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在公园

2024-01-12张宏羽

检察风云 2024年1期
关键词:飞盘年轻人公园

张宏羽

如今,公园不只是中老年群体才会去的活动场所,年轻的面孔愈发常见。202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相关数据显示,8天假期内,四川成都全市公园接待人数达633.4万人次,人民公园内鹤鸣茶社的接待人数达22.2万人次。历史学家王笛更是发现:鹤鸣茶社里的年轻人不少,甚至还有一大波中学生。不止是喝茶,野餐、划船、飞盘、陆冲、冥想、“抱树”……年轻人在公园中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一座公园,成为观察年轻人的窗口。

一些年轻人在追求个性化、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对过去的物品及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怀旧情感。怀旧情结正推着年轻人“重返”公园。就拿公园茶铺中的老茶壶、竹靠椅、盖碗茶来说,怀旧以一种集体符号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中,成为可被感知的情感,进而唤起共鸣。

老公园的游乐区也是怀旧的集体符号,承载着年轻人共同的童年记忆:犹记得小时候在湖上划船、在草坪喂鸽子、坐一圈旋转木马,就能开心一整天。

2023年底,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电动滑道将暂停运营”的消息一发出,就有不少人在周末赶去重拾童年记忆,甚至还有外地游客特地前来。据报道,这款电动滑道于20世纪末从德国引进。乘小车绕滑道一圈大约3分钟,乘客可通过座位两旁的操作杆调控小车行进速度,感应到前方有障碍物,小车还会自动降速。

一名网友评论称:“看到报道后在被窝里哭了,太懷念了!每一次在这个项目前都不敢上,现在长大了,又没时间去了,有时间的话去‘送送’它吧!”

记者了解到,电动滑道还带火了其他“复古”游乐项目,引发一代人的情感共鸣,如飞椅、小火车、碰碰车、旋转木马等。有网友表示:“或许它们早已没有新意,但偶尔玩玩总能发现新的乐趣。”也有人笑称这些游乐设施“对于小孩子可能太幼稚,但是对于大人来说刚刚好”。

前段时间,上海各大公园中出现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往往会挑选一棵合自己眼缘的树,张开双臂,抱上去,然后静静感受。面对快节奏都市生活,年轻人渐渐沉迷于“抱树”,希望缓解自己的压力与焦虑,找寻宁静与平和。

露营、接地、自然冥想……公园里盛行的“自然疗法”,被年轻人视作身心疗愈的法宝之一。据悉,“自然疗法”是一种利用诸如树木绿植、自然声音、新鲜空气、溪流等自然环境元素的特性,从而促进和改善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技术。

这并非没有依据——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亲自然”理论大受欢迎。有社会实验表明人们只要看到植物,就能获得精神上的疗愈。有研究显示,接近自然对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正向改善作用。

记者还注意到,上手容易、节奏温和、轻量有效的八段锦,时下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截至2023年12月初,在某网络视频平台上,一条“国家体育总局版八段锦”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1585万次。弹幕纷纷表示:“每日一刷!”“锻炼太舒服了!”尤其是那些对着电脑办公的年轻人,腰部和颈椎常感不适,一旦练过八段锦,便会直呼“真香”。

除了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的健身方式也在年轻人之中流行起来。在此类的运动练习过程中,呼吸通常需要与动作配合。公园等空气比较新鲜的场所自然成为不二选择。

广东广州晓港公园西面环水,东靠山包。有一群年轻人每周相约在湖边树下练习太极推手,成为公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冯俊华是发起人之一,他告诉媒体,当时他们把热爱传统武术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在公园里寻找一处舒适的空间,自然地放松身心。

公园里的“躺平”,不失为一种疗愈方式。《新周刊》发布过名为《年轻人逛公园实用指南30条》的文章,让年轻人无负担地在公园中疗愈自我:穿上拖鞋,推门而去,在家门口的公园里闲逛一圈,获得不出一公里就能得到的“廉价”乐趣;躺在松软的草地上,抬头看云卷云舒,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一些年轻人或是厌倦了充满汗臭味和喊声的健身房,或是厌烦了各种私教课程的推销,便将目光移到了天高地广的公园,在舒适的环境中发掘运动乐趣,享受休闲时光。

随之而来的,是“网红运动”频频出现在公园中。2022年夏季,全网掀起“飞盘热潮”,许多公园里都能看到年轻人玩飞盘的身影:一只圆圆的平盘,一“飞”就停不下来。参与者可以在酣畅淋漓的抛、接、跑、扑、跳中,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

2023年以来,匹克球在年轻人群中的热度大涨。这种球类在结合网球的截击技术、乒乓球的小场移动技术与羽毛球的网前挑球技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运动强度过大引起的损伤。有的地方已建成标准化的匹克球运动公园,为年轻人带来全新的运动体验。

近段时间,类似捉迷藏的“猫鼠游戏”也在公园中流行。组织者会在各个社交渠道进行玩家招募,凑足几十至上百人后,约定好时间将玩家们聚在公园里,在数字地图软件上建群共享位置。游戏开始前,选出几个人扮演“猫”,其余玩家扮演“老鼠”,玩家手腕上都佩戴着荧光手环,便于与路人区别。游戏开始后,“老鼠”们四散开来。10分钟后,“猫”开始出动,通过地图的共享定位“捉老鼠”。“猫”每抓到一只“老鼠”,就可以将其荧光手环“占为己有”,最终赢得荧光手环最多的“猫”成为“猫王”,“幸存”到最后的“鼠”则为“鼠王”。

相较于飞盘、陆冲,“猫鼠游戏”不需要专业装备,能跑就行;相较于匹克球,其不需要专业场地,一座普通公园足矣。参与者表示,因为公园面积都不小,你追我赶玩下来,消耗热量颇大,一局玩下来基本要跑上万步左右。

从飞盘到匹克球再到“猫鼠游戏”,公园里的“潮流”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运动的魅力,以及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

公园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更多年轻人“回归”?或许,路还很长……

首先是距离。如果单位旁、家门口就有公园,是否会有更多年轻人逛公园?

据《城市中国》报道,早在2017年10月,美国多家非盈利组织联合发起了一项全国性的运动——“步行10分钟”,旨在让全美范围内每一座城市、每一个社区的每位公民,都能有一座步行10分钟内可达的高品质公园。为什么是10分钟?工作前的短跑、午餐时间的放松活动、孩子放学后的去处……只有近距离的公园,才能更好地嵌入日常生活。

在我国,口袋公园或许能成为打破距离限制的突破口。一位研究人员表示,口袋公园具有面积小、选址灵活、成本经济等特点,既可缓解城市用地矛盾,又让“出门就进公园”成为现实。

其次是管理。记者发现,有部分城市的公园正在探索24小时开放。“通宵公园”能够吸引更多跑友来园夜跑,且越临近深夜,夜跑的人群越趋于年轻。但深夜开放的公园,不可避免将面临更多的治安隐患。城市观察者朱欣桐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尤其是对于城市女性,公园的安全水平有待提高。不齐全的照明和监控设备,以及保安或值班系统的缺失,都会导致公园治安问题发生。需要夜跑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有路灯照明的马路,而非公园。尽管前者的空气质量、地面硬度更逊于后者。

最后是供需。随着帐篷热、露营热的到来,开放草坪已成为年轻人对公园的深层需求。然而,城市市区部分公园的草坪却禁止市民踩踏,有休闲需求的年轻人只能选择前往郊区公园游玩,徒增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炜华曾向媒体表示,国内很多绿地是按照观赏性草坪设计的,一开始并未考虑成为人的活动范围。作为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高炜华也很希望人们都可以走上草坪,“这样人群可参与的活动范围就大了,但由于城市中心区域的人流过于密集,绿地确实很难做到完全开放”。

年轻人在逛公园这件事上,还有着更多元的商业、艺术需求。公园可以尝试撕下“老龄化”和“运动场”的固有标签,创造更多户外消费场景空间,满足年轻人的新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飞盘年轻人公园
PLAY LIKE A GIRL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在公园里玩
不一样的飞盘游戏
浅议宠物犬接飞盘的训练技巧
年轻人如何理财
飞盘游戏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