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新能源汽车中的中国故事
2024-01-11张婧梅许永红
张婧梅 许永红
摘 要:为了在新能源汽车实践课程中更好地融合思政教育,从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对其进行改革。考虑到课程的特性及其在车辆工程专业中的核心地位,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确保教育质量和方向,深入探索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比亚迪、宁德时代和造车新势力为教学案例,确保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构建集成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使教育内容更为丰富。结合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化对社会、人生、职业的理解,真正实现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 新能源汽车 中国故事 产教融合 教学案例
1 实践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教师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程的关键,我们需要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专业课教师需要建立自觉的思政意识,并具备思政素养。专业课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大思政背景之下,专业课教师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能够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深挖课程和教学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刻苦钻研精神、创新精神、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等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形成"三全"育人新机制[1-2]。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全面推动所有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战略行动”,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估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将团队协作、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并贯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使思想和精神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最终形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3]。实践教学是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专业课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多为直接的经验,但也常常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并往往与课外教学形式相伴随,含实验、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查、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载体。
2 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
作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承载着缓解石油资源短缺压力、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着整车性能,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能源汽车”课程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动力电池充电技术、电动机以及控制技术等。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比亚迪汽车和宁德时代为教学案例,通过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从空白,到跟跑,再到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领跑世界,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4]。
首先,通过结合课程思政的内容,优化思政元素,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设置实践性内容,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在分组练习中让他们学会相互交流学习。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使他们达到了团队协作的思政目标。其次,可以通过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思政元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多角度、多角色的思考分析,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探索的创新,同时更好地融入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最后,通过宏观意义上的思政元素,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具有大局观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塑造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物[5]。表1为融入思政元素的动力电池授课知识点。
3 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
3.1 比亚迪:自主创新、奉献精神、工匠精神
在2023年8月9日,比亚迪公司迎来了一个重大的里程碑: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深圳的工厂正式投产,这使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成就的汽车制造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比亚迪的新纪录,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向全球展示其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象征。
在文化传承的话题上,比亚迪作为一家将中国文化深植心中的汽车公司,实际上从车辆的命名就已经开始展示这一特点。比亚迪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其车型设计中,展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品牌价值。透过比亚迪的品牌设计,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它如何巧妙地在现代车型中展现古典的华夏韵味。从命名、色调、造型到声音,都是设计师们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精心挑选和融合的。
3.2 宁德时代:科技创新、技术先行、绿色零碳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并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宁德时代在上下游业务中持续扩张,已全面覆盖关键节点。在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话透露了对新能源电池的广阔视野,“无论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还是储能的,都将迎来电动化的时代。”作为全球顶尖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正通过其不断创新的技术展示电动领域的可能性。从国际视角看,随着欧盟的新政策和法规,全球正迈向低碳未来;从国内角度看,“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3.3 新势力造车:敢为人先、狂人精神、敢于创新
理想汽车,是一家位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专注于豪华智能电动汽车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理想汽车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研发,理想汽车显著地降低了电动车的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同时还确保了车辆的安全性和配置的高端化。
蔚来就以用户为核心,希望构建一个围绕汽车的社区,与用户一同分享生活的点滴,并为他们带来愉悦的生活方式。蔚来始终秉持其创始之初的理念,构建开放、多元和创新的企业文化。蔚来的全球化定位使其更注重构建多元、开放和创新的工作环境。蔚来始终坚守其价值观,那就是“真诚、关爱、远见、行动”。
威马汽车以“探寻人、车、自然的完美融合”为使命,彰显其人本主义的文化核心。威马汽车在产品研发初期进行了深入的用户调研,了解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进而推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如威马EX5和EX6。威马汽车应在其人本主义的文化核心之上,不断寻找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出色的体验和服务。
4 教学实施
4.1 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通过在线问卷,评估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团结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效果。借助腾讯问卷、超星学习和雨课堂平台,教师能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反馈,了解他们对专业理論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线下,主要通过访谈和课后技能实践分析,深入了解学生在新能源汽车学习中的成就感、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效果[6]。
4.2 产教融合多元化校企培养模式
坚持独特的教育特色,紧密关注产业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多到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中实习实践的机会。立足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的复合型培训,服务于行业企业发展。积极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和优质教育力量,以确保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需要相得益彰。主动融入产教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实业,为产业提供了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这种方式,努力激发整体教育活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以满足新时代的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4.3 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教学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让学生扮演教师,而教师则暂时成为学生,从而创新课堂氛围,激活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理论提倡学生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强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团队合作,鼓励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师生理解,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4.4 教师-学生-家长互动式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学生自评和教授和学生之间互评两种方式,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情感态度方面。让学生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和学校管理过程,提供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为出发点而实施的,帮助家长全过程全方位地体验和感受孩子的学习状态。家长督促学生,对授课老师也起着一定的督促作用,即家长既“督学”也“督教”,在无形中督促上课老师提前认真备课,减少课堂上的随意性。此外,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这不仅可以评估他们的学习表现,还能培养其批判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校管理,这为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同时也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课程内容严谨、有深度。
5 结束语
习总书记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即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强调了青年在实现“中国梦”中的核心地位。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守真正的价值,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将他们塑造为富有家国情怀的专业人才。通过将思政内容与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确保学生的思想成熟与专业技能并行提升。利用课外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持续与行业及产业链接,既能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解,又能培养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情和责任感,培养一批勇于创新、有使命感、愿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人才。
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2年校内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立项编号:DJKTA202205)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2 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2GJZD03)。
参考文献:
[1]程岩.“课程思政”在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中教学应用——以电动汽车下电与上电安全操作为例[J]. 时代汽车,2022(24):97-99.
[2]李晓华. “大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J]. 时代汽车, 2023 (16): 93-95.
[3]游志平.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汽车测试报告, 2023 (11): 127-129.
[4]向瑾,白云蛟,杜晓斌. 课程思政视域下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汽车实用技术, 2023, 48 (02): 180-183.
[5]郑焱,张丹,杨军等.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新能源汽车课程为例[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07): 114-116.
[6]张红光,陈巍,王焱等. 课程思政与汽车文化中的中国故事[J]. 时代汽车, 2023 (10): 55-5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