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4-01-11刘普孙婉婷
刘普?孙婉婷
【摘要】相比科技期刊,社科期刊在提升国际传播力方面进展较为缓慢。通过与科技期刊对比,可以深入认识社科期刊国际传播的特点,客观看待社科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在深入总结社科期刊走出去现状、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分析社科期刊在提升国际传播力方面面临的困难,并从进一步做好期刊管理与服务、加大支持力度的角度,提出有效提升社科期刊国际传播力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国际傳播力;期刊管理;期刊建设
【作者单位】刘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孙婉婷,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22.001
学术期刊主要分为科技学术期刊和社科学术期刊两大类,以下分别简称“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期刊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入国际主流期刊评价体系的中国科技期刊数量大幅增加。近几年SCI收录的期刊总量增长不到4%,而中国进入SCI期刊数量增长了25%[1],涌现出一批科技领域的世界名刊,如《细胞研究》《中国激光》《电化学能源评论》等。相比之下,社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较为缓慢,亮眼成绩不多。为此,对社科期刊国际传播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既能认识优势,也能认清挑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扬长避短,促使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实现较大提升。
一、社科期刊在国际传播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为了深入认识社科期刊在国际传播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有必要将其与科技期刊进行对比。与科技期刊相比,社科期刊具有显著的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民族性和文化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比科技期刊更具优势,进而转化为提升国际传播力的优势,但同时也让社科期刊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1.社科期刊国际传播的优势
相比科技期刊,社科期刊在传播中国学术文化、服务国家对外宣传、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更直接
政治与意识形态都属于广义的社会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政策主张,如“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等。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和重要观点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社科期刊的传播对象;是党和国家希望国际社会了解的,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相比科技期刊,社科期刊更能直接传播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与政策主张,直接服务党和国家的对外宣传工作,更好地承担起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中国智慧的任务。由于服务党和国家外宣工作的直接性,社科期刊在“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2]方面比科技期刊更有优势。
(2) 更丰富
人文社会科学将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通过社科期刊发表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今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变化,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为社科期刊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题来源。虽然科技期刊也能反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技术进步和发展变化,但相比之下,社科期刊报道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3]。在这方面,社科期刊更有优势。
(3) 更有特色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4]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地方特色、风俗习惯等,吸引着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目光。如甲骨文学、简帛学、敦煌学、徽学等这些中国独有的学问,中国学者更有研究优势,中国的社科期刊也更能宣传好、报道好、传播好其研究成果。自然科学期刊强调研究内容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而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则需要在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本国文化品牌,弘扬本土文化,建立学术自信[5]。“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套用在学术期刊上,即社科期刊越能够反映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研究内容,就越能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就越能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2.社科期刊国际传播的劣势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相比科技期刊,社科期刊因自身的特性,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也面临三大障碍。
(1)意识形态障碍
科学技术是中性的,不会因为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在科学技术问题上产生明显分歧。而社会科学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这就使得社科期刊在走出去方面面临意识形态压力。作为中国期刊,必须站稳中国立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作为对外传播的学术期刊,其观点和主张又需要考虑国外学术界的接受程度,这就使得社科期刊的选题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占主流的国际社会中,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要传达具有中国特色、得到国际认可和产生全球影响力的思想更易受到多方制约。”[6]
(2)议题设置障碍
科技领域,中外学术界很容易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科技的最新发现、最新进展,越是先进的、前沿的,就越容易受到中外科技界的共同关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翻译之后可以直接发在外文期刊上。而在社科领域,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并不容易找到中外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话题。一些国内主办的英文社科期刊,直接将中文期刊上的文章翻译后发在刊物的英文版上,其传播效果可想而知。要找到中外学者共同感兴趣的议题,且是中国学者擅长研究、中国期刊擅长报道的领域,这无疑增加了外文社科期刊办刊的难度。
(3)语言文化障碍
语言文化这一障碍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科学技术的话语、术语是客观、中性的,符号、公式、分子式等世界各国基本都是一样的,因此科技论文的翻译相对社科论文的翻译难度要小得多。在社会科学领域,同样的话语、术语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其含义差别极大,甚至完全相反。特别是带有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论文,如文言文、古诗词、古文献等,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的政治理论、政治术语,其翻译难度要大得多。只有深谙两国语言文化且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才能做好社科论文的翻译工作。
如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主办的英文刊《中国近代史》(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不少文章的原作为汉语,为达到更好的国际传播效果,编辑部所请的翻译大多为以中文为母语、在英语国家接受过学术训练、目前从事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教学工作的副教授以上学者,文字润色编辑则为以英文为母语、从事与中国近代史有关工作的资深职业人士。但能承担以上翻译和润色任务的人才凤毛麟角,从而给办刊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认清社科期刊国际传播的特点,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社科期刊国际传播面临的困难,增强信心,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加大支持,推动社科期刊更好地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成绩
在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社科期刊虽然与科技期刊相比存在差距,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总结与肯定。
1.创办了一批外文社科期刊[7]
(1)外文期刊数量增长快
2018年,中国社科院所属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第一次开展外文期刊评价时,仅收集到我国主办的68种社科英文期刊信息,其中42种有国内统一刊号(CN),16种仅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2022年,该机构第二次开展外文期刊评价时,共收集到国内主办的148种外文社科期刊,其中51种持有CN号,97种仅有ISSN号(笔者按:根据学者李存娜的研究,97种只有ISSN号的外文刊部分为中国大陆主办,部分期刊版权属于国外出版商。因主编的工作单位为中国大陆科研机构,故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在收集外文刊信息时,将其认定为国内主办的外文期刊。因此,“国内主办的 148 种外文社科期刊”的准确说法应当是“中国大陆机构主办或编辑的148种外文社科期刊”)。2017年之后,我国新办了55种外文期刊,其中13种有CN号,42种仅有ISSN号,外文社科期刊数量增长明显。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字均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主办的外文社科期刊。
(2)外文期刊语种更加多元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首次开展外文期刊评价时,收集的外文刊全部是英文刊。北京外国语大学自2020年开始创办了5种小语种外文期刊——《中国学刊》(法语)、《中德跨文化论坛》(德语)、《中国与阿拉伯研究》(阿拉伯语)、《中国斯拉夫研究》(俄语和英语)和《中拉互鉴》(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語),这几本外文期刊的创办填补了我国小语种外文学术期刊的空白,为在非英语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拓宽了传播渠道,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搭建了更多交流平台。
(3)外文刊学科覆盖面更广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开展外文刊评价时,68种英文刊分布在20个学科。2022年该机构开展外文刊评价时,148个外文期刊分布在23个学科。虽然统计学、学理性、新闻学与传播学三个学科新增了外文刊,但学科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学、政治学、语言学、管理学四个学科共有58种外文期刊,占全部外文刊的39.2%。
2.部分社科期刊进入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数据库
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强调破除“唯SCI”,但进入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数据库仍被认为是衡量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术期刊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有一批社科期刊被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爱思唯尔Scopus等世界著名期刊索引和数据库收录,且数量呈增长之势。
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公布的148种外文期刊中,共有10种期刊进入了SSCI,1种期刊进入SCIE,49种期刊进入了ESCI。进入SSCI的10种外文期刊中,有7种位于各自所在学科的Q1和Q2区,这些期刊在各自学科都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7]。
3.中文学术期刊成为提升国际影响力的生力军
提到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外文期刊,实际上中文期刊在传播中国学术文化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文社科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主要做法包括增加英文目录、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对照图表、参考文献附加英文形式的著录,等等。此外,吸收海外编委、审稿人,面向国际学术界组稿、约稿,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等,也是中文社科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是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重要因素。”[8]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下半年,国内已有17.3%的中文社科期刊设置了英文摘要。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提供的数据,至2023年12月,该中心上线的2399种国内社科期刊、集刊中,有英文摘要的1968种,占比高达82%。
另外,从中国知网历年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中,同样可以看出中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2023年评出的80种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中,英文刊15种,中文刊65种,中文刊数量远多于英文刊。
4.外文学术期刊进入国内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国内主办的外文社科期刊读者主体是国外学者,但作者主体则是国内学者。考虑到国内学术评价对作者发文积极性的影响,外文期刊进入国内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办好外文刊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率先开展英文刊评价,对42种持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国内英文社科期刊进行了评价,共评出9种核心期刊。这是国内学术期刊评价机构首次开展外文刊评价。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对148种国内主办的外文社科期刊进行了评价,共评出2种权威期刊、24种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是迄今唯一开展外文刊评价的国内评价机构。将国内主办的外文社科期刊纳入国内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英文刊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从而吸收优质稿件,提高办刊水平。
5.相关机构积极为提升社科期刊传播力贡献力量
随着互联网在学术出版领域的普及,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与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编辑部负责内容生产、知识资源平台负责网络传播的新型学术期刊出版传播模式。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都拥有大量的海外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是中国社科期刊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所属的国家社科期刊库2013年上线以来,中文期刊海外访问总量达434.6万次,其中在线阅读量40.6万次,下载量16万次(笔者按:数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运营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提供)。中国知网自2012 年起,连续12年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年报》,基于国际影响力指数(CI)遴选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榜单,有利于提升国内社科期刊的国际传播意识。
目前,中文社科期刊走出去的最大障碍之一是语言。知识资源平台在中文社科期刊的翻译及海外传播方面再次发挥了作用。2016年,中国知网启动了“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JTP),在社科领域遴选出6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进行选文和翻译推广,为提升社科期刊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社科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不足
尽管取得了以上重要进展,但与科技期刊对比,社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依然较低。
一是外文社科期刊规模偏小。考虑到语言因素,外文刊仍是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和提升国际传播力的主要形式。与科技期刊相比,我国外文社科期刊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截至2021年底,国内主办的持有CN号的英文(含双语)科技期刊559种,占科技期刊总数(5088种)的10.97%,而至2022年3月,持有CN号的外文社科期刊51种,仅占国内社科期刊总数(2688种)的1.9%。
二是外文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较弱。2022年,中国SCI期刊总量235种,其中137种进入Q1区[9]。据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在2023年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披露,2018至2022年,我国国际学科排名进入Q1区的科技期刊增加了99种,学科排名居于前5%的增加了45种,排名学科前三的增加了28种。其中,15种期刊学科排名位居第一,4种期刊进入全球百强[10]。相比之下,社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小得多。截至2021年,仅有11种SSCI期刊、2种A&HCI期刊,其中持有CN号的英文社科期刊只有2种。
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之所以滞后于科技期刊,除了前文提到的意识形态、议题设置、语言文化三大障碍,在期刊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还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实际困难。
1.经费不足
国家有关部门对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支持力度远大于社科期刊。2013年,由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累计资助了310种英文科技期刊。2019年,中国科协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在2019年11月公布的第一批入选项目中,英文刊114种,占全部入选期刊280种(不含5个集群化试点项目)的40.71%,所获资助资金总额在8000万元左右。
相比科技期刊,社科期刊在走出去方面得到的支持力度要小得多。2010年,全国社科规划办启动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对象包括外文期刊。据有关学者统计,截至2023年9月,共21种英文社科期刊获得41次资助,每刊每次资助按40万元计。13年来,英文社科期刊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得到的资助不过1600多万元,仅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经费的1/5。
2.评价不足
社科领域在开展学术和人才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内几大期刊评价机构评出的中文核心期刊名单,也有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认可SSCI、Scopus收录期刊。国内主办的外文社科期刊大多数尚未进入国内期刊评价机构的评价范围,从而导致外文社科期刊缺乏优质稿源,难以提高质量,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同时,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隔阂,国内主办的外文社科期刊很难进入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数据库。可以说,国内外文社科期刊受到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外SSCI期刊的双重挤压,在学术评价中认可度低,处境尴尬。
3.刊号不足
创办外文社科期刊,扩大外文社科期刊规模,仍是提升中国学术和中国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相比科技期刊,申请持有国内统一刊号(CN)社科期刊,不论是中文刊还是外文刊都有较大难度。据统计,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共批准新创办58种期刊,其中中文刊15种,英文刊43种,但43种英文刊中科技期刊占了40种,社科期刊只有3种。没有CN号,使得多数社科英文刊无法申请有关部门的期刊项目资助,也很難进入国内主流期刊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
4.平台不足
虽然中国知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国内知识资源平台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较大影响力,但仍然无法与国外学术出版商的平台匹敌。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大多数英文社科期刊都选择与国外学术出版商合作。如中国社科院15种英文刊,只有2家期刊没有选择与国外机构合作。《中国与世界经济》创刊于1993年,前10年自办发行,刊物影响力提升缓慢,2003年与威利合作后国际影响力提升很快,2006年就进入SSCI。
但国内外文社科期刊借助国外出版商的平台传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一是办刊经费的外流。在国外平台上每发表一篇文章,期刊编辑部就要向外方支付1000美元左右的费用,从而加剧了外文刊的经费困难。二是在选题和内容上受到限制。一些合作的国外出版商会对期刊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审查,要求编辑部修改甚至撤换所谓“敏感性”较强的文章。
5.人才不足
人才是办好学术期刊的关键。高水平的外文社科期刊编辑人员需要懂学术、懂编辑业务、懂外语,这样的人才本来就稀缺。办好外文社科期刊需要高层次人才,但多数外文社科期刊编辑部条件有限,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办刊工作。因此,外文社科期刊面临的人才困难比中文社科期刊更加明显。
四、有效提升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1]。这给社科期刊界提出了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也是社科期刊提升国际传播力的过程。考虑到社科期刊在对外宣传方面的重要价值,有关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共同支持社科期刊提升国际传播力。
1.保持定力,找准定位
办好外文社科期刊,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力,应当明确定位,增强自主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以防被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就是提升中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过程,其目标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中国学术的话语权”[12]。提升社科期刊影响力,要能“对西方理论产生冲击”,要“对世界范围的学者的思考有所启发”[13]。社科期刊在对外传播中,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前提下,也需改进传播方式,注重传播效果,选择中外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用国际学术界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话语体系进行传播,避免自说自话。实践证明,扎根中国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是目前实现中国社科期刊走出去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优化外文社科期刊的刊号(CN)供给
“中国机构主办或编辑的英文社科期刊是中国进行对外传播、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学术平台,也是向世界贡献中国原创思想和话语、展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4]外文刊的规模是其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体现,而目前持有CN号的外文社科期刊数量偏少,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并不匹配。出版管理部门应优化外文社科期刊和双语刊的刊号供给,增加外文社科期刊的数量和规模。除了新办外文社科期刊,对已经办出国际影响但仅持有ISSN号的外文社科期刊也可考虑给予刊号支持。
3.增加外文社科期刊经费
相比科技期刊,社科期刊普遍缺乏创收能力,外文社科期刊需要更多经费,在办刊经费方面更加困难,亟须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在国家层面,有关部门和全国社科工作办可参考“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做法,更好发挥国家社科基金作用,对外文社科期刊加大项目资助力度,支持外文社科期刊提升国际传播力。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也要进一步重视外文社科期刊,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资助标准。此外,还要改革外文期刊经费管理,建立符合外文刊特点的经费管理制度。如增加“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科目,用于支付编辑人员出国及赴港澳台、外国专家来华及港澳台专家来内地开展办刊合作与交流的费用等。
4.完善外文社科期刊评价机制
国内各主要学术期刊评价机构要尽快将国内主办的外文社科期刊纳入评价范围,让更多外文社科期刊获得核心期刊地位,以吸引更多优质稿件。同时,打通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进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数据库,如SSCI、ESCI、SCIE、Scopus目录的期刊,在国内期刊评价或学术评价中认定为核心期刊。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制定学术评价核心期刊目录时,也应当将国内主办的优秀外文社科期刊纳入。
5.解决社科期刊翻译难题
提高翻译水平是提升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一要借鉴国外学术出版商的经验,用好社会资源。二要发挥学术传播平台作用,由平台协助英文期刊做好翻译工作,协助中文期刊做好目录、关键词、长摘要的翻译工作。三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机器翻译水平越来越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解决社科期刊的翻译难题。
6.打造自主的国际学术传播平台
从长远看,“造船出海”是提升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必经之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有关部门出台建设国家级的国际学术传播平台,这是不少学者的主张。二是做大做强现有的知识资源平台,包括商业化的学术传播平台,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以及公益性学术传播平台,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笔者认为,应当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和监督下,选择若干社会责任感强、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的不同类型的知识资源平台予以重点扶持,打造中国自主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网络学术传播平台,承担服务中国学术和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重任。
7.加强外文社科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没有高层次的办刊人才,办好社科期刊和外文社科期刊、提高社科期刊国际传播力就成为一句空话。办刊单位一方面要重视期刊工作,提高编辑人员的地位,解决编辑人员关心的待遇和发展等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外文期刊编辑部工作;另一方面,要稳步推进社科期刊办刊体制改革,学习借鉴科技期刊办刊经验,按照市场化、集约化方式运营外文社科期刊,解决现有办刊体制下期刊编辑人员边缘化问题。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需要管理部门、办刊单位的决心、信心和智慧。
五、结语
社科期刊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学术、中国思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社科期刊与科技期刊在政治性、意識形态性、民族性、文化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应当客观看待当前社科期刊走出去的现状与不足,增强信心,保持定力,扬长避短,谋定而后动。针对社科期刊在走出去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有关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要予以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共同帮助社科期刊走出困境,开创新局,更好地承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方面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 王学武,刘莉,刘若涵,等. 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国底气在哪里?[N]. 科技日报,2023-11-29.
[2]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2022-04-26.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5] 张慕华. “弘扬本土文化”与“建立学术自信”: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质与出路[J]. 传播与版权,2015(11):29-31.
[6] 刘意,文庭孝,武强. 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研究综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5):601-612.
[7]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EB/OL]. (2023-03-20)[2023-11-06]. http://casses.cssn.cn/kycg/202303/t20230320_5614234.shtml.
[8] 王会. 网络环境下中国学术期刊提升国际传播力的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51-54.
[9] 张楠. 5163种,《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发布[N]. 中国科学报,2023-11-30.
[10] 王学武,刘莉,刘若涵,等. 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中国底气在哪里?[N]. 科技日报,2023-11-29.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2] 许佳. “学术期刊发展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综述[J]. 东北亚论坛,2013(4):120-121.
[13] 徐思彦. 也谈学术期刊国际化问题[J]. 云梦学刊,2004(4):19-20.
[14] 李存娜. 中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新时代十年:回顾与展望[J]. 科技与出版,2023(11):1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