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已至 春可期
2024-01-11沈娟
沈娟
【原文】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①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②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③待腊④将舒柳⑤,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⑥乡国⑦异,教儿且覆⑧掌中杯。
【注释】
①天时人事: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的事情。
②五纹:五色彩线。
③岸容:河岸的容貌,诗中指水边景象。
④待腊:待到腊月时分。腊,腊月,农历十二月。
⑤舒柳:指柳叶萌生,枝条柔和。
⑥不殊:没有区别。
⑦乡国:家乡。
⑧覆:倾,倒。
【译文】
四时變幻,人事更替,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渐渐回暖,春天也就快来了。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内的灰也飞出来了。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儿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中的蜡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身在异乡的我看到的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我让小儿斟满美酒,一饮而尽,不要辜负了眼前的良辰美景。
【赏析】
此诗是大历元年(766)诗人在夔(kuí)州(今重庆奉节)所作。整诗开篇两句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总起,紧扣诗题,点明“阳生春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两句直承首联“冬至”自然节气的时令特征,别出心裁,用刺绣添线、葭琯浮灰这两件事进一步点明季节变化。“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则由叙事转到了写景。诗人用柳叶“将舒”梅花“欲放”,连“岸”和“山”都有了新生的期待,勾画出一幅春临大地的充满生机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生命张力。虽然春天容易引发乡愁,但诗人的乡愁却是乐观向上的,诗歌最后以“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抒情作结,诗人让小儿斟满美酒,一饮而尽,也是在奉劝世人举杯痛饮,尽情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全诗紧紧围绕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叙事、写景、抒情,三者互相烘托,情由景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思考】
1.诗人选取了“吹葭六琯动浮灰”这一典型事例来点明季节变化,你知道古人这一预测节气的办法吗?
2.在诗人笔下,冬景也是如此令人神往,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冬日的名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