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视角下物流企业基于战略效率提升的韧性培育研究

2024-01-11谢泗薪赵丽华赵淑琪宋晨荷胡诗琪

物流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韧性经济带长江

谢泗薪,赵丽华,赵淑琪,宋晨荷,胡诗琪

XIE Sixin, ZHAO Lihua, ZHAO Shuqi, SONG Chenhe, HU Shiqi

(南通大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全线推进的经济开放带以及绿色生态开拓的先行示范带,战略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物流发展特征尤其明显。无论是物流效率提升、绿色物流发展还是物流韧性增长,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在绿色经济视角下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企业的战略效率,据此研究追求效率提升的物流韧性培育之道,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1 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战略效率与韧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物流战略效率与战略差异度

面对疫情后期的新特点和新挑战,长江经济带物流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整合资源,重新“洗牌”,努力寻找和高效利用物流战略效率的影响因素,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韧性与竞争能力,构筑全新的绿色生态优势。为此,本文将物流战略效率界定为物流企业在绿色生态战略实施中所付出的成本消耗跟所获得的战略效果的比率。战略效果与战略目标越接近,其物流战略效率就越好,物流发展韧性也就稳健增高。而高韧性的物流企业面对危机时具有更强的抗打击能力,能迅速适应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

与之相应,战略差异度反映的则是物流企业战略在具体执行中的偏离程度。战略效果与战略目标偏离越大,其物流战略差异度就越显著,物流发展韧性也就相应下滑,物流经营风险便会愈来愈高。

1.2 相关文献综述

针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陶宇实证探究了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提出加速产业结构转型、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增强环境保护力度等系列建议[1];宋雅晴采用Super-SBM 模型和Malmquist 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据此探讨绿色经济效率的收敛性,发现技术进步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力[2]。

针对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王强从经济社会发展、物流发展现状、物流发展基础、物流市场需求、物流供给能力和绿色发展成效6 个维度展开实证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样本区间内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3];梁雯运用三阶段DEA 模型进行物流效率时空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发展水平出现差异化状况,且在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中,产业结构对区域物流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4]。

针对物流效率,于倩将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作为投入变量,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物流效率的投入产出模型,指出“互联网+”场境下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战略效率[5];吴梦竹以物流效率为研究对象,探索智能时代下区域物流发展效率的评价方式、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6]。

针对物流韧性,余金艳认为物流韧性是指疫情冲击下物流系统回归、反弹到冲击前状态或路径的能力,其核心在于物流自我恢复的速度与程度[7];金凤花研究提出物流韧性是指物流系统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为保持与原来相同的功能和地位而排除干扰与业务重组的生态能力,是物流系统能够承受环境波动冲击或市场动荡变化而不丧失其有效分配资源的自适应能力[8]。

2 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战略效率与韧性培育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借鉴国内优秀学者成熟的研究成果[9],运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线性规划模型对绿色经济视角下长江经济带物流战略效率与韧性培育展开实证分析。投入指标选取物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数、运输里程及能源消耗量,产出指标选取货运周转量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增加值。

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2021 年《中国物流年鉴》和长江经济带11 省市的地方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从相关省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统计公报中补齐。

2.2 实证结果及评价分析

在此,先采用DEA 模型把物流企业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转化为物流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从而测算出长江经济带11 省市2016—2020 年的物流战略效率,并进行排序,如表1 所示。

为了直观对比分析长江经济带11 省市五年来的物流战略效率变化值,特绘制如图1 所示的条形图。

图1 2016—2020 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物流战略效率图

由表1 和图1 可知,上海、江苏、江西物流战略效率平均水平最高,都超过总平均值(1.100),说明在疫情冲击下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生产恢复相对较快,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贡献最大;安徽、贵州、浙江、湖南的物流战略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效率平均值皆高于1,说明物流发展韧性尚可,物流基础设施能基本跟上绿色物流发展的步伐;云南、湖北、重庆、四川的物流战略效率平均值则皆小于1,位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物流发展韧性亟待提升,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的推动明显不够。

进而按照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个版块,分别计算下游(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中游(湖南、湖北、江西) 和上游(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2016—2020 年物流战略效率的整体平均值,据此绘制如图2 所示的曲线图。

图2 2016—2020 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物流战略效率图

从图2 可知,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地区物流战略效率除2018 年略有起伏外,整体波动平缓,但效率水平明显低于下游地区;下游乃长三角黄金区域,物流战略效率最高,特别是上海与江苏一直稳居前茅,说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物流发展环境最好,物流韧性自然也相应最强;中游地区物流战略效率次之,说明江西、湖南这几年物流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了较大的物流韧性增长潜力,然而湖北却排名倒数第三,拖了后腿,尽管湖北属于南北交通枢纽,水路条件优越,但其物流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业已成为阻碍物流效率提升的最大阻力;上游地区垫底,说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效果尚未充分展现,物流企业基于战略效率的韧性提升不尽人意。

3 绿色经济视角下基于效率提升的物流韧性培育四策略

3.1 推动物流业数智化转型,提高绿色服务效率

当前,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应从绿色经济发展视角,建立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物流决策流程,围绕节能减排,实现降本增效;同时通过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推动物流业数智化转型发展,促进物流企业不断完善数智化管理体系,加强数智化技术在物流业务各节点上的应用及创新,确保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和战略互动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藉此培育物流发展韧性,提高绿色服务效率。

3.2 加强生态布局,提高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效率

当前,长江经济带应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生态布局,积极通过纵横双向开拓来大力发展物流绿色业务,凭借低碳战略主动出击,培育物流发展韧性;同时推行数智化优惠政策,增强上游长三角地区三大都市圈的辐射效应和引领功能,带动中下游地区的绿色物流发展;在此基础上打造牢固的数智化供应链,瞄准海外市场,提高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效率。

3.3 兼顾高端物流与低碳发展,打造韧性供应链

面对疫情后期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长江经济带物流企业应聚焦绿色发展目标,一方面围绕“低碳+物流”创新绿色物流产品和服务方案,与客户共建韧性物流网络;另一方面运用数智化技术,深耕集成式高端物流市场,从物流时效、价格、安全三个维度打造韧性供应链。

3.4 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发展韧性

鉴于物流专业人才难以满足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前应一方面促进和支持物流企业与高校物流专业开展深度合作,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绿色物流第一线培养一批兼具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物流人才,丰富人才储备,夯实发展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制度创新,吸纳海内外物流专业人才加盟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发展工程,推进数智化物流团队建设;同时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健全人才激励措施,增强人才发展韧性,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腾飞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韧性经济带长江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