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探秘
2024-01-10朱康平
◎朱康平
故宫可能是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旅游景点。熟悉,是因为经常能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天安门城楼,而故宫其实就在城楼后面。陌生,是因为还是有不少人没去过故宫,甚至也没去过北京。工作了之后有过几次出差北京的机会,但都行色匆匆,未能一偿宿愿,这次终于得便一探故宫究竟。
进入故宫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从天安门由南往北进入,另一条则是沿着筒子河从阙左门、阙右门进入。两条线路殊途同归,都要在午门会合,由此进入故宫。这次我走的是第一条线,这条路即使你是第一次来也不会迷路,因为人很多,跟着人流就能走到。穿过天安门的门洞,映入眼帘的是端门城楼,明清时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现在用于展览。随着人流穿过端门门洞,在步道的东边有一排廊房,这里是国旗护卫队的营地。天安门广场上每天升国旗的仪仗队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沿着步道一直走到一片开阔地,看到售票窗口,就到午门广场了,至此才算走到故宫“门口”。
这里不禁要感叹下故宫的门票,从我10 年前第一次来就是这个价了。我觉得,作为国内或者说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博物馆,这个价格实在太亲民了。如此定价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进入到故宫,让故宫从皇家的变成人民的。
买了票过了安检,穿过午门门洞,就已经能看到太和门和北边的太和殿了。逛故宫的一大特点,就是由南到北不走回头路。所以如果这时候直奔三大殿,就会错过东西两大块的宫殿。况且三大殿人流众多,对于此时已经走了1公里的我来说,体力消耗会很大。所以我决定放慢节奏,先去逛人流较少、闹中取静的文华殿和武英殿。
文华殿和武英殿,一东一西,分别占据故宫的东南和西南角。先去文华殿,这是一处幽僻之所,也是值得所有读书人膜拜的圣地。文华殿是清代殿试阅卷的地方,而后面的文渊阁则管理收藏着宫内图书,其中就包括了皇皇巨著——《四库全书》。文渊阁的建筑很有意思,不同于宫中红墙琉璃瓦的风格,用的是青砖黑瓦。因为黑色主水,以水压火,和阁前的金水河引水一起保佑藏书楼的安全。坐在文华殿后的台阶上,面朝文渊阁小憩,随意吃点喝点,人也不多,作为宇宙中渺小的生命,独享着古藏书楼数百年的历史和安静,这是我故宫紧凑行程中难得的适意时刻。
武英殿位于西边,刚好和文华殿对称,这里是清朝宫廷印书处,所印的书被称为“殿本书”。殿本用铜版活字,印刷精良,用的纸又是桃花纸,在文献学、印刷史上都有不小的价值。现在这里主要用作展览,记得上一次来我就参观了“赵孟頫书法展”,有幸一睹《胆巴碑》真容。武英殿外还有一个去处,即东边的花园。从地图上看,是故宫内绿地面积最大的一块。这里有座断虹桥,据考证是元代大都遗址的文物,很值得一看。
回到太和门广场,接下去就逛三大殿了。其实三大殿的游览体验并不算好,无时无刻不被旅游团的游客们包围着,况且也不能进殿,只能隔着栏杆透过门看到牌匾上的“皇建有极”“允执厥中”。当然可以在现场感受这些建筑的空间、色调时,将历史事件和其联系在一起。比如,明清两朝24 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顺治和康熙曾在保和殿居住,科举的殿试也在保和殿举行。你会发现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而是近在眼前了。当然,如果要真正一探殿内究竟,可以通过故宫官网的“全景故宫”功能浏览,宫殿内各个角度、区域都可以看,清晰度也很高。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很多书画文物。故宫官网的电子数据库收罗了几乎全部书画珍品,很多细节还是看电子版清楚,而且网上看的时间不受限制。现场看因为人流的关系,每幅作品不可能停留太长时间,只不过现场看能对作品的尺幅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逛完三大殿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此时身疲体乏,先停下来在中和殿广场的凳子上休息片刻,吃点干粮补充能量。主线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东西六宫路线得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在5点前离馆就行。这会儿应放平心态,闲庭信步慢慢逛,逛一处是一处。另外,故宫的开放区域因为整修等原因,每次来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查漏补缺,挑没去过的逛。我特别推荐城墙开放的时候上去逛逛,城墙作为当代已经消失了的建筑形态,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城市规划和布局,很有帮助。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故宫去一次就够了,知道那是皇帝住的地方就行。但对文史爱好者而言,去一次远远不够。一是因为每次去总有宫殿封闭着,想要逛完势必得多去几次。二是去看故宫的展览。许多书画类藏品,出于延寿保护的目的,只能间隔很长时间才展出一次,并且每次展出的时间很短。碰上这样的机会,你能忍住不去看吗?逛完展后,还可以慢悠悠地到还没去过宫殿的“补课”。但是有一点,像《千里江山图》这样的展览异常火爆,展厅内要限制人流,光是展厅外面等候的时间就不短。所以建议展览刚开始就去,免得媒体一宣传,热度上来赶上个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