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协同创新实践与启示

2024-01-09韩定夺

江南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韩定夺

摘  要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体现了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内涵。这内涵包括了将不同种类创新生产要素纳入同一个企业的互补型协同以及同类创新生产要素之间通过市场竞争实现适度配置的替代型协同。本文尝试概括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并分析其经济学内涵,进而总结了其对我国创新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要素协同;创新发展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对创新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把握。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上强调,“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寄语江苏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023年7月,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正如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的,创新的本质是执行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推进经济内涵式发展。协同创新的实质就是以更为协调的组合形式,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实现更为有效更高质量的经济生产活动。因此,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关键枢纽,整合分散于大学、科研机构、产业界、政府部门中的创新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的互补型协同和替代型协同,从而提高创新生产的效率。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具有为我国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路径的时代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近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如今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生式增长转变,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供给方面,随着人口结构及人口数量的变动,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传统基建及传统制造业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也逐渐降低;同时,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到了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表明,地方发展试验是探索经济发展与改革路径的有效方法。本文尝试总结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在科研院所、地方高新区、产业发展中心、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企业等各主体,以科技创新企业为枢纽,实现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一、理论视角: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内涵

协同创新具有深刻的经济学内涵。传统研究中,通常强调的是协同创新的管理学与组织理论意义上的内涵。陈劲、阳银娟(2012)认为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

但是,在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发展的语境下,创新是一种经济生产活动,因此,协同创新还具有经济学意义的内涵。创新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既有一般生产活動所需的物质资本、劳动、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还有人力资本、数据、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在创新生产中,不同生产要素之间,尤其是人力资本、数据、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与资本、劳动、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同种类型生产要素自身之间存在着替代性。根据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性与替代性,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使生产要素在创新生产中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有效率的创新生产,这就使得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了创新生产要素协同的内涵。可以称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之间互补性的协调为互补型协同,同种类型生产要素之间替代性的协调为替代型协同。协同创新的经济学内涵包括了: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型协同、同种类型的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型协同以及通过企业实现的互补型协同与替代型协同的有机统一。

(一)互补型协同

协同创新的第一个经济学内涵,是通过将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以企业的形式建立连接,实现不同种类生产要素的互补型协同。进行创新生产活动需要生产要素的投入,其中既包括土地、资本、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也包括人力资本、数据、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之间,尤其是传统生产要素与新型生产要素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这就产生了互补型协同的需要。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认为,当通过市场方式配置生产要素的交易成本较高时,建议企业把市场交易内部化,在企业内部实现对资源的配置,将提高生产效率。而对于创新生产活动,人力资本、新知识、新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往往由科学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创造,而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则归另一些经济主体所有。不同的要素所有者所受的约束不同,其理性的最优利益取向也因此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有某种机制来协调其行为。创新生产过程中,要素之间的互动协调是密集的、高强度的,这就导致交易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因此,通过将这些生产要素以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将会优于完全通过交易来实现其各生产要素的互补型协同。

(二)替代型协同

协同创新的第二个经济学内涵,是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在创新型企业的融资与再融资过程中,以市场竞争的形式,实现同种类型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型协同。当交易成本较低时,市场竞争是可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通过创业企业的融资与再融资过程,同种类型的传统生产要素之间,为获得优质企业的投资份额,从而与良好的新型生产要素相互结合而互相竞争,同种类型的新型生产要素之间,为获得融资而互相竞争,从而在要素市场上实现了同种类型生产要素的替代型协同。在我国产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过大量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一哄而上的情况,这往往是市场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导致的。各地方政府,为地方或个人利益,干预要素市场,导致要素市场扭曲,没有实现同种类型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型协同。

(三)互补型协同与替代型协同的统一

协同创新的第三个经济学内涵,是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为枢纽,实现了创新生产中生产要素的互补型协同与替代型协同的有机统一。首先,新设立科技型创业企业的过程,可以将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纳入一个企业内部进行配置,实现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互补型协同。在创新生产中,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协同,纳入同一个企业内部之时,由于创新活动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不同生产要素之间通过交易实现协同的过程中,价格机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定价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变得困难,因此使得一种要素所有者购买另一种要素所有者提供的要素服务的交易难以发生。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机制来实现创新生产中的生产要素协同,新设立创业企业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机制。新知识、新技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资本、土地的所有者,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同出资,设立创业企业,共同承担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未来收益索取权,从而将各自拥有的生产要素进行组合,实现创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新型生产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通过共同设立创业企业的方式,以股权的方式将企业未来的剩余索取权进行分配,以企业的未来价值为协调枢纽,实现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从而规避了必须通过定价交易来实现要素协同,而定价又因不确定性而难以准确进行的难题。其次,新设立众多科技型创业企业的过程,可以建立有效的创新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同种类型生产要素的替代型协同。在创业科技型企业融资和再融资等过程中,众多新设立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之间,将会互相竞争同种类型的生产要素,从而建立起生产要素市场,实现替代型协同。

二、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协同创新实践

物联网可以简单理解为让世界上所有物体联网互通,即万物互联,通过各种能够检测声音、温度、热量等物体敏感度的传感器来感知世界,并通过全球定位技术、卫星通信等技术植入物体,从而采集物体信息。其关键在于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力、光、声、电、热等物体的物理信息,获取精准的物体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万物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物的互联互通,物联网产业在赋能制造业企业、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国土资源、海洋、太空等空间资源的利用上,都具有战略性意义。2009年,无锡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立“感知中国”中心,成为国家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先导区域。无锡高新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营造了具有吸附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在物联网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为新一代信息产业变革打下了坚实基础。2021年,无锡物联网集群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物联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无锡高新区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形成了覆盖传感器设备设计和制造、数据采集和传输、智能应用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和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如今,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无锡的一张名片,是无锡重中之重的产业。据统计,2022年无锡物联网产业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四千余亿元,汇聚“国字号”创新载体近200家,打造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30余个,主导制定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超过一半,承担国家级重大示范工程23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34项,MEMS传感器研制生产、异构感知融合、物联网终端安全防护等创新成果国际领先,带有“无锡”标记的物联网创新应用项目遍布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座城市。无锡物联网的技术赋能已深入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覆盖全市交通、环保、医疗、安全等300余个细分行业。无锡成功承担车联网(C-V2X)城市级示范应用等国家级重大应用示范项目23个,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物联网方向“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累计获得国家级试点示范称号23个。

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过程,是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其创新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共建方式,实现了科研单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在“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江苏省、无锡市联合中国科学院以无锡高新区与中科院微电子所为主要依托,成立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以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与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为载体。中科院微电子所作为国内领军科研院所,在科研实力方面优势突出,具有丰富的科研人员及先进技术等创新生产要素,无锡高新区作为地方政府,在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方面具有较丰富的资源。通过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与无锡高新区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之间建立了紧密有效的连接,为协同创新建立了有效路径。

其次,以联合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实现了地方国资与中央国资之间的协同创新。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无锡新区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资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将分散于不同主体间的国有资本资源,以产业投资资金为连接,共同进行物联网产业投资,为物联网行业搭建了项目孵化平台和投资平台,实现物联网行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通过投资和服务,为物联网行业搭建行业解决方案平台、国际及国内产业交流平台、产业权威资讯平台和产品及服务交易平台,实现物联网产业链的整合。

最后,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为主体,实现了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新知识、人力资本等创新生产要素,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要素以及国有企业的资本要素等传统生产要素之間的协同创新。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科研人员研发出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新技术之后,由研究发展中心及产业投资基金提供资本支持,共同成立科技型创业企业,通过孵化机制,实现产学研及资本、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仅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孵化的企业就包括了华进半导体、中科微至、中科融通、中科智能、中科泛在等数十家。

(二)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协同发展内涵

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协同创新发展,体现了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互补型协同与同种类型的生产要素的替代型协同以及通过企业实现两种协同的有机统一。无锡高新区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以地方政府为主要承载,利用了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本等要素上的丰富禀赋,为协同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传统要素供给。这是我国国情下创新发展的特色路径,也是我国以地方政府竞争为激励机制推动产业发展的已经验证过的有效路径。无锡高新区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引入了中国科学院这一具有丰富科研资源的科研机构,作为新技术、新知识以及人力资本等创新生产要素的来源,为协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新型要素的供给。这是创新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世界创新发展的普遍路径。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是当今世界知识、技术创新的源头,也是理论、技术创新人才供应的主要主体。无锡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通过地方政府与高水平科研机构二者的连接,无锡具备了协同创新发展的要素禀赋。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以创新型科技创业企业为枢纽,实现了对这些创新要素的有效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了不同种类生产要素在同一个经济主体内配置的互补型协同,又通过企业投融资竞争,实现了同种生产要素在企业间和合理配置的替代型协同。

三、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启示

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发展转变具有重要启示。协同创新不是单一维度的创新,而是包含了互补型协同、替代型协同以及互补型协同与替代型协同有机统一的立体式协同。一方面,没有互补型协同,创新活动就缺乏必要的要素,无法真正实现创新发展。仅有资本、劳动等传统要素,而没有新知识、新技术等新型要素,创新就无从谈起;仅有新知识、新技术等新型要素,而没有资本、劳动等传统要素,创新将局限于实验室之中,无法实现社会化产业化。互补型协同即企业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没有替代型协同,创新活动就会缺乏效率,也无法真正实现创新发展。没有资本等传统要素之间为获得与新知识、新技术等新型要素结合的机会而竞争,资本等传统要素的配置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样,没有新知识、新技术等新型要素为获得与资本等传统要素结合的机会而竞争,新知识、新技术等新型要素的配置效率也将大大降低。替代型协同即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要实现协同创新发展,互补型协同与替代型协同缺一不可,需要进行有机统一,其实质即建立有效的企业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尤其是配置生产要素的有效机制。

具体地说,无锡高新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发展有如下政策启示:

(一)协同创新需要地方政府的投入,提供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充足的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投入

在产业政策方面,应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引作用,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协同创新的聚焦点,为产业发展指示方向。无锡正是在国家级创新示范区这一立意之下,确立了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创新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迈向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在传统要素的配置上,地方政府也拥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一方面,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国土资源规划中,依照创新发展,产业引领的理念,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应用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之中。另一方面,要激发国有资本活力,转变国有资本运作机制。我国地方政府拥有丰富的国有资本资源禀赋,但地方国有资本运作机制仍偏重于传统的公用型国有企业或基建型产业园区开发集团等模式。应激发国有资本活力,将更多国有资本投入到创新发展之中,丰富传统创新生产要素禀赋。通过设立国资创投基金的模式,将国有资本引入到科技创新生产之中。

(二)协同创新需要建设或引进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以提供新技术、新知识以及人才等创新要素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引进或创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扩大现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招生规模,实现人力资本、新技术、新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禀赋大幅度提高,是实现协同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培养更多科技人才,才能够丰富创新生产要素禀赋,从而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没有一流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不可能实现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因此,“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发展转变的关键,是协同创新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三)协同创新需要以科技创业型企业为枢纽,实现创新生产要素的高效协同

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实现创新生产要素高效协同的关键枢纽。通过科技创业型企业,将地方政府的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禀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知识、人力资本等新型生产要素进行整合,才能够实现高效的互补型协同创新。同时,通过科技型创业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实现有效的替代型协同创新,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02):161-164.

[4]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

[5]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4.

[6]Schumpeter,J.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profits,capital,credit,interest,and the businesscycl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34,25(1):90-91.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咸鸣霞】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