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思考与实践
2024-01-11刘文杰
刘文杰
摘 要:为了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作用,助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发展,探究课程思政融入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从交通强国建设角度出发,阐述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思政元素融入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对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思政建设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均对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政策[1,2]。而在交通强国的建设中,动力之源在于创新,创新之路依靠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应该积极围绕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紧跟交通强国规划脚步,准确定位交通特色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为交通强国建设持续培养科技人才[3,4]。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5]。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必须遵循课程自身的运行规律,根据学科的不同和课程的个性差异,找准契合点,建立生成性关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6-9]。
“智能交通系统”为南通大学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引导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使其主动自觉地在“交通强国”战略号召下投身于祖国的交通事业建设,对提高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和思想认识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有必要以交通强国目标为引领,从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探索“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思政建设,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交通人才。
2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现状
2.1 课程教学及师资队伍现状
南通大学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于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安排在交通設备与控制专业本科生的二年级下学期,是三、四年级专业课教学的先导课程,对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和开展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知识背景的特点,而传统知识授课体系保守,教学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多元化和交叉性需求,因而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用课程组形式建设“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共包含4名教师,均为博士学历,其中副教授两名,讲师两名,共负责3个班级的教学。从教师水平梯度来看能够较好满足教学需求,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注重知识传授,对思政教育引领的认识不足。在课程思政元素挖局方面,存在挖掘不够深入,没有系统的、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因此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2.2 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在南通大学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属于专业选修课,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课程论文形式考核,考核形式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个别学生不重视可能会影响和感染其他学生,导致学习氛围变差。学生的不重视还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积极性,教与学的效果都会受到不利影响。并且,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压力增大的环境下,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了一些偏差,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盛行,理想信念淡漠,社会责任感不强,导致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明显不足。长此以往,不利于对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展开。
综上所述,合理优化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进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及定期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3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改进措施
3.1 强化育人目标,以学生为导向
课程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改革实践的首要任务是重新塑造科学、有效的课程目标。为此,充分将课程思政与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目标相结合,增加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并能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规范,履行责任。思政元素的挖掘遵循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特点,立足于书本内容及深入章节,融合前沿技术及时事政治挖掘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有据可循、有章可依、趣味生动、润物无声。
3.2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为系统地挖掘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思政元素,形成思政教育合力,根据作者近几年对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教学认识提出以交通强国为引领,协同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注重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主线的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教育的主线当中,实现齐头并进、协同育人的效果。以“交通强国”建设为核心理念,引领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交通强国”相关理念为指导,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杜绝“空泛无实”的思政教学;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优选教材,定期收集学生反馈意见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优秀的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非常正面的促进作用。因此优选教材对对教与学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首先,由于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迅速,系统迭代速度加快,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对智能交通系统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变化,因此需要尽可能选择近期出版或经过修正的再版教材。这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到更前沿的科技应用场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此外,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将与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并添加一些生动的例子或案例,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增强知识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定期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手段和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4 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4.1 融入思政元素,开展价值塑造
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并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植入到智能交通系统教学内容当中。根据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交通强国为引领,可以从我国交通特色和文化传承中寻找与交通规则和习惯相关的生动故事,从我国优秀交通发展历史成就中寻找与交通强国相关的重点工程项目,从我国近年取得的与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科技创新中寻找影响交通强国发展的重要革新技术等。将这些丰富生动的思政素材融注入到智能交通系统授课内容中,推动思政教育与智能交通系统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善用专业教育阵地推动思政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良好德行的共同发展。
4.2 融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教育成效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促进思政教育融入智能交通系统的教学过程,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活跃智能交通系统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提供更多的契机。为此,可以充分利用成熟的多媒体教学策略,将生动的思政教学资料,如交通强国背景故事、现代交通成就和与重要交通技术革新成果等,将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等以更直观的方式引入并呈现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进思政教育在专业课堂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在课堂提问与讨论环节中采用开放性沟通的形式,让学生就“工匠精神在自身专业上是如何体现的?”“在交通强国背景下,如何立足本专业践行使命担当?”等“专业+思政”模式的问题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思政教育深入融合到专业课的授课过程,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4.3 融入时政热点,激发学习动力
在智能交通系统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近期的国内外时政热点新闻,将这些新闻与智能交通系统课程进行关联结合,以新闻热点为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交通强国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内容,以便更好地吸收和汲取思政理念。例如近期以ChatGPT为首的大语言模型正逐步也必将改变未来的工作方式,将对许多行业带来改变,围绕ChatGPT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展开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所学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应用,使智能交通系统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提升便利程度。以此来帮助学生将智能交通系统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等联系起来,加深创新精神的理解,进而激发同学们夯实基础、奋发向上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4.4 “小课堂+思政”,激励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化理解记忆等作用。为实现该目标,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小课堂”。由教师指定题目,再由分组学生课后收集题目相关材料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制定题目时注意思政元素的融入,例如“担当使命,探索创新——北斗导航系统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大国工匠,精益求精——中国高铁发展历史” 形成“小课堂+思政”题目模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吸收思政元素,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形成专业与思政教育的合力,深化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从而激励同学们主动探索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4.5 强化过程考核,优化考评机制
大学专业性课程多数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活动等的考核,因此无法全面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有效评价。同时,就智能交通系统课程而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且单一的评价机制也不利于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随着新时期大学课程目标的发展,考评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为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从多角度优化考评机制。首先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分值占比由3:7调整为5:5,加强过程考核。在平时成绩的50%中,将考核内容细化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与思政表现两个维度,以“小课堂”上学生就智能交通系统中某一领域问题进行深度讲解分析等多元化且极富灵活性的方式进行考查与评价。由此,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政素养的提升。
5 结语
本文以“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思政为对象,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该课程的现状,对智能交通系统专业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以交通强国为引领,以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等课程思政元素为抓手,将与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案例融入专业课程。以良好课堂氛围和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良好成效,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和立德树人目标。
基金项目:2022年度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項目(项目编号:2022A18),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编号:JGKT22 B047)。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Z]. 北京: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9.
[2]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Z].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21.
[3]赵品晖, 任瑞波, 王晨龙等. 交通强国目标导向下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J]. 中国水运, 2022, 730(08): 34-37.
[4]蒋玮, 沙爱民, 肖晶晶等. 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交通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 195(04): 77-80+109.
[5]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6]齐贵云.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J]. 高教学刊, 2023, 9(08): 185-188.
[7]张红伟, 张杰.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探赜[J]. 中国大学教学, 2022(06): 71-80.
[8]杨玉浩. 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型初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01): 115-119.
[9]孙家庆,房朝阳,杨玚等.交通运输类专业“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2022,39(03):33-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