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ICVD的临床效果

2024-01-11燕,李辉,沈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脑血管阿司匹林

陈 燕,李 辉,沈 杰

(1.华信民生医院,河南 郑州 451100;2.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1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脑部血液循环导致脑部缺氧、缺血,进而诱发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口齿不清、局部麻木、乏力等,这些症状最短会维持几分钟、最长数小时。部分患者会发展成卒中,最初卒中患者病情还会再次复发,可见时间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患者临床症状不具有显著性,无法及时引起重视,到医院就诊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因此需要积极采用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局部缺血区域血液流变学,促使局部脑部灌注恢复[1-2]。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均是目前治疗疾病的首选药物。前者具有非常显著的降脂效果,主要以辛伐他汀药物为主,抑制血脂合成,同时也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后者代表性药物为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3]。有研究报道指出[2],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保护心脑血管,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但目前针对该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为明确该治疗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本文对他汀类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ICVD的临床效果作了进一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68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4)和观察组(n=84)。观察组:男54例,女30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3.52±5.98)岁。对照组:男52例,女32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64.98±4.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同质化(P>0.05),可以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患者均接受临床辅助检查(影像学、体格检查、超声、血液指标检验等)证实为ICVD;(2)患者一般资料齐全;(3)患者心、肾功能良好。

1.2.2 排除标准:(1)患者精神异常,配合度低;(2)患者对研究药物存在严重的过敏性反应;(3)患者3个月内接受过手术。

1.2.3 脱落与剔除标准:(1)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止治疗;(2)患者治疗期间,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用药,影响了药物临床疗效的判定。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含吸氧治疗、抗休克、降颅压等。对照组选择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07,20 mg)治疗,4次/d,每次口服20 mg;观察组选择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辛伐他汀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的剂量用法:4次/d,每次口服300 mg。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1个月后,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判定,显效:患者血脂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血脂基本恢复正常值,临床症状有基本改善的迹象,基础治疗能够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迹象。(2)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血脂水平测定,空腹静脉血5 ml,抗凝后按照每分钟3 000 r的速度进行离心,离心10 min后,采用日立生化分析仪测定。(3)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4)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腹泻、白细胞异常、出血、呕吐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有效率具显著性差异(χ2=7.680,P=0.010)。其中对照组显效50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显效6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62%。

2.2 血脂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2.3 EPCs数量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EPCs数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EPCs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PCs数量变化比较个)

2.4 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疾病临床症状多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如果及时方法缺乏有效性,治疗时间不及时,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甚至还会出现逐渐减轻或者消失的现象,所以早期重视程度随之降低,而早期症状不明显的特征或者不给予高度的重视,都会严重错过最佳的溶栓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早期接受正规治疗,只能在中后期接受抗凝、营养神经等方式来控制疾病[4-5]。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是目前防治ICVD的首选药,它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可以将血液细胞内的凝血成分进行粘附,通过采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保护脑部神经功能。而辛伐他汀常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中,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脂肪能量代谢。

在本次研究中,单用辛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为88.10%,联合阿司匹林药物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至97.62%,说明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对ICVD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能与阿司匹林可以释放氢离子,破坏膜蛋白结构有关,能够有效避免血管内斑块出现脱落,促使血小板聚集被直接抑制[6-7]。辛伐他汀在血脂调节上较为显著。另外,本次研究中,联合用药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高,通过测定血脂水平发现,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均可以有效调节血脂,但是联合用效果更为突出。说明阿司匹林具有显著抗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EPCs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一种前体细胞,患者在出现脑缺血的时候,可以促使血管实现再生,神经得到修复的作用[8]。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ICVD,患者1个月后EPCs数量显著升高,说明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加强EPCs的增殖和分化,起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联合用药种类偏多,可能会使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影响药物疗效,增加毒副作用,所以联合用药时要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分析药物作用,提高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1个月后,均未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发现,虽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是对比并不无显著差异,说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和可行性,王晓芳[9]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用药,明确提示联合治疗方案适合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

综上所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在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加强EPCs数量增殖与分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用药安全性高,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脑血管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