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罐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湿阻肺证)患者临床观察*
2024-01-11马海霞廖媛嫔罗春梅曾吉祥郑娟霞
马海霞 廖媛嫔 阳 扬 罗春梅 曾吉祥 郑娟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安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的是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临床上以咳嗽、伴或不伴咯痰和胸痛为主要症状[1],常见证型为热犯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2]。CAP 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治疗失败率、病死率均较高[3]。2016年,我国CAP的发病率为7.13/1 000人年,发病率随年龄变化且呈现出U型分布,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造成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负担[4]。现代医学临床多采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虽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各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或毒性,尤其慢性病体弱者耐受性差,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引起各类不良反应,如呼吸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等[5]。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基于循经辨证理论,运用火龙罐干预CAP(痰湿阻肺证)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1]制定。中医痰湿阻肺证诊断标准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 修订版)[2]确定。2)纳入标准:年龄18~65 周岁;符合CAP 中西医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3)排除标准:重症CAP 者;具有精神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者,特殊用药史及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等者;过敏体质及对艾条过敏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活动性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影响病程者;患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4)剔除与脱落标准:病情突发危重,依从性差或自行退出者。
1.2 临床资料 样本量根据文献[6]测算。选取2022年12 月至2023 年4 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CAP(痰湿阻肺证)患者7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龄(58.74±13.53)岁;病程(3.17±1.15)d;吸烟史者28 例;饮酒史28 例;糖尿病者26 例,高血压者25例,冠心病者30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3.89±12.84)岁;病程(2.94±1.14)d;吸烟史者26 例;饮酒史24 例;糖尿病者29 例,高血压者27例,冠心病者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1],包括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和病室环境、病情观察、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火龙罐疗法,选取肺部投影区、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施罐。操作方法:1)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火龙罐疗法的功效、配合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以取得其主动配合;同时检查患者的背部、胸部、双手手臂部位的皮肤情况,协助患者排空二便。2)选择大小合适、罐口完好无损的火龙罐(备案号:闽夏械备20180337 号)以及长度适宜的艾条(深圳市圣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2205015001),将艾条插入火龙罐中。3)点燃艾条,火苗对准艾条中心,防止烧到罐口。4)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或俯卧位,体位以舒适、可充分暴露施罐部位为原则,在施罐部位涂抹好按摩膏或对症的精油。5)待艾条全部点燃,用手掌检查罐口温度适宜后,先用手掌小鱼际碰触皮肤后落罐,交替运用揉、拨、按、刮、碾、熨、震、点等手法。按照从肺部投影区到肺经循行部位,从中府到少商进行操作,重点扣点大椎、肺俞,在列缺、尺泽、太渊等要穴上进行点法穴位刺激;操作强度由轻到重,以患者可接受范围内为准。6)操作过程中保持安静,密切观察患者施罐部位的皮肤情况以及多询问患者的具体感受,防止皮肤破损和烫伤。7)操作后做好患者的保暖护理,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如指导患者适当饮用温开水,且在治疗4 h内不碰冷水等。8)治疗以患者局部皮肤红润、微微出汗为度,时间约为30~40 min/次。每天1 次,每周7次,1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1.4 观察指标 1)咳嗽症状积分[7]:用于咳嗽程度和疗效的临床评定,进行相对量化的症状评分。包括日间咳嗽症状和夜间咳嗽症状,每部分按照咳嗽程度不同划分为0~3分,4个等级,反映了患者咳嗽的频率、强度以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状况,分数与症状情况成正比。治疗前后各评价1 次。2)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8]:包括身体健康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1~7 分代表生活质量较差至较好。各领域问题的平均分为该领域得分,总分为3 领域之和,总分3~21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治疗前后各评价1 次。3)中医证候评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 修订版)[2],按症状的无、轻、中、重程度,将咳嗽、咯痰、气短、纳呆、胃脘胀满或腹胀分别计0 分、1 分、2 分、3 分。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咯痰、气短、纳呆、胃脘胀满或腹胀的变化情况并评分,舌象、脉象进行描述性记录,不纳入计分。4)炎性反应指标: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中性粒百分比(NE%)、降钙素原(PCT)。5)影像学资料观察指标:胸部CT 判定标准[10],参考《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初步编制及应用》。6)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开始干预后1 个疗程检测患者安全性指标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疹、水泡、烫伤等异常情况。采用自制不良事件记录表记录各异常情况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原因分析、相关处理措施及转归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版)[9]及咳嗽症状积分[7],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25.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行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日间咳嗽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和咳嗽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下同。
组 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日间咳嗽2.63±0.65 0.54±0.56*△2.56±0.56 0.99±0.34*夜间咳嗽2.43±0.85 0.60±0.78*△2.20±0.67 1.25±0.74*咳嗽总积分5.06±1.35 1.14±1.17*△4.76±0.81 2.25±0.68*
2.2 两组治疗前后LCQ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社会及总LCQ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CQ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CQ评分比较(分,±s)
组 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生理2.43±0.57 4.99±0.68*△2.43±0.70 4.20±0.70心理2.15±0.40 4.89±0.68*△2.07±0.45 4.16±0.55社会2.31±0.41 4.96±0.74*△2.23±0.48 4.38±0.48 LCQ总分6.89±1.10 14.84±1.91*△6.73±1.15 12.74±0.8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咳嗽2.4±0.63 0.71±0.43*△2.64±0.49 1.34±0.51*咯痰2.31±0.48 0.80±0.43*△2.26±0.52 0.85±0.69*气短2.00±0.41 0.53±0.21*△2.07±0.49 0.96±0.32*纳呆2.16±0.54 0.58±0.50*△2.19±0.65 1.09±0.58*腹胀2.01±0.44 0.43±0.23*△1.95±0.43 1.01±0.41*总积分10.87±1.16 3.06±0.88*△11.12±1.19 5.25±1.22*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各炎性反应递质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比较(±s)
组 别观察组(n=35)对照组(n=3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RP(mg/L)0.58±0.28 7.58±1.39*△56.21±7.15 13.72±1.40*WBC(×109/L)10.62±2.17 7.90±2.14*△10.62±2.03 9.40±1.24*NE#(×109/L)8.88±0.98 5.77±1.10*△8.88±0.81 7.46±0.58*NE%(%)87.09±10.20 58.51±10.79*△84.42±12.19 68.43±9.41*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6 两组胸部CT 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6。7 d 后复查两组患者胸部CT 改善情况,两组患者胸部CT 改善情况差别不大(P>0.05)。
表6 两组胸部CT改善情况比较(n)
2.7 安全性指标 两组均未出现任何皮肤瘙痒、红疹、水泡、烫伤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CAP 可归属于中医学“风温肺热”“咳嗽”等范畴[11]。外邪侵表,肺卫受邪,肺失宣降,气道不利,酿生痰浊,或外邪炼津为痰,痰浊壅于肺道,治疗以清热清肺、化痰止咳为主[11]。火龙罐具有温通调补的作用,其中“温”即以火攻邪,祛寒散滞;“通”即使经络畅通;“调”即调节脏腑,平衡气机;“补”即扶正祛邪,集推拿、刮痧、艾灸等为一体,运用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熨、烫10种手法的新型中医特色治疗法[12]。研究表明,火龙罐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咳嗽与气促症状,提高疗效[13-14]。
本研究在循经辨证理论指导下,以咳嗽症状量表、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血清炎性介质、CT 影像学为疗效评价指标。选择肺部投影区及手太阴肺经上的经络和腧穴为作用部位,所选穴位中,大椎穴属督脉,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该穴位具有清热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宣调肺气、强壮全身的作用。肺俞穴(肺之俞穴)是位于身体背部与肺部相关的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清热解表、理气宣肺,定喘止咳的功效。列缺(肺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配肺俞可宣肺止咳、通经活络、调节肺脏经气。尺泽(肺经合穴)可激发经气,调节肺脏,宣肺化痰;太渊穴(肺之原穴)可平喘化痰。将火龙罐作用于上述穴位,可有效刺激及促进艾炷有效成分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经络传导,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咳嗽、咯痰、咽痒等主要症状,亦能发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有巩固治疗效果和防止复发的作用[15]。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而LCQ 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火龙罐可有效改善CAP(痰湿阻肺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增加了疾病临床整体疗效。
在临床中,炎性因子的检测成为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的主要方法,PCT、CRP、WBC、NE#、NE%等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炎症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火龙罐治疗的患者CRP、WBC、NE#、NE%指标水平下降更显著,提示火龙罐疗法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加快消退炎症,显著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对肺部的损害,从而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其主要原因是与火龙罐疗法中艾灸的抗炎、改善肺通气功能、修复肺损伤、提高免疫力有关[16]。肺部CT 可全面反映肺部炎症吸收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炎症吸收率均为88.57%,说明两组干预方式在炎症吸收方面疗效相当,原因可能跟干预时间较短,影像学上改变不是很大有关。
本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证明了火龙罐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这是由于火龙罐独特的刮痧和走罐手法能够即刮、即消即化,有效避免了传统刮痧、负压走罐的疼痛感和可能引起的血淤栓塞[17]。此外,通过控制罐口温度还能够有效避免烫伤的风险。火龙罐疗法作为一项新型中医适宜技术,具有深受患者喜爱、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同时也能够体现护士工作的专业性。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火龙罐治疗CAP(痰湿阻肺证)患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研究仅为单一证型疗效观察,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针对其他类型的肺炎进行火龙罐干预,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以期形成CAP 火龙罐治疗规范。但本文在影像学上未进行继续追踪观察,因此后续研究应加强回访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