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罕见先天性右面部不典型面横裂伴颊瘘及下颌骨角化囊肿1例报道

2024-01-11胡明委宋云江马文泽迪力夏特吾加西木陈丽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牙源唾液腺下颌骨

胡明委, 宋云江, 马文泽, 迪力夏特·吾加西木, 陈丽娟

(1.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口腔科,2.新生儿科,图木舒克 843806)

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以唇腭裂最为常见,偶尔可见面横裂,但不典型面横裂伴颊瘘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其发生是由于胚胎时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能完全融合或融合不全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病率在3.5/10 万人左右[1],临床表现为口角至颊部呈水平裂开。但本例病例主要表现为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右侧颏唇沟隐裂,右侧颊部见异位唇瘘;局部见黏膜界限清晰,局部突起,并有黏液渗出。右侧颊部膨隆,CT 检查发现:右侧下颌骨见多囊腔病变。唇瘘造影发现:异位唾液腺。根据本例特点,部分特征符合第一、二鳃弓综合征表现,现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儿女性,1 个月,维吾尔族。出生时发现左右面部不对称,查体: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较左面部肥大,右侧口角斜向下见隐裂畸形,右侧颊部下缘见裂隙,裂隙下方见畸形突起,大小约2.0 cm×1.0 cm,局部见颊黏膜,黏膜与皮肤界限清楚,黏膜上方可见黏液分泌。右侧颏部见局部突起,大小约2.5 cm×1.5 cm。上唇未见异常,右下唇发育不足。口内上腭、软腭、牙槽突均未见裂隙,双侧耳前未见附耳及赘生物,无瘘管(图1),听力测试在正常范围内。四肢骨骼未见明显畸形,指关节活动正常,全身皮肤色泽正常,未见痣样色素改变。3 个月时患儿复查可见黏膜上方中央有唾液流出(图2)。CT 检查(图3、4)见右侧下颌骨多个囊腔病变,提示下颌骨角化囊肿;造影(图5)见:异位唾液腺图像。询问病史:患儿母亲维吾尔族,19 岁,孕1 产1,40+4周,剖宫产出生;孕早期未服用药物及毒物,未服用叶酸片,无放射线接触史,否认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患儿1 岁时,使用碘化油给予右侧颊部瘘口造影检查,发现存在异位唾液腺,颊瘘处为导管开口处,造影显示唾液腺呈三角形,形态完整,导管显示清晰,在颊瘘开口处涂以碘酊后,发现唾液可变为淡紫色。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胸片及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图1 出生时的照片Figure 1 Birth photos

图2 出生后3 个月时的照片Figure 2 Photographs showing 3 months after birth

图3 出生后3 个月时的三维重建CTFigure 3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T views at 3 months after birth

图4 患者CT 影像Figure 4 CT images of the patient

图5 面部瘘口造影影像Figure 5 The image of facial fistula imaging

2 讨论

右面部不典型面横裂伴颊瘘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面裂畸形,属于颅面裂畸形的一种临床类型。临床上除口颊畸形外,还可伴有第一鳃弓发育畸形,在胚胎6~7 周时,各种影响因素均可影响面部各突起生长发育,导致胚胎时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能完全融合。本例病例出现面部发育不良,口角隐裂畸形,并有畸形突起,局部见唇黏膜组织,黏膜上方可见黏液分泌;造影见:异位唾液腺;未见耳前瘘管及附耳等畸形。结合病例特点,支持第一、二鳃弓综合征的诊断。

本病临床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罕见双侧同时发病。Sun 等[2]报道了3 例面裂畸形伴先天性腮腺异位病例;曹永庆等[3]报道了Tessier 6 号裂伴双牙列病例,本例与其相比,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到目前为止,第一、二鳃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尤其在孕期前3 个月,营养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均可能成为诱发因素导致第一、二鳃弓附近缺血性病变,导致第一、二鳃弓及第一鳃裂在形成面部组织时发生发育性异常[4]。Liu 等[5]报道,病因主要有中胚层发育缺陷、基因遗传学说、镫骨动脉发育异常学说等。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患者的畸形体征常呈多发性、多样性,主要包括耳、颌面部发育畸形[6]。由于该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少见,分类比较困难,且患者并非表现出所有的畸形体征,故漏诊可能性较大。同时,患儿有角化囊肿影像表现,随着年龄增长,也不能排除发展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可能,因条件限制,目前缺少基因方面的检测,故暂将其归类为第一、二鳃弓综合征。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颌骨常见的牙源性肿瘤,约占牙源性肿瘤的38.7%[7],新生儿发病未见报道。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良性的、单囊或多囊的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囊肿,其特征为不全角化的鳞状上皮衬里,具有潜在的侵袭性和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组织学表现为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衬里,不全角化,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纤维囊壁薄,手术常不能完整摘除。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生长缺乏自限性,易复发,常沿抗力较弱的骨小梁呈浸润性生长,从而造成大面积颌骨吸收。牙源性角化囊肿常单发,也可与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伴发。司马梓涵等[8]报道了PTCH1 是重要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的致病基因,PTCH1 是高度保守的抑癌基因,易导致 SHH 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或紊乱,进而引起发育异常和细胞异常增殖[9]。因本例患儿年龄较小,无法耐受手术,临床缺少病理诊断支持,结合影像学特征,支持角化囊肿的诊断。因牙源性角化囊肿无自限性,囊肿内含有多个卫星子囊,易残留,易复发,手术不能完整摘除。因此,在治疗上,可以按照角化囊肿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应该待患儿能耐受手术时,首选颌骨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目前该患儿在继续观察随访中。

不典型面横裂伴异位唇瘘第一、二鳃弓综合征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外科手术[10]。由于此例患者就诊时大部分处于生长发育期,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儿年龄将影响术后各器官的发育情况。临床通常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来选择分期手术治疗,手术年龄从出生后 3~6 个月到 18 岁成年后不等,治疗以手术修复畸形为主。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早期手术治疗不仅可以使吸吮功能恢复正常,避免流涎,语音不受影响,而且有利于患侧面部生长发育,预防牙颌畸形的发生。手术切除裂隙患侧多余组织及多余唾液腺组织,多采用“Z”形设计,可以有效避免直线瘢痕挛缩而引起的美观和功能障碍,要求既不影响正常解剖结构,又能复位正常组织形态,同时应避免有较大张力,尽量保存而不随意破坏组织,必要时可通过Ⅱ期修复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不典型面横裂伴颊侧异位唾液腺开口临床罕见,下颌骨可出现多发囊性病变,也不排除今后发展为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可能。因此,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积极推进病因研究。该病的治疗以分期手术治疗为主,既要兼顾面部外形,又要考虑唾液腺分泌功能,还要积极摘除下颌骨囊性病变子囊,防止复发,必要时考虑将同侧下颌骨连同病变组织一起切除,植骨恢复下颌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牙源唾液腺下颌骨
犬猫牙源性肿瘤的回顾性病理学分析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21例临床病理回顾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犬常见唾液腺疾病的诊治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131Ⅰ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辐射影响*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131I“清甲”治疗后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老年牙源性口腔炎的治疗及预防保健
唾液腺动态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中的价值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