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出版家的品质与传承
2024-01-09陶继华
陶继华
出版是人类重要的文明之光,也是记录和传承人类智慧的重要形式,出版人作为文明与智慧、思想与知识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实践者,起到异乎寻常、难以估量的作用。在这些出版活动中,有着一代代献身于传薪继火事业的优秀出版人,他们砥砺奋斗,成就了出版的品质;他们崇尚文化、志趣高洁、德才兼备、怀揣理想,以窃火播光的热忱与虔诚,造就了中外出版事业的辉煌,推进了社会的进步。由贺圣遂、姜华两位老师主编的《出版的品质》(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基于专业视野和责任情怀,组织出版界专家学者,通过中外30位卓越出版家的生平、追求與成就展现“优秀的出版品格、不俗的出版历程、充满趣味的不凡人生”。
一、主旨明确:丰富翔实的内容探索优秀出版人品质
书的内容由三个层次构成,通过对优秀出版人的定义,以出版家与出版社、出版物以及相关人士(同事、作者、读者等)的密切联系交往为主线,着力刻画和体现30位出版人求贤若渴、精于市场、素养极高、勤勉自持的品质,以此展现出版家迥然不同的出版事迹,但却殊途同归的出版追求。书中没有高深莫测的说教,也没有墨守陈规的定式,而是用传记的形式、生动的文字和鲜明的形象,将专业知识、出版历史和名人轶事融为一体,再现一代代优秀出版人的故事、一幕幕激荡人心的出版风云。特别是他们将自身的品格融入毕生奋斗的事业中,以高品质出版引领了时代潮流,影响社会思想变迁,让读者兴趣盎然、身临其境。
书中30位主人公皆是出版界的名家巨擘,既有百年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创始人,也有在国家新闻出版单位担任要职的“学者型出版家”,有学问与出版互助成就的文学名家,还有创办现代大型出版企业,集商业与文化为一体复合型出版人等;而国外样本的选择更注重其行业高度,如创造了半个世纪法国出版史的功勋人物,英国布克奖创办人,书写美国出版辉煌历史的出版强人以及造就日本现象级文化的传奇式人物等,形成对19—21世纪卓越出版家较为全面的展现。
该书通过时间、空间、人物的架构,全方位、生动解读了出版家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特别强调他们的出版行为和品质坚守对推进文化、教育、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魔力和穿透力。还依据出版家所处的时代特点与出版环境,深入阐释了出版家人生境界的产生以及这种境界的现实依托,窥见品质背后的独立价值体系。从时间跨度看,书中人物最早于19世纪,最近至21世纪初,横跨两个世纪,国内从清光绪年生人张元济至文化繁荣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的钟叔河;国外从雷克拉姆(1807年)至今天仍健在的见诚彻,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文化出版的典型代表。人物维度的考虑既反映了东西方出版文化的特点、出版人所历经的特殊时代环境,也加强了读者对东西方出版思想的交融、学习与借鉴的思考与了解。
二、定位精准:从专业化视角提炼出版品质的核心价值
从微观角度看,该书主要是描绘出版家不同的出版品质;从宏观角度看,其内容实际上是通过中外出版人跌宕奋进的人生历程,展现了经他们创造并引领的出版历史、世界文化风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该书基于统一的叙事体系,重点对33位出版家砥砺奋斗的出版品质进行了深刻的回顾与挖掘。“以情动人”是该书的最大特色,各篇文章既有理性的思考,又饱含情感,均是以晚辈后生孜孜的景仰之心,字里行间表达着敬佩与深厚的追慕之情。
该书各篇或意蕴丰富、脉络井然,或文笔生动、情感真挚,达到了学术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如《以出版为终身事业》(王建辉),《章锡琛和开明书店》(章雪峰)篇围绕出版家生平及其出版大事记,娓娓道来,让人不知不觉走入人物内心世界;《我读陈原》(胡守文),《天才编辑》(周百义)等篇语言生动诙谐,人物鲜活跃然纸上,读之生喜;《中国现代书业第一人》(周榕芳),《学者型编辑的人生风范》(范军、曾建辉)篇笔力深厚深沉,文风凝重含蓄;《难能可贵的文化出版典范》(贺圣遂),《世纪出版家》(马文韬)以平实的笔触,讲述了作者与出版家的交往、发现、触动与收获,以亲历者的视角刻画了外国出版家的风采;还有数篇风格更像是内行人的随笔,不见章法、没有桎梏,自成一派。
尽管各篇作者的经历和视野,对于出版家的理解和选择视角呈现相应的独特性,但注重对“出版品质”这一核心问题的提炼和展现,“异中求同”。纵观全书,从专业角度将出版家的品质刻画可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人品促书品”,这类文章突出表现出版家的人格魅力、诚信态度和换位思考的出版智慧,特别是他们与作者、读者建立的良好关系,以卓越的人品相互成就事业、共同攀登知识之巅、文艺高峰,如着力培养作者、心系作者的需求、将籍籍无名的作者培养成为享誉世界作家的加斯东·伽利玛;全心为作者服务,把关高质量书籍,使优秀书籍一版再版,以诚实品格和幽默天性立足于世界出版史的兰登书屋合伙人贝内特·瑟夫;还有几乎和20世纪60至80年代所有当红的欧美作家和拉丁美洲作家有过交往,建立汽车图书馆的汤姆·麦奇勒等。
第二类是“以学识创品牌”,这一类出版家抛开专业身份,大多学识渊博,在古籍研究、文化教育、图书档案、文艺理论等领域,都是独挡一面的大家,他们没有成为出版巨子或文化巨擘的野心,对于出版品质的坚守更多是出于自身学识和眼界的开阔,从而建立起一种文化理想的信仰和坚持,如中国书界第一人、投资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创立中华书局的陆费逵,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云五,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冯雪峰等。
第三类是“以情怀铸品格”,这一类出版家不再将出版视阈放在有限的、单纯的追求出版所带来的财富、声誉或个人成功,而是将出版建立在更为伟大的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上,如创立最早的非营利出版社——新出版社的安德烈·西弗林;将出版事业与民族解放大业、人民争取民主事业融为一体的邹韬奋等。
三、立意深远:鲜明的价值取向对促进出版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本好书,除了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文字和敏锐的视角之外,其是否能深切关注社会之需,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应是其中之义。对此,该书就“出版文化和商业利益”的关系,进行了有力的探讨,深刻回应了优秀的出版人应如何面对文化与利益的博弈。
从出版行业现状看,当今世界文化大碰撞、大关联,文化不断交融、出版形态不断更新变化,中国出版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出版改制的实施,令出版社走上企业化道路,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将继续改写出版業进程。我国出版市场积极融入全球化竞争,以市场化运营增强其出版实力,成效也在稳定增长。但同时,传统书籍阅读量正被新媒体阅读快速分解,深层阅读正被碎片化阅读取代,给出版界与出版人带来迷茫与困扰。一些出版人对理想与信仰的追求在各种名利干扰下变得日渐模糊和淡漠,出版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有些出版单位重商业利益却不考虑社会效益,出版了让人贻笑大方甚至荒唐的书籍、文章,出版界乱象不遑多让,“奇书平安经”“教材插画争议”“鸡蛋返生论文”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出版界和一些出版人唯利视图、责任感丧失、毫无底线的思想精神状态。虽是冰山一角,但“一本书影响一代人”,出版物是面向大众、广泛传播的产品,一旦把关不严、徇私枉公,其危害性比一般的产品更大、甚至更久远,这不能不让人警醒与反思。
该书通过出版家高超的出版智慧和处事哲学,特别是出版家针对利益与品质时的取舍、实践和做法,为当代出版人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参照,并旗帜鲜明地指出“优秀的出版人总是以文化追求作为出版活动的终极目标,商业价值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当两者发生矛盾不能兼顾时,他们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文化”。出版有利益价值的需求,这也是衡量出版“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但它最终需要塑造的是文化,也只有胸怀理想和文化情怀的人,才能将这项事业做好。该书提出的“出版业中,经济是手段,文化是目的”的观点和态度,表明文化和出版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是出版品质的立身之本,这对站在十字路口、处在迷茫中的出版人而言是十分珍贵的。
笔者作为出版工作者,感受该书对引领当代出版人思想,坚定职业操守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行业环境与出版形势日新月异,如何传承和发扬前行者的优秀品格进而推进出版文化的繁荣发展,保证出版人和出版品质不堕,是该书最希望带给业界去反思、审视和关注的问题。同时,它还是“教做人、做好事”的行业启蒙书,为入行者和即将进入编辑出版行业的新人提供了“前行航标”。同时,更值得从事出版行业的人士去重温去思考,如何在业态变化和竞争日益激烈情形下,“不忘来者,不负初心”,传承和发扬卓越出版家对出版品质的坚守与智慧,以此促进新时代出版人继续奋进与前行。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咸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