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心检察”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4-01-12孙钰程沈佳青
孙钰程 沈佳青
“汇心检察”是徐汇区检察院以党建为引领的检察服务基层治理工作平台。2022年,徐汇区检察院成立“汇心工作室”。2023年2月,为进一步深化“家门口”信访和解纷服务体系建设,回应走访调研中收集的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切实把“检察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徐汇区检察院选聘了50余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检察经验丰富的检察干警,在优化升级“汇心工作室”的基础上,组建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全力打造“汇心检察”工作平台。
组建以来,“汇心”工作团队通过当好群众身边信访解纷的“智囊团”、汇心讲堂的“检老师”以及未病治理的“徐小检”,着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
2022年底,徐汇区某小区发生了一起纵火案。当事人应某与张某同住一个小区。由于张某长期在绿化带堆放杂物占用公共空间,应某与张某发生口角,心生不满,一气之下竟先后两次用网购的喷火枪点燃了张某随意堆放的杂物。所幸火灾被及时扑灭,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后,“汇心”工作团队的检察官发现,该案系由小区公共区域堆物矛盾引发,且犯罪嫌疑人应某有精神病史。“若简单地以刑罚手段对当事人予以处罚,不仅不利于其重新融入社区生活,还有可能激化潜在的邻里矛盾,带来风险。”
为此,“汇心”工作团队在积极向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解开其心结的基础上,针对应某独居、双亲均已去世的家庭情况,主动商请其姑父作为临时监护人,给予应某更多的生活关爱。同时,“汇心”工作团队建议社区居委会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引导,不得对像应某这样的精神障碍患者使用侮辱性称谓,以免刺激其作出过激行为。
其间,检察官多次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讲,邀请居委、物业、居民各方共同参与,倡导构建和谐社区。依托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检察官建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督促物业公司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整治绿化带堆放杂物等占用公共空间的不文明现象,全方位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最终,应某对自己的行为作了深刻反省,并与张某一家达成赔偿谅解。2023年3月,在人民监督员、公安民警、社区居民各方共同参与评议下,徐汇区检察院依法对应某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当3个月后承办检察官再次来到该小区看望应某时,应某感慨地说:“当初一时冲动犯了法,很是懊悔。感谢检察机关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现在我感觉情绪越来越稳定,已经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2023年3月,徐汇区检察院“汇心”工作团队收到辖区某街道发来的一条问题线索。街道反映,辖区内部分“平改坡”楼栋存在阁楼和楼道内堆放垃圾、杂物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私拉电线等严重危害消防安全的情况。相关房管办和物业公司均受职权所限,无法采取强制手段对不法行为开展整治,由此导致某小区一处“平改坡”居民楼的阁楼发生火灾。
“汇心”工作团队获悉后,第一时间将该线索导入检察业务程序进行处理。经过走访调查,工作团队发现,在火灾发生后,楼栋内楼道堆物现象仍然较为普遍,桌椅、鞋架、盆景等生活用品随意堆放,公共安全与公共利益受损的风险依然存在。
为了不让险情重现,工作团队决定依法履职,通过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有关单位消除消防安全隐患,落实消防隐患综合治理职责。经依法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后,存在消防隐患的61幢居民楼累计整改了问题点位155个。当“汇心”工作团队再次走访调查时,发现小区楼道又变回了干净、整洁的原貌。
“案件虽然办结了,但构建平安和谐的社区任重而道远。”“汇心”工作团队以此为契机,携手辖区街道,每月定期举办法治嘉年华活动,积极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让居民对楼道消防安全更上心。
2022年初,徐汇区检察院“汇心”工作团队前往街道为辖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时,A公司代表的诉求引起了检察官的关注——“我们公司正经历一起合同纠纷案,对方B公司是一家大型外资企业,拖欠我们的货款6年多了,就是不肯支付。我们真的走投无路了,希望检察官能帮帮我们。”
原來,2014年至2015年期间,A公司与B公司签订灯具购销合同,双方约定,B公司向A公司购买价值人民币500余万元的灯具。合同签订后,A公司按约分批向对方供货,而对方只支付了200多万元货款,剩余货款始终未支付。“因为长期被拖欠货款,公司已无力经营,现在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真的是举步维艰。”回想起6年多来经历的种种,A公司负责人满脸辛酸。
徐汇区某街区俯瞰图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如何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从“心”出发,“汇”聚合力,用“汇心检察”给出了答案。
审查研判该情形,确定符合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条件后,检察官受理了此案。经过对案件材料的分析和与当事人多次沟通,检察官认为,A公司现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无法在诉讼程序中有效证明案件事实、表达法律主张。针对这一核心堵点,检察官有的放矢,多次引导A公司工作人员,对双方往来邮件记录、供货单、录音资料等能证实法律关系的关键证据予以固定和整理,并向当事人讲解案件争议所涉及的法律规范依据。另外,检察官还解答了A公司工作人员在参与诉讼过程中提出的疑问,缓解其因缺乏法律知识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
2022年6月20日,徐汇区检察院依法向徐汇区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同年7月28日,徐汇区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支持A公司的诉讼请求,判令B公司支付拖欠的货款,并赔偿逾期付款造成的损失。B公司上诉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于2023年2月22日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A公司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公正判决。目前所有欠款均已清偿完毕,A公司员工也终于拿到了工资。
在“汇”字上下功夫,在“心”字上求实效——“汇心检察”工作平台通过千百条线索将检察工作与群众联系了起来。据统计,2023年“汇心”工作团队深入社区、园区、学校开展法律服务,广泛收集房屋征收、“平改坡”违规堆物、高空坠物等各类问题64项,办结答复29项,导入程序7项,联合处置28项,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68份,以“小切口”真正撬动了群众生活“大变化”。
下一步,徐汇区检察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下基层”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做深做实“汇心检察”这一检察服务基层治理平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根本,以实现人民满意为标准,用心用情用法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由“解决一件事”到实现“解决一类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