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问学课堂 思维发展的旅程

2024-01-12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潘文彬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问学课文儿童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 潘文彬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新时代的教育,以核心素养为纲,以思维发展为要,高质量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儿童问学课堂就是以此为立意,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一、儿童问学课堂,在提出问题时叩击思维

儿童问学课堂,以问为发端,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在问学相生的过程中获得人生的智慧和生长的力量。在长达十余年的儿童问学课堂实践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旨、三问、五学”策略。所谓“一旨”,即以活动激学旨归,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变静听式为参与式,变单一性的活动为多样化的实践,变烦琐提问下的疲于应答为任务驱动下的自主探究。“三问”:一是问源,即刨根问底,探寻知识源头;二是问流,即自主实践,勾连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问法,即在不断叩问、反思中,习得方法,生成经验,形成智慧。“三问”指明了面对困惑、疑难如何发问的基本路径,有了这一路径,就不会因陷入迷思而迷茫,而是通过发问来优化、深化学习。“五学”,即自主探学、分享互学、优化练学、总结理学、多元评学。“五学”给学生提供了课堂中的学习方法和路径,为学生做出了明确的指引。

提问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提问就是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更好地建构知识经验。教学中,学生能够完整地回答一个问题未必是真实发生的学习,因为这也可能是转述或者复述一个已知的答案。但是,学生如果能够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就一定是真实发生的学习,因为提问是由好奇心、想象力和自信心来驱使的,是积极主动思维的结果。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疑惑并且想释疑解惑时,自然就会提出问题。这种产生问题的思维过程就是学习,这种把心中的想法转化成问题的结构呈现出来也是学习,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方法则更是学习。因此,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然而,提问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文本情境提出的基本上是自己感兴趣的、想探究的问题。而这些极具个性化的问题,恰是弥足珍贵的课程资源。它不仅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提供了依据,还能让学生之间彼此碰撞、相互启迪,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与分享,与传统的让学生单纯回答教师的提问相比,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社会性价值。因此,儿童问学课堂,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问,并给学生时间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疑难困惑,以实现个体性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的相互融合。

当然,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加以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书不读熟不提问”“不经过深入思考不提问”的习惯。其次,提问要有明晰的方向,要引导学生结合单元的学习目标、课文的具体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聚焦单元要素提问,或围绕文本语言提问,或紧扣中心意思提问,或联系生活实际提问,等等。如此,有明确指向的高质量的问题才能产生。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并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提出的问题有无基础,基础在哪里;我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价值是什么;我提出的问题有无见地,见地是什么;我提出的问题有无个性,个性体现在哪里;等等。如此引导,不仅让学生关注文本之问,还让学生注意叩问思维,促进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实证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有效地避免提问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浅表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得以萌生。而这正是儿童问学课堂的应然追求和本然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儿童问学课堂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真实的问学实践为主线,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同生共构。这就意味着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同伴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或转化,以生成富有驱动性的问题,形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二、儿童问学课堂,在探究问题中砥砺思维

在儿童问学课堂中,问驱动着学,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梁漱溟先生说过,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用语文的方式做事,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做事中发展思维、提升素养,实现以文化人、学以成人的目标。既然是做事,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围绕做成事展开思维之旅,做事前要想清楚如何做事、在做事时需要获得怎样的支持、要把事做成什么样子等问题。如此思考,就能把做事的过程变成一个砥砺思维的育人过程。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看一个案例。

《只有一个地球》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可以放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中来设计。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观点呢?

(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3)课文阐述了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样人类才能在地球上安全地生存下去。这样的结论是怎么一步步得出来的?

很有意思的是,这些问题都聚焦了“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都关注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关注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课后的习题,可以以“聚焦结论寻证据”这个学习任务来展开做事的过程:“读一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有理有据地、一步步地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和同学说一说。”在完成这个任务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如何完成任务、做成事。其实,任务中的“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已经提示了做事的方式,当然,这些也是做成事的主要支架。至于要把事做成什么样子,任务中的“有理有据”“一步步”则做了明确的要求。“有理有据”是证据,是摆出事实依据;“一步步”是顺序,是厘清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种做事前的思考是极其重要的思维习惯,是高效率做事的前提和基础。

既然是做事,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关注做事的过程,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真实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能够合理地搜集且处理信息,并对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尝试验证、形成观点,促进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辨、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还是以《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为例。学生按照学习任务的要求,自主阅读,潜心会文,并通过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从部分到整体,从模糊到清晰地认识到,课文围绕“只有一个地球”,很有条理地列举了“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无法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三个方面的证据,得出了“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结论。这三个证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富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不仅如此,每个证据也是很有条理地、一步步地来表达的。比如,为了表达清楚“地球美丽而渺小”,课文一开始以宇航员的视角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地球美丽的样子,然后把地球放到浩瀚的宇宙中,跟宇宙相比,地球又是渺小的,从而很有条理地、一步一步地把“地球美丽而渺小”这个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了出来。

儿童问学课堂是一种问与学相生相长的课堂,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时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新的疑问。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美丽而渺小”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有些学生就提出了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在课文的开头写宇航员眼中的地球呢?

(2)全文都在讲如果地球被破坏会怎么样,那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和后面有什么联系?

(3)课文第1自然段和题目有什么关系吗?可不可以去掉呢?为什么?

这些问题是极富思维含量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探寻文本表达的奥秘,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选材、谋篇等进行深度思考。

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在解决问题中生成问题的过程。而学生就在这种问学相生的学习过程中借助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是儿童问学课堂独有的魅力。

三、儿童问学课堂,在分享成果中创生思维

儿童问学课堂注重引导学生在问源、问流、问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表达问题、厘清问题,并通过自主探学、分享互学、优化练学、总结理学、多元评学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灵活的、深度的学习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和丰富个体语言经验和思维智慧,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分享互学、总结理学、多元评学是儿童问学课堂中最为常态化的学习活动。它们是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呈现问题解决的成果,使学生能立体而多元地针对学习的过程、思维的方法、学习的收获及困惑等进行交流与分享,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同发展。恰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因此,分享成果是儿童问学课堂最为关键的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地自由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开交流,或者推举代表或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汇报;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汇报。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享成果之前,学生还要学会对自己探究的成果再进行反思和追问:一要看一看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所提取的信息或者选取的资料对不对,有没有效度、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说服力等;二要问一问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全面、有无新意等;三要想一想自己的分享成果有无中心,论据是否充分、是否有说服力、是否有辨识度、是否有条理,顺序是否合理等。这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绪,既可以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也可以提高观点的实证性,从而让学生学会负责任地、有中心地、有条理地、重证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在梳理、反思、调整、整合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完善思维体系,创生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

学生分享成果后,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一要启发并引导学生采用自评、互评或追问等方式对表达、呈现的学习成果进行适切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相互启迪、相互碰撞,丰富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二要及时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回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合理反思,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建构,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同时为他们探求新的问与学奠定基础。

总之,发展思维是儿童问学课堂最为核心的要义。在构建儿童问学课堂的历程中,我们力求让每一堂课都变成发展学生思维的快乐旅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能得以培养,学科育人就能得到落实。

猜你喜欢

问学课文儿童
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本期主题: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儿童问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问学”之“圈地运动”——译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背课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