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导向”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4-01-12黄伟宋伟乐贺瑞霞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教研室青年教师基层

黄伟,宋伟乐,贺瑞霞

(河南城建学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36)

为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中心地位,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河南省是较早进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省份[1-2],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任务,是影响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关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省高校积极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3-5],部分高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新建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建议[6];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机教研室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规模化农业生产,通过教学实力的提升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7];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护理教研室结合激励理论,重视教研室主任的作用,进行教研室建设实践[8];同济大学吴娇蓉等对高校教学基层组织的架构优化提出了建议[9]。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10],河南城建学院岩土工程教研室基于“三导向”原则进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近几年,在教研室负责人和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进行规章制度、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自2017年被河南省教育厅立项为首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以来,教研室狠抓内涵建设[11],实现了基层教学组织的高质量发展。

1 分析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教学组织,是否契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12-14],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未及时更新。

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教学交流少,教学理念未及时更新,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动力,责任感不足、进取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

(2)基层教学组织未做到与时俱进。

为适应高等教育“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很多高校正在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但未与时俱进更新基层教学组织,因此,教学组织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

(3)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研室制定的部分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操作性不强,对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水平缺乏详细、合理的考核标准,过于注重一些可量化的科研指标。这种片面的考核评价机制弱化了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职能。

(4)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一些学生在校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5)基层教学组织责权利不明晰。

基层教学组织工作繁杂,教学任务繁重,但部分高校缺乏完善、明确的权责利划分,导致未能很好地调动基层教学组织的积极性。

(6)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定期引入青年教师能使得基层教学组织充满活力。然而,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不够,为基层教学组织提供的经费支持不足,缺乏与其他高校或行业学会等团体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阻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师资队伍综合水平仍需提升。

以上这些问题交织重叠,对基层教学组织产生不利影响,高校需要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2 确立目标

问题、目标、结果是事物发展的“一体三面”,三者相互贯通、相互承接、相辅相成(见图1)。

图1 问题-目标-结果关系图

找出基层教学组织发展出现的问题后,下一步就是着力解决问题,让教研室重新回归到以教学与研究为主的职能定位。为此,围绕以上问题,教研室根据“遵循规律、实事求是、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的原则,确定了目标,具体目标见表1,做到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软指标与硬指标相结合。教研室全体教师朝着目标团结协作,做好每一项具体日常工作。

表1 教研室建设目标

3 建设结果

3.1 适时更新与不断完善的教研室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教研室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因此,教研室根据河南城建学院实际情况与新时代要求建立了一系列具体且细化的教研室规章制度,包括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室活动制度、听课备课评课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等。教研室负责人利用每周的教研室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学院及教研室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使每位教师明确自身职责与考核评价标准,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教学规范和自我约束机制。

3.2 高效的教学组织

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新时代高教改革精神进行讨论,探讨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以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室加强了对各教学环节(如备课、授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考试考查、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检查、督促和指导。

教研室全体教师没有出现过上课迟到、早退、缺课等现象,也无随意调课、停课现象,教研室自成立以来无重大教学事故发生。教研室制定了为本科生授课要具有教授职称的制度,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达100%。

教研室规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安排实习内容,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例如教研室承担的工程地质实习教学,选择了河南嵩山地区作为地质实习基地,聘请相关专家带领教师进行了实习路线考察,从而确定学生实习线路、进行定点定位、描述实习内容、编写地质实习指导书。同时,实习指导教师不断拓展工程地质实习线路,现在已增至7 条工程地质线路:嵩山勘察线路、九头崖与国家水利工程石漫滩水库线路、平顶山新城区白龟山水库线路、平顶山大香山线路、平顶山国家地质公园山顶公园线路、汝州风穴寺构造带线路、舞钢灯台架地质勘查线路,可针对不同的地质地貌、勘察设计等科目选择相应的线路。

3.3 优质的本科课程

(1)合理的课程体系。岩土工程教研室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社会需要,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教研室组织制定并规范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细致优化课程体系,统一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程都制定了课程执行大纲,任课教师均按照课程执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2)一流的本科课程。教研室结合河南城建学院自身定位和专业特点积极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课程。2018年,岩土教研室负责的土力学课程立项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基础工程课程获批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岩石力学课程为校级网络建设课程。

(3)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深度融合。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思政能够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为专业课程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教研室土力学、普通地质学两门课程获批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3.4 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

教研室立足学院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回归育人本位。教研室依据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政策,将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列为教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的条件,教学团队在带头人的带领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方式,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教研室教师获批多项省级校级重点教改与科研项目,并不断对以上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发表教改论文,使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3.5 师资队伍持续发展

教研室共有14 名专业教师,分别毕业于11 所院校,其中,教授职称3 人、副教授职称3 人、讲师职称5 人、助教职称3 人,博士研究生9 人、在读博士 研究生2 人、硕士研究生3 人,是一支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学历较高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教研室对青年教师实施传、帮、带教学指导,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培训。近几年,教研室有3 人4次前往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为期半年至两年的访学与交流,推动了教学能力的提升。教研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培训和交流,陆续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岩土勘察软件培训、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岗前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以及学术会议,着力培养和锻炼中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近三年,教研室2 人被评为“教学名师”、3 人被评为校“文明教师”、3 人被评为校“优秀教师”、7 人被评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教研室青年教师还获得了“青年骨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等多项荣誉。教研室教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21年河南城建学院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教研室教师已形成了具有优良教风和丰富教学经验、团结协作的高素质教学队伍。

3.6 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培养人才

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任,而实践教学是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研室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采购总值878 万元的仪器设备,用于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平台,拥有地质雷达、GDS 土动三轴仪、岩石力学三轴仪等大型设备,为相关教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先后与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地矿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河南九众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及就业基地,并聘请这些合作企业的教授级高工指导年轻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及定期举办专家讲座等,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还通过社会实践、创业教育、参与各类竞赛等方式,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考研率由10%左右提升至20%。对2006 级58 名本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现取得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有52 人,占全班总人数的89.7%;取得行业注册资格证书的有36 人,占全班总人数的62.1%。

4 结语

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上,岩土工程教研室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完善与工作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研室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拓展教师培训渠道,如业务进修、校本教研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学术交流、出国访问学习等,充分调动教学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活力,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让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充满活力,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担负起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实现基层教学组织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室青年教师基层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走基层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