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段体育大课间安全问题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4-01-09马晓林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东葛校区
马晓林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东葛校区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是学校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方面,它会推进学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满足学生活动需求,对学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少部分教师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体育设备陈旧、场地有限等因素,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防患于未然。教师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并制定管理制度,提供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游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还可以通过以赛促练等方式,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体育大课间安全问题现状
1.开展形式过于简单
很多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如单一的广播操或是单一的跑操等,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感觉到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兴趣降低,在运动过程中并不关注动作要领和动作技巧,随意完成动作,忽视了完成动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体育大课间中学生完成的项目多是球类项目、自编操、广播体操、跑操、跳绳、体能训练等,这些运动学生是非常熟悉也是经常会遇到的,在长期的运动中会感觉自己掌握了运动技巧和运动方法,以至于运动过程中忽视细节,导致安全问题出现。
2.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导致资金不到位或者是活动安排不合理出现场地应用冲突,这些都会影响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例如学生使用的体育器材中篮球出现鼓包、羽毛球拍的拍柄粘贴不牢固、拔河绳子老化、运动场地坑洼不平等,都存在安全隐患;又如在球类运动中,由于球的数量有限,很多时候是很多学生共同争抢一个球,导致在争抢过程中出现碰撞或意外伤害,出现安全问题。目前很多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都存在着不足的情况,影响了体育大课间运动的顺利开展,也不能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开展。
3.组织管理未系统化
体育大课间活动正处于课程改革和创新的实践摸索阶段,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并没有系统规划。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会在体育大课间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如果没有紧急处理的方法,会出现安全事件。学校在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应制定相应的方案,教师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对于活动内容,活动模式,组织形式和活动评价等需要有系统化的认识,通过细致规划,合理安排的方式来推进大课间活动,避免意外事件出现,无安全隐患。
4.参与活动主体单一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不少学校认为这是学生的大课间,参与的往往都是学生,忽视了教师的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领路人,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用他们所掌握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科学地引导和带领学生共同运动,会减少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会在运动中掌握方法和技巧,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影响体育大课间安全的因素
1.管理松散教师意识淡薄
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需要学生的参与也需要教师的参与。为了确保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教师要提高安全意识,通过科学管理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快乐、积极地参与到运动活动中。安全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中之重,在活动中教师要把安全摆在第一位,实现体育活动的常态化和科学化。学校系统而规范的管理,组织有序,会让学生指导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做什么、如何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过程中,避免安全事件出现。
2.运动场地存在安全隐患
学校的运动场地是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经常性地检查场地或对场地进行维修和维护,不能确保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安全无事故。运动场地需要定期维护或检修,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这里安全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定期对运动场地检查和检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运动条件。
3.学生随意安全意识较低
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安全事件,这是学生安全意识单薄所导致的。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经常会离开教师的视线,或者是不服从教师的指挥,或者是追逐打闹,导致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从多角度指导学生,包括从运动方法和运动安全等角度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安全而愉快地运动。
三、科学规划设计实施程序
1.学校教师提高安全意识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需要关注学生的多角度成长,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也要积极参与,科学指导,带领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运动快乐,提高身体素质,学会相互帮助,体会坚持不懈。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要主动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在课间活动中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确保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体育活动中高度重视安全,就会主动地渗透安全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安全,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意识决定行动,教师的安全意识提高就会从行动上发生改变,指导学生重视安全,有序地参与到运动过程中,确保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要重在预防,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且统一指挥,整体联动,快速反映使问题得到快速控制。例如有学生存在身体上的问题,患有心脏病或癫痫病等疾病,在运动过程中不适合参加剧烈活动或对抗性较强的活动,教师就要提前制止其参与比赛或运动,避免学生出现安全隐患。教师安全意识提高会避免学生出现意外,确保运动以锻炼为主,提高身体素质。
2.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活动
为了确保体育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教师就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通过精心设计和科学规划,教师会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运动模式和运动方式,引导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减少随意性,通过科学规划的方式来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对抗活动中,避免运动量过大或运动量不足。教师还要关注运动的趣味性,激发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运动过程中。例如适当为学生安排游戏性运动,校园集体舞、广播操、韵律操、武术、街舞、健美操等形式,点燃学生运动欲望。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规划,形成系统运动方案并制定相应制度,严格执行。有了明确的任务安排和活动组织,在体育大课间学生就会有的放矢,积极地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在学期伊始,教师就要为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定完整而系统的方案,合理安排每日活动,并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带着清楚的目的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有计划的安排会使学生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尤其是运动器材上的准备。体育大课间安排合理,会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在主动练习中不断提高。有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有利于学生主动健身,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3.精心组织细致管理制度
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固定性和群体性的特点。活动中精心组织细致管理会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学校要制定系统而完善的管理知识,并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引导学生服从管理。经常性的教育与精心组织相融合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活动中学生会目标清晰,方向明朗,在积极参与中掌握运动方法,锻炼身体,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组织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安全原则,教育原则,通过制度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安全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有序参与大课间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长期开展学生会了解活动方式和活动环境,也会按照活动路线在活动场地开展体育运动,确保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地开展。精心组织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完整性管理制度,面对任何情况都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面对学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系统,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等级评价,评选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级,并且有据可循,引导学生主动遵守纪律,参与课间活动,在评价中不断提升,助力学生成长。
4.严格纪律适当心理调适
大课间的时间有限,学生不遵守纪律就会影响整体运动进度,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在运动过程中,要严格纪律,首先向学生介绍运动内容,运动方式,运动步骤和环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的引导和方向的指引,大课间运动过程中学生方向就会清晰,朝着既定方向不断提高自己。运动中学生会出现疲劳,松懈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教师要适时介入,严格纪律引导学生规范动作和运动步骤,不降低运动标准,还要通过心理调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放松对运动的排斥,增强对运动的渴望,在主动锻炼中关注安全,提高运动能力,达到有效健身的目的。在心理调适环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个体,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设多样化、趣味性活动,促进学生改变运动态度。例如很多女生不喜欢运动量大的运动或者是较剧烈的运动,那么在实施体育大课间中可适当进行调整,如适当减少女生的运动负荷,或在指导环节带领他们踢毽子、跳绳或其他舞蹈等,转变运动形式,采用运动量小的方式或者是趣味性较强的运动方式。变化的课间运动会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达到最佳效果。
5.定期场地维护器械检修
在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校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适当加大对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并定期进行场地维护和器械检修。只有良好的场地环境和优良的器械才能够保证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开展和进行。学校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并增强对器材资金的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确保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主动运动。在实践中学校要定期对运动场地进行维护做好防患未然,确保场地器材安全有效,为学生有效运动做好保证,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6.提前安排应急处理办法
体育大课间活动组织无序,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为了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除了精心组织、细致策划外,还要提前安排应急处理办法,制定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处理策略。这样面对问题时教师就会有的放矢,按照应急处理办法快速解决问题,避免或减少安全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足球运动时,如果足球不多不能做到人手一个足球开展带、传、接的基本动作练习,可以转化运动形式,将学生分组开展足球竞赛。竞赛是一种真实演练,会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也缓解了足球不够的困境。竞赛的运动形式较为剧烈,要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拖拽,减少学生在操场上的乱跑,教师要做好提前教育,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天气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果遇到不适宜的天气可以通过顺延或停止运动的方式来减少因为天气原因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准备合适的运动装和运动鞋,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现象。
7.统计运动负荷量化管理
学生的体质和能力都是不同的。面对体育大课间活动,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制定相应的运动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实现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如果运动量过大会导致学生“吃不消”,如果运动量太少,会让学生感觉“吃不饱”。还有的学生会因为运动量太大出现头晕、呕吐等不良现象,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出现,教师要统计运动负荷,通过量化管理的方式精密组织教学,确保学生得到充足运动,并有安全保障。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安排好运动负荷的具体数量,通过量化管理的方式会使学生恰当运动,避免因为超负荷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通过量化管理,学生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在运动中学会自我保护,提高保护意识。
总之,随着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不断深入,对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管理的创新,已经被推到新一轮大课间改革创新活动的前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各种规章制度和教学实施程序不断完善,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提供了保障。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理方法会被灵活应用。体育大课间活动调动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主动实践中锻炼身体,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