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联合经筋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
2024-01-09孙伟杰郑晓晖
刘 浩,孙伟杰,王 锋,郑晓晖,叶 峰,张 鹏
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CP)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36.2%。以30~39岁年龄为最高[1],好发于青少年、 成年人及运动员,多见于跑步、篮球、排球、体操等项目,若治疗不及时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并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适当控制膝关节运动量、佩戴髌骨护膝、电针、体外冲击波、 针刀、理疗、针灸、推拿和药物等治疗为主,疗效均不理想[3]。近年来,肌内效贴以其非侵入性、快捷、持续、有效性,同时不妨碍正常运动训练特点,成为治疗运动损伤的常用方法之一[4]。经筋疗法是通过手法在确定病位病性的基础上,以调整人体上下左右阴阳平衡,通过疏理经筋而达到治疗目的[5]。本研究旨在研究比较肌内效贴联合经筋疗法对CP患者的短期疗效,以期为CP患者提供一个能够快速起效、持续治疗、舒适无创、不妨碍正常运动训练的治疗手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06至2021-12在武警福建总队医院就诊的CP患者90例。入选标准:(1)符合《实用运动医学》中关于CP的诊断标准[6];(2)近1周内有明显症状,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3)膝关节软骨损伤MRI表现符合Recht分级Ⅰ-Ⅲ级标准[7];(4)年龄20~45岁 (以降低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变化的风险)。排除标准:(1)半月板撕裂、滑囊炎、韧带损伤、髌腱损伤、关节变性、髌股关节脱位或复发性半脱位的患者以及接受过下肢手术的患者;(2)膝关节严重畸形(严重膝内外翻),或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结核或骨肿瘤等;(3)合并有神经系统、造血系统,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经筋组、肌贴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患侧Q角及治疗前髌骨软骨损伤MRl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研究者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该研究已通过医院的伦理审查(审查编号FPCH-20190412)。
表1 三组髌骨软化症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n=30)
1.2 治疗方法
1.2.1 经筋组 根据“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运用手指触诊法作为探查工具,对髌股关节周围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厥阴经筋循行路线上的穴位进行手法探查,结合“常与异”感觉的对比和患者对检查的反应,识别阳性“病灶”,再对“病灶”依次进行治疗,先用揉、按等手法放松局部,2~3 min/“病灶”,再施以弹拨,提弹为主的手法进行梳理.每3日按摩1次,连续治疗4周。
1.2.2 肌贴组 按照髌股关节周围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厥阴经筋循行路线(参照刘春山和刘荷婧编著的《人体经筋循行地图》)进行贴扎[8]。本研究采用肌内效贴规格为5 cm×5 m,颜色可参考患者喜好挑选。根据患者体形对贴布长度进行裁剪(为防止边缘卷起,需将贴布两头剪成圆形),具体贴扎方法如下:(1)足阳明经筋,患者取直腿坐位,患肢膝关节微屈90°,取1条Y形肌内效贴锚定于髀关次上方,在不施加任何拉力的情况下沿髀关次、关兔次、伏兔次和髌上贴扎,而后其中一条肌内效贴分支以施加20%拉力沿髌外上、髌外、髌外下、胫骨外髁棘、足三里次包绕髌骨外缘贴扎至足三里次下方结束,另一条肌内效贴分支在施加20%拉力的情况下沿髌内上、髌内、髌内下、胫骨内髁棘、胫骨结节包绕髌骨内缘贴扎至胫骨结节下方结束。(2)足少阳经筋,患者在原有体位基础上,保持髋内收,将1条工字形贴布锚定于陵下次下方,在不施加任何拉力的情况下沿陵下次、阳陵次、陵后次、腓骨小头成腓间、成骨次、风市次、上风市、髀枢进行贴扎,贴至髀枢上方。(3)足太阴经筋和足厥阴经筋:患者在原有体位基础上,保持髋外展,将1条工字形贴布锚定于髀关次上方,在不施加任何拉力的情况下沿髀关次、阴包次、箕门次、血海次、髎髎次、髎膝间、膝关次、阴陵上进行贴扎,贴至阴陵上下方。每3日更换贴扎1次,连续治疗4周。
1.2.3 联合组 联合进行肌内效贴和经筋疗法治疗。
1.3 评定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初始治疗后1 d、1周、2周和4周后进行评估。
1.3.1 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采用中华医学会监制的VAS卡, 卡上印有10 cm长线段,线段上有移动游标,线段两边分别表示无痛 (0分) 和最剧烈疼痛 (10分), 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移动游标至相应位置并计分。
1.3.2 关节功能
1.3.2.1 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 knee score scale, LKSS) 评定项目包括疼痛、不稳定、绞锁、肿胀、上下楼梯、下蹲、跛行及是否需要支撑等8个指标,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9]。
1.3.2.2 Kujala髌骨评分测试(kujala patellofemoral scoring test,KPST) 评定项目包括功能表现、跛行、在双下肢施加负荷、行走、上下楼梯、蹲、跑、跳、长时间弯曲膝盖、肿胀、髌骨运动异常和疼痛、屈曲缺陷和股骨萎缩等13个指标,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10]。
1.3.3 动态平衡测试 Y-平衡测试(Y-balance test, YBT): 在测试开始之前,指导患者做几次练习,待熟悉之后再进行测试,每次测量重复3次,之后以cm为单位获取平均值[11]。
2 结 果
治疗前,各组VAS、LKSS、KPST评分和YBT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VAS评分和YBT较肌贴组和经筋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VAS、LKSS评分和YBT较肌贴组和经筋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联合组VAS、LKSS、KPST评分和YBT较肌贴组和经筋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肌贴组与经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中,治疗1 d后各组VA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1周、2周和4周后各组VAS、LKSS、KPST评分和YB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表2、表3)。
表2 三组髌骨软化症患者治疗前后VAS、LKSS、KPST评分比较 分)
表3 三组髌骨软化症患者治疗前后YBT比较
3 讨 论
CP是一种髌骨软骨面及与其相对的股骨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目前病因尚未明确[12]。可能与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减弱或者失衡[13]、臀中肌和臀大肌无力[14]、髌骨软骨营养代谢障碍[15]、老年人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16],以及活动过度有关[17]。所以,改善局部循环,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提高其稳定性是治疗CP的关键。
本研究运用3种疗法对CP患者进行治疗,发现3组患者在VAS、LKSS、KPST评分和YBT方面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肌内效贴联合经筋疗法治疗效果优于肌贴组和经筋组。肌内效贴具有促进感觉输入、减轻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循环等作用[18]。研究发现,肌内效贴以其快速起效、持续治疗、舒适无创、不妨碍正常运动训练优点广泛运用于运动损伤领域[19]。经筋疗法是属于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之一,能够通过手法疏理经筋调整人体上下左右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减轻病痛,改变肢体运动、感知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康复的目的[20]。李超等[21]研究报道经筋疗法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本研究中,肌贴组与经筋组的治疗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因为两种治疗方法作用机制相似, 从而对患者的功能性改善产生相似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疼痛缓解早于关节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肌内效贴和经筋疗法均能快速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循环、减轻软组织内升高的压力、减小痛觉感受器刺激[22],同时能够刺激皮肤中的机械感受器、抑制疼痛感受的传递有关[23]。这就减少了患者对运动的恐惧,并使患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日常运动,从而逐步改善关节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肌内效贴联合经筋疗法能有效减轻CP患者疼痛,改善其关节功能和稳定性,但由于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原因,未对其具体机制和远期疗效进行探讨。下一步,拟增加研究对象数量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