲座等课程让学生学会分析研判创业基础,捕捉创业机会,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基本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课主要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竞赛类实践课,以及校企联合课程设计、虚拟仿真实验、ERP 沙盘模拟与实践、企业委托项目实践、创业实践等专题实践课,分别在大二和大四阶段开展。这些实践课程需要紧密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从而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有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和选修课主要针对大三学生,大三阶段学生的专业课程较多,知识产权、技术评估和产业化,企业会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创新创业专业课程要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形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风险融资、商业和税务规划等创新创业选修课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增强学生对市场与经济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文采用改造后的CLASSE 量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量表测评结果显示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对标“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所存在的不足,在未来教学改革以及研究方面,可以对量表做出科学的修订和完善,将其作为评估其他课程教学质量的测量工具。制度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也是持续改进的前提,因此,在制度层面要完善全方位、梯次性、多元化的过程性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得到客观测评与反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