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及动态评价探索
2024-01-12李晟褚泽天李涛王宽方明
李晟,褚泽天,李涛,王宽,方明
(南华大学 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018年10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8 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而“强化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其中之一[1]。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哪些途径提升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的工程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构建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规划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研究生教师具备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1 国家对工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研究生师资队伍整体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对于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队伍而言,这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1.2 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师是促进研究生学术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其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十分重要[2]。在对研究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研究生教师通过创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研究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育学生面向未来、深入研究的创新能力[3],从而使学生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1.3 有助于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工程创新能力是教师在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时所呈现出的工程创新思维及素养。研究生教师如果故步自封,很难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4-5]。教师需不断开拓思维、创新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实现理论、技术的突破,使研究成果具有科学价值及产生社会经济效益[6]。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促进规划设计类教师发展的关键,能不断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1.4 有助于推动高校规划设计类学科群发展
以教师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使高校形成“实践-创新-理论”的立体学科发展模式,以工程实践检验理论成果,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规划设计实践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继而形成“检验-理解-创新”的循环,有利于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学科发展群。
2 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提升面对的难题
2.1 “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不健全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是促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工程难点问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根据调查,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教师都希望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得更多创新实践平台或机会,从而促进科研能力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但是,部分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完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导致创新实践平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有效促进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7-8]。
2.2 受限于传统工程教育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研究生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受传统工程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未能与科技发展前沿紧密结合。这种方式很难培养出产业发展亟需的创新型人才[9]。
2.3 教师工程创新能力不强
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是影响个体发展及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没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难以培养具有规划设计实践能力的学生。一些高校对规划设计类教师队伍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欠缺,采取重科研轻实践的考核评价制度,导致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论文写作与发表方面,未重视工程实践,致使工程创新能力不强。
2.4 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不合理
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是一个“指挥棒”,决定了高校是否能够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10]。一些高校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将承担的研究课题、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未重视教师创新性教学、工程实践成果,影响了教师提升工程创新能力的积极性。
3 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3.1 完善“产学研”合作渠道,构建培养新机制
“产学研”合作不仅是社会生产与院校人才培养的桥梁,更是提升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要想培养优秀的工程创新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工程创新能力,但由于一些高校不能提供完备的创新实践平台,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参与工程创新实践。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促进企业与院校合作,共同创建创新实践平台。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将自身的学术优势与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优势相融合,将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以此构建“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新机制,从而为培养工程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教师强化知识学习与实践积累,提升工程创新能力
从职业发展来看,教师在理论层面的认知可称之为“知识”,在实践层面的应用则表现为“能力”[11]。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若要推动自身工程技术能力的发展,首先,要对本专业学科前沿知识充分了解,不断在实际应用中升华理论知识、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其次,工程实践领域出现的一些待破解的难题,需要跨学科进行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统筹多学科内容、实现各学科知识交融互通的能力,在应对工程实践中的高、精、尖技术问题时,能更好地探索解决难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策略。
3.3 构建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
对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评价关系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的检测,也关系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作为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专业技能的示范指导者[12],必须拥有高水平的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3]。构建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及时反馈教师工程实践创新,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薄弱点,为其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另一方面,高校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有助于激发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14]。
4 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是提升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
4.1 评价指标的筛选及确定
由于影响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涉及教育学、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所以,构建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基于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总结,吸取专家意见,并结合人才培养对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要求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
4.2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通过与行业专家、企业管理者的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以“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为目标层,以“工程教学创新文化、工程创新科研能力、工程创新教学能力、工程创新教学方法”为准则层(一级指标),以“整体创新氛围、创新观念、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运行、学科前沿知识、工程实践经验、跨学科协同能力、高精尖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创新教学开发能力、工程创新教学实施能力、工程创新教学管理能力、工程创新教学效果诊断及优化能力、基于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基于竞赛的互动式教学”为指标层(二级指标)。
表1 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
4.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1 权重确定方法
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中各层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有差异,需要通过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具体的指标权重值。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邀请了13 位专家对各层级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对比和评分,具体步骤如下。
(1)专家评分采用九级标度法,即当标度为1 时,表示两因素同等重要;当标度为3 时,表示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以此类推,总共用9 个标度来进行判断,因素i与j比较的判断为aij,因素j与i比较的判断为aji=1/aij。
(2)通过评价体系得出其比较值及若干对值两两对比,构建判断矩阵A,如下所示: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RI
4.3.2 权重计算过程
以其中一位专家的调查问卷结果为例来展示判断矩阵的构建、一致性检验以及各指标权重计算过程,其他专家问卷表的处理过程相同,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上文所建立的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指标,准则层有4 个一级指标:工程教学创新文化(B1)、工程创新科研能力(B2)、工程创新教学能力(B3)、工程创新教学方法(B4),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赋值结果所构造准则层的判断矩阵见表3。通过计算得出λmax=4.109,CR=0.041 <0.1,满足要求。
指标层B1 有4 个二级指标:整体创新氛围(C1)、创新观念(C2)、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和政策保障(C3)、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运行(C4),表4 为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赋值结果所构造准则层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出λmax=4.177,CR=0.066 <0.1,满足要求。
指标层B2 有4 个二级指标:学科前沿知识(C5)、工程实践经验(C6)、跨学科协同能力(C7)、高精尖技术创新能力(C8),表5 为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赋值结果所构造准则层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出λmax=4.099,CR=0.037 <0.1,满足要求。
表5 指标层B2 的判断矩阵
指标层B3 有4 个二级指标:工程创新教学开发能力(C9)、工程创新教学实施能力(C10)、工程创新教学管理能力(C11)、工程创新教学效果诊断及优化能力(C12),表6 为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赋值结果所构造准则层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出λmax=4.073,CR=0.027<0.1,满足要求。
表6 指标层B3 的判断矩阵
指标层B4 有4 个二级指标:基于课程的探究式教学(C13)、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C14)、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C15)、基于竞赛的互动式教学(C16),表7 为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赋值结果所构造准则层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出λmax=4.049,CR=0.018 <0.1,满足要求。
按照计算结果,最终得到这位专家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结果(见表8)。
表8 某专家打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结果
4.4 权重计算结果及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得到12 份专家调查结果权重值,然后进行均值计算,最终得到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因子权重(见表9)。
表9 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因子权重
在一级指标中,工程创新科研能力权重最大,说明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创新科研能力,同时也体现出工程创新科研能力是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核心。通过指标层的总排序来看,最重要的6 个指标依次为:工程实践经验、学科前沿知识、工程创新教学开发能力、基于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工程创新教学实施能力、基于竞赛的互动式教学。
5 结语
近几年,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及学者的重视,但由于受传统工程教育模式的影响,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还需提升。本文立足规划设计类专业,对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提升途径进行探索,并构建了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体系,以期为规划设计类研究生教师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决策机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