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2024-01-11王珊珊
王珊珊
摘 要: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重任。应用型民办高校应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学识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文章分别从学校、教师、企业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从建立管理机制、制定认定细则、明确“双师型”教师职责及考核办法、制定奖励政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引进学科带头人、组建教师队伍、加强实践培训、深化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详细论述了电气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应用型民办高校 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源和主体力量。随着一批高等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地方高校办学定位随之明确。如今,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民办高校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它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如此,教师作为育人主体,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更加需要一支有专业教学素养、工程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1.1 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约束,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却往往只注重理论学术知识的灌输,教学方法守旧,忽略了课堂与工程实践的联系;而新引进的企业高素质人才,虽然现场工程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但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师岗前训练,而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
1.2 工科专业教师实践经历欠缺
在工程类的工科专业中,以电气专业为例,该专业是普通本科院校一门工程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培养的是具有工程技术基础和电气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电气类教师普遍缺乏较长期的工程实践经历,教师的课程讲授仅仅停留在书本的理论教学上,存在和电气领域工程实践、科研、生产等脱节现象。
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2.1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早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文件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对于地方民办高校,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校顺应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需求。
2.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上手快、适应强、能够解决现场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关键就是在高校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2.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民办高校的转型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更新升级,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也在不断改革中向前推进。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参与者,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民办高校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3 应用型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以工程实践性较强的电气类专业为例来说,其也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应用型民办高校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通过各种制度建设、教学能力建设、培训、寻求企业多渠道合作等手段,不断提升高校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层次和水平。
3.1 学校方面
民办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部分,肩负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学校能够拥有一支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应从上层出发,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应的管理机制,激励广大教师自我提升,积极转型。
3.1.1 建立相应的“双师”管理制度
若要加强对“双师”队伍的管理,首先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我校吉利学院为例,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竭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大学,学校出台了《吉利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吉校字[2021]127号),同时成立“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人力资源部、教务处及相关各二级学院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开展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考核、建设、培养等管理工作。学校每年第二季度对我校专任及兼职教师进行“雙师”资格申报及认定工作,并对通过认定的“双师型”教师颁发认定文件。
3.1.2 制定“双师”认定细则
学校是教师队伍管理的主体,应制定详细的“双师”认定细则,定期开展对“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例如我校《吉利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中明确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条件、认定程序、教师职责、培养措施、管理规定等内容。对于专、兼任“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不仅是对青年教师向具有工程经验的应用型教师积极转型的鼓励,也是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积极推进。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民办高校成功转型。
3.1.3 明确“双师型”教师职责内容及考核办法
学校在制定相应管理机制和评定细则的同时,还应明确“双师型”的教师应肩负的教学责任。例如“双师型”教师应积极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横向课题研究、企业培训等工作,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另外,“双师型”教师应接受定期考核,以考查教师阶段性的工作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从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3.1.4 制定奖励政策
在制定“双师型”教师评定细则的同时,应同时明确对参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如给予成功评定的教师颁发认定证书或发放奖金;为“双师型”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时给与一定的课时补助或教学任务量抵扣;在职称评定、教学评优等环节,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选送“双师型”教师参加职业素养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有效推动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3.2 教师方面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实践型人才,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直接参与者,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素养,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本行业及岗位的发展需求,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快速适应企业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3.2.1 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学团队是师资力量发展的纽带,以教学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是缓和教研矛盾、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和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则是建立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实践能力突出、科研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教师队伍。
3.2.2 选聘学科带头人
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必然要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带头人指引。学科带头人体现较高的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教学成果、工程素养,是学科发展的领头羊。我校汽车工程学院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优、专业能力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同时还聘请吉利集团及行业内的高层次专家学者30余人作为学院兼职教师团队,带领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从而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2.3 潜心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教师自身来讲,首先要端正职业态度,认真备课,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做好课堂设计,以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以赛促教,学习百家之长,实现自我提升。积极参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在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2.4 产、教融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想要建设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还需要加强其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促进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一批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完成实践训练,教师借助学校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学习企业方丰富的现场经验,整合工程实践案例,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产学合作教育,提高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成为一支真正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3.2.5 多元化渠道扩充本专业“双师”教师队伍
以电气专业为例,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团队输入新鲜血液。例如从企业引进一批在电气控制领域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从事专业课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聘请高校名师、企业专家等作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鼓励外聘专家在参与课程讲授、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专业沙龙等,起到一专多能的作用。
3.3 企业方面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依托企业平台,为校企产、教、学协同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企业方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企业方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教师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将优秀的工程实践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反哺教学过程,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也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发展。
3.3.1 充分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由企业方提供现场培训机会和顶岗实践机会,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自身阅历,提升教學技能。
我校汽车工程学院与领克汽车成都基地合作开展“春雷计划”双师培训已进行至第六期,学院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入企历练,领克成都工厂为每位历练教师指定企业导师进行技术辅导。期间教师们不仅了解了很多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及生产设备,也跟着导师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技能经验,为开展应用型教学打下扎实基础。
3.3.2 结合校企实际需求,企业方可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向高校提供横向课题研究机会,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加强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使“双师型”教师在实践培训中既获得了科研机会,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科研成果的转化又促进了企业的长效发展。
4 结语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手段,也是其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本文分别基于学校、教师、企业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详细从建立管理机制、制定认定细则、明确职责及考核办法、制定奖励政策、提升教学能力、引进教学带头人、组建教师队伍、加强实践培训、校企合作研究横向课题等多种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总览图见图1),论述了以电气专业为例的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科学研究水平。
应用型民办高校只有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学识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备在企业实践基地指导专业实践操作、传递最新技术方案,在学校讲授理论知识、夯实学生基础的“双师”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应用型民办高校电气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项目标号:XJYX2022C04)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二批项目《机器视觉“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践》(项目编号:220900405080345)。
参考文献:
[1]汪洋,姚健,莫名月等.民办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改革与发展,2022(11).
[2]张平,邬德林.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22(10).
[3]王莉.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2).
[4]朱少义,郭凤.“1+X”证书制度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2(02).
[5]国秀瑾,赵晶,王强.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量化分析[J]科技风,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