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陵静教授应用内外疗法综合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经验*
2024-01-28郭婷婷指导胡陵静
白 平 郭婷婷△ 杨 丽,2 指导 胡陵静
(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11;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是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干扰治疗进程并影响疗效。目前,常用的止吐药物主要通过阻断介导呕吐的神经递质来发挥止吐作用[1],如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以及糖皮质激素、非典型抗精神药物、苯二氮类、吩噻嗪类等,指南推荐按照化疗药物致急性呕吐的风险分级(高、中、低、轻微4 个等级)给予预防用药[2]。因每类止吐药物靶点单一、疗效有限,通常需要联合用药,我国对于CINV 的预防主要采用5-HT3 受体拮抗剂与地塞米松的联合方案,然而,仍有近30%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未能得到满意的控制[3],同时腹胀、便秘、眩晕等多种不良反应相应增加。中医在CINV 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内服药物还是外用疗法,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中医治疗CINV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价格也相对较低,因此已经成为治疗CINV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4-5]。
胡陵静教授是重庆市名中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在三十余载的中医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胡教授经多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出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可有效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有幸跟诊,受益颇丰,现将胡教授内外法综合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辨病溯源,明察病机
中医学中没有对CINV的相关记载,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呕吐”“反胃”范畴。《圣济总录·呕吐》记载“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景岳全书·杂证谟·呕吐》言“所谓虚者……必胃虚也”,可以看出“脾胃虚弱”为呕吐发生的重要原因。胡教授认为CINV 是继发于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特殊消化道反应,病因明确即化疗药毒损害,因肿瘤患者特殊的内虚病理基础,其病机演变较为复杂。化疗药物中医上可归为“药毒”范畴,属猛药峻药之列,药物毒性大,在抗击肿瘤的同时也会损伤脾胃之气,进一步加重机体虚损。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升降运动失常,胃气上逆可发为呕吐,同时气机运行失司则影响机体津液输布,导致痰饮、湿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又反过来阻碍脾胃气机升降,加重呕吐发生。肿瘤患者本就正虚邪实,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具有“热毒”性质的化疗药物可耗伤津液,伤及胃阴,胃失濡养,热毒亦可炼液成痰,痰阻中焦,均可致胃失和降;或毒邪寒凉伤中,损伤脾阳,致脾胃虚寒,寒饮内停,困遏中阳,脾胃运化失职;或由于肿瘤及化疗等治疗手段引起的患者焦虑、紧张等因素,导致患者情绪失调,肝失条达,疏泄失畅,横逆犯胃,或气郁化火,循经影响胃,使胃气上逆;或长期疾病导致脾肾功能受损,脾胃损伤,运化失调,痰湿内生,阻碍中焦,胃气上逆。这种复杂的病理演变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紊乱,升降失常,浊阴不能顺利下降,内部受损,寒热虚实相互交织于中焦,因此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浊阴上逆,引发恶心呕吐。本病病变脏腑在胃,与脾、肝、肾关系密切。
2 辨证论治,内外联合
《治法机要》指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医宗必读》中论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可见内虚为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胡教授指出,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究其根本是因虚致实,因实又复受药邪损害,致机体脾胃机能失常,故主张以扶正止呕为主兼以祛邪为治疗CINV 的基本原则。因患者病情不同,体质有异,病机有别,治疗时必须强调辨证施治,临床上以补虚健脾、和胃止呕为主要治疗原则,根据气血阴阳不足治以益气、养血、温阳、养阴,兼以理气、化湿、祛痰、化瘀、清热等。因CINV以正虚为根本,常多兼痰、湿、瘀、毒,故辨证分型时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无论何种证型,由于本病虚实夹杂的特点,治疗时应注意综合运用攻补两种治疗方法,以促进正气恢复为目标,同时辅以祛除邪气的方法来帮助抗癌。
CINV 作为一种多途径、多靶点疾病,机制复杂,单一的治疗手段效果往往欠佳,且化疗期间口服给药具有一定困难,而中医外治法对因化疗所致严重恶心呕吐的患者尤为适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将脏腑经络学说与中药作用相结合,药物由表入里的渗透吸收,中药和经络相结合后疗效可得到叠加和放大,可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进行整体调节[6-7]。胡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制止吐贴穴位敷贴治疗CINV,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止吐贴由《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合《证因脉治》丁香柿蒂汤加减组成,以半夏、生姜、丁香、柿蒂、党参、白术、苏梗等为主要成分,其中半夏、丁香温中降逆止呕,柿蒂专止呃逆,共为君药,生姜温胃散寒止呕,与君药相合,增强温胃降逆之功,为臣药;佐以党参甘温,益气补虚,白术健脾,苏梗理气宽中,共同达到胃气降呃逆自止。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半夏的有效成分半夏生物碱可阻断回肠上的5-HT3 受体与NK-1 受体发挥止吐功效,也能通过损伤肿瘤细胞DNA 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发挥抗肿瘤功效[8];丁香有效成分为丁香酚、乙烯丁香酚及黄酮衍生物等,动物实验发现,丁香对动物离体肠管收缩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丁香的降逆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有研究发现丁香可明显抑制胃排空,对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可发挥减轻腹胀、改善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9]。生姜中的姜烯酮和生姜酮是其主要成分,可以透过皮肤作用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活络作用能够促进人体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从而减慢胃肠道的蠕动。此外,生姜还具有强大的末梢性镇吐作用[10]。
胡教授在穴位敷贴治疗CINV时往往选择中脘、神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所谓“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是穴位近治作用的体现。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有和胃调中、调节脏腑功能之效。神阙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肠之效。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心包经的络穴,是心包经别走三焦经之络穴,通阴维脉而主一身之阴络,可峻疏三焦之气血,使中焦脾胃之气机“升降相宜”,有和胃降逆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专司胃腑病症,能调气机,助运化,降逆止呕等,是扶正固本之要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之功;结合临床辨证,多穴合用,共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穴位注射指向穴位直接注入小剂量胃复安,与中药穴位贴敷一样均通过刺激腧穴与药物作用双重发挥疗效。胃五行属土,为后天之根本,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同样属土,故足阳明胃经上的合穴足三里系土中之真土,为后天精华的根本。《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有言“合治内腑”,足三里穴是用于治疗腑病的要穴之一。足三里穴功效繁多,既善疏导胃气之枢机,理气消胀,又擅长调补脾胃和调理肠腑,从而较好地滋养机体的后天生化之源。因此针刺足三里可降逆和胃、扶正祛邪,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穴位注射是对穴位的直接刺激,强度较大,且西药胃复安止吐作用明确,故止吐效果见效快,但作用时间短。而穴位贴敷对穴位刺激强度较小,药物透皮吸收也需要一定时间,故起效慢,但疗效维持时间稍长。因此胡教授主张将二者结合,以求维持更好更长的治疗效果,并提出内外疗法并重的综合治疗模式,将中药、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三者结合发挥联合增效的作用。临床辨证需谨守病机,标本兼顾。
2.1 胃阴亏虚 症见呕吐反复发作或干呕频作、口咽干燥、饥不欲食、胃脘嘈杂,舌红少津、少苔、脉多细数。治以养阴清热、降逆止呃。方选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用药多以甘凉补益为主。可随症加味如石斛、芦根、枇杷叶、黄芩、黄连等养阴清热,川贝母、半夏等燥湿化痰。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对呕吐发作者给予足三里注射小剂量胃复安,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中脘、神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天枢、胃俞、梁门等穴位增强养阴和胃、降逆止吐之效。
2.2 脾胃虚寒 症见频繁呕吐涎沫或干呕、头痛、胃脘隐痛、面色白、遇冷加重、四肢不温、疲倦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濡弱。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方用理中丸加减,用药多以温补脾胃类为主,随症可加味如吴茱萸、桂枝、附子等温阳化饮,半夏、砂仁、茯苓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对呕吐发作者给予足三里注射小剂量胃复安,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中脘、神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气海、丰隆、阴陵泉等穴位增强温阳和胃、降逆止吐之效。
2.3 肝气犯胃 症见发热、呃逆或呕吐黄水、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胸胁胀痛、嗳气、太息、遇情志变化时发作或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用药多以疏肝理气类为主,随症可加味如苏梗、柿蒂、吴茱萸等理气和胃,黄连、黄芩、连翘等泻肝清胃。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对呕吐发作者给予足三里注射小剂量胃复安,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中脘、神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天枢、肝俞、脾俞、梁门等穴位增强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效。
2.4 脾肾两虚 症见呕吐清稀,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腹泻腹胀,发脱,舌质淡,苔滑腻,脉濡弱,治宜温肾化痰、健脾和胃,方用真武汤加减化裁,用药多以温阳补肾、化湿祛痰类,可随证加味如山茱萸、肉桂、熟地等温补肾阳、益肾精,陈皮、半夏、砂仁、豆蔻等化湿消痞、降逆止呕。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对呕吐发作者给予足三里注射小剂量胃复安,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中脘、神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命门、太溪、阴陵泉等穴位增强补肾健脾、降逆止呕之效。
2.5 痰饮停胃 症见呕吐清水痰涎或胃部如囊裹水,纳谷不佳,脘痞满闷,心悸,头眩,舌苔白腻而滑,脉沉弦滑等。治以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选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用药多以辛温祛痰化饮类为主,可随证加味如苍术、厚朴、枳实燥湿化痰理气,白蔻仁、砂仁化浊开胃。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对呕吐发作者给予足三里注射小剂量胃复安,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中脘、神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阴陵泉、肺俞、脾俞等穴位增强温化痰饮、降逆止呕之效。
3 验案举隅
患某,女性,68 岁,2022 年6 月6 日就诊于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主诉:反复咳嗽咯痰2 个月。现病史:2022 年4 月因反复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于外院CT 检查发现左肺上叶下舌段占位,大小约4.2 cm×3.3 cm,左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纤维支气管镜下病理活检提示腺癌。外周血基因检测未见异常突变。2022 年5 月16 日于我院行第1 周期全身化疗(培美曲塞750 mg D1+顺铂40 mg D1~D2,30 mg D3+替雷利珠单抗200 mg D3),同时予以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预防恶心呕吐,患者化疗第3 天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先后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静脉推注格雷司琼,症状有所减轻,但出院后仍持续数日有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第1 周期化疗后患者咯血缓解,少许干咳,纳差乏力,为行下周期化疗于6月6日再次入院。6月7日给予原方案第2 周期化疗,予以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预防恶心呕吐,同时每日中药穴位贴敷:中脘、神阙、内关、三阴交、天枢、胃俞、梁门。化疗第3 日患者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口干,饥不欲食,干咳,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西医诊断:左上肺腺癌cT2bN3M0 Ⅲb 期。中医诊断:肺癌;辨证:气阴两虚、胃失和降,治以益气养阴、和胃降逆。方选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药物组成:南沙参30 g,黄芪30 g,陈皮15 g,竹茹15 g,生姜10 g,麦冬15 g,牛蒡子15 g,黄芩15 g,川贝母5 g,蜜枇杷叶15 g,款冬花15 g,杏仁15 g,前胡15 g,百部15 g,法半夏15 g,炒酸枣仁15 g,焦六神曲15 g,桔梗15 g,柿蒂15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 剂,服7 剂。呕吐时临时给予1 次双侧足三里各注射胃复安5mg。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减轻,食欲增加,顺利完成化疗,出院后未发生延迟性呕吐。
按:本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中晚期肺癌行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久受射线、烟土等毒物侵害,内伤肺阴,炼液成痰,痰湿瘀毒停聚于肺,而成癌肿;受化疗等热毒攻伐,更伤真阴。肺阴不足,肺气上逆,则干咳气短;阴虚内热,热邪灼伤脉络,则见咯血;伤及胃阴,胃失濡养,热毒炼液成痰,痰阻中焦,化疗药物则进一步耗伤津液,终致胃失和降,则见恶心干呕、饥不欲食;阴虚失于濡养,则口干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舌脉。故予以陈皮行气和胃、竹茹清热安胃共为君药以止呃;臣以黄芪益气扶正,南沙参、麦冬养阴生津,行中有补;生姜和胃止呕,清中有温;佐以黄芩、牛蒡子清热解毒,川贝母、前胡清热化痰散结,百部、杏仁、枇杷叶、款冬花润肺化痰平喘,半夏降逆止呕,与黄芩同用,共为燥湿化痰;六神曲开胃消食;桔梗宣肺降逆化痰;柿蒂降逆止呕;酸枣仁宁心安神;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和胃降逆之效,标本兼顾。再配合穴位注射、止吐贴穴位贴敷刺激穴位、调节脾胃之效,在中脘、神阙、内关、三阴交常规选穴基础上,所增加的天枢穴为手阳明大肠之募穴,有疏通肠腑、理气行滞之功;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祛湿化痰等功效。梁门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消积滞、健脾胃之效。诸穴配合共奏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之效。
4 结 语
虽然目前防治CINV的西医药物种类繁多,但并不能完全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多。胡教授认为CINV常多证相兼,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辨证论治为其关键,中药治疗上应注重以补虚扶正、降逆止呕为主,同时兼顾祛邪。同时胡教授强调内外疗法并重的原则,通过多年探索将中药内服与穴位注射剂、穴位贴敷等联合用于CINV,相互协同提高了止吐效果,充分发挥了中医疗法多元化的特色,在减轻患者恶心呕吐,提高化疗依从性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为临床治疗CINV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