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与消解路向
2024-01-09赵验生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杨华华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赵验生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杨华华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学校体育是促进在校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人才培养方针的重要措施,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 号),明确要求“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体育对民族精神的造就、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改革开放40 年以来,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城乡经济发展和文化素质差距均逐渐扩大,特别是农村教育较城市教育差距继续拉大。“高考是指挥棒”,粤北地区很多农村中小学只重视对学生文化课知识的培养。因此,治理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刻不容缓。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为研究对象,以其中32 所农村学校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 体教融合背景下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指向
体育与教育有着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新时期提出的“体教融合”较之前提出的“体教结合”,在着眼点与侧重点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毛振明(2020 年)认为:“新时期提出的‘体教融合’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体育回归到本质的最初形态;以往提出的‘体教结合’是指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的结合,主要是为解决学训矛盾,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3]。2020 年9 月21 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020 年9 月23 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查阅知网发现:从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融合路径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多达50 多篇。2022 年3 月4 日,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为广东省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该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以‘健康第一’为根本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为基本原则,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学校青少年体育训练、加强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建设、规范发展社会体育组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加强组织实施等7 项工作任务。”[5]。粤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城乡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差距巨大,其农村学校应积极响应广东省出台的实施意见,首先扭转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同时结合当地条件,努力做好其他6 项工作,全面稳步做好促进粤北地区农村学校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工作。
2.2 体教融合背景下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
2.2.1 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观念意识薄弱:只片面追求升学率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07 年5 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就明确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6]。在新时期提出“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是体育工作的重点,更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将之前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举国体制”策略,转变为国家培养“五育并举”的“新型举国体制”策略。[7]。
近年来,由于体育成绩不纳入高考总分,很多农村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助”农村学子早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体育课在学校很不受重视。通过对粤北地区32 所农村学校的调查发现:体测工作得不到真正地落实,且有谎报测试数据的现象发生,体测成绩纳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的仅有11 所学校,占比34.4%。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不受重视,学校方和学生方的体育健康意识观念薄弱。为了应付教育部门布置的体测工作,体测成绩造假现象乱象丛生;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中高考体育分值比例不高,社会和学校不重视体育。而且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学生体质出现严重下滑,农村学校更是如此。
2.2.2 物质资源欠缺:体育教育资金投入少与学校硬件配置差
教育经费的数量决定学校发展质量,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体育器材和设施的不足与短缺,已严重影响到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由于粤北农村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无额外的经费对学校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进行维护。体育教学主要以田径、篮球、足球项目为主,体育课基本上就是“一个哨子一个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单项体育运动技术自驱力不足。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务必参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的基本标准》执行,在被调查的32 所粤北农村学校中,同时拥有200m 以上的田径场和篮球场的学校有24 所,占比75%,体育场地多是陈旧、破损的,且修缮不及时。此外,在调查的32 所学校中,器材、设施以及场地发展分配不均衡,有32.8%的学校基本能适应大纲必修教材的教学需要,还有67.2%的学校不达标。
2.2.3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2.2.3.1 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层次不均衡
通过调研粤北地区32 所农村学校的96 名体育老师,其中专职教师有45 名,占总体的46.9%;兼职代课教师51 人,占总体的53.1%,主要是受教育经费不足的影响,所以有很多外聘兼职老师或其他科目的老师代上体育课;粤北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以专科学历为主,达到95.3%,中学体育教师由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组成,专科学历有52.35%,本科学历有47.65%;职称方面多以中级、初级为主,高级职称很少。此外,在年龄方面,30 岁以下的有15 人,占比15.6%,年龄在31 ~50 岁的有41 人,占比42.7%,50 岁以上者有40 人,占比41.7%。以上数据表明目前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中,中老年教师较多,年轻教师少,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回农村发展,城市的发展机遇更多。从以上分析来看,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性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方面均不够合理。
2.2.3.2 体育教师的待遇低、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差
在调查和走访的32 所学校中发现,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老师的工资较其他学科较低,主要体现在课时费上,一节课的课时费只是其他学科的80%。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每个学校只有6-8 名体育老师(每个学校平均20 个教学行政班)。随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正式出台,教育部门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入职学历门槛、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在粤北地区体育教师的队伍中,绝大多数人学历较低,科研基础较差,经调研发现有80%的人没有发表过科研论文。再加上受升学率影响,导致体育课不受重视,不能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体育学科逐渐沦为边缘学科。
2.2.4 体育教学大纲执行不到位,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我国制定的学校体育工作法律性文件,它指出:“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它主要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8]。在调查的32 所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中,发现都开设了体育课,每周2 节。但在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方面,执行比例不一,严格执行只占到53.1%,由此可见,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在农村学校执行难度很大。此外,该32 所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课间操,活动内容主要以广播操为主,形式单一。
2.3 体教融合背景下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的消解路向
2.3.1 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体教融合”,一个近年来教育界提到较多的名词,它的终极目标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体育回归到本质的最初形态:“健康第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广东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粤北地区农村学校还一直存在“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随着广东省《实施意见》的正式出台,要及时有效地更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这种观念,逐渐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比如:结合广东省文件要求,因地制宜设置适合当地选拔分流学生的合理中考体育分值和考评测评模式。
2.3.2 逐步增加体育教育经费,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
学校体育教育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但经费保障是前提。粤北地区农村学校经费本来就很紧张,和城市学校差距较大,投入到体育设施上面的经费就更少。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粤北地区县教育局要结合刚出台的《实施意见》统筹安排布置,结合当地各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制定的场地器材设施配备要求,规范各农村学校体育设备设施建设,使粤北地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发展逐步推进。
2.3.3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
粤北地区农村经济较为落后,愿意到该地区担任农村体育教师的人很少,壮大和提高这支队伍的数量、战斗力已迫在眉睫。经调研,本文认为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和《体育法》,提高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待遇和地位,同时改善工作条件。其次,要提高农村体育教师文化素养,丰富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体现在: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同时还应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教学组织形式要丰富多样不能固化,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爱上体育课,逐渐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3.4 结合农村地方特色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健全农村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是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实现体教融合目标的重要场所。结合粤北地区农村地方特色开展有意义的课外体育活动,完善农村地方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很有必要。《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粤北地区农村学校可以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和特色,开设民间歌舞、打陀螺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或课外活动。参照体育课其他项目教学模式建立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此得出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让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不止局限于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
3.结语
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的治理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观念意识跟不上、物质匮乏、师资短缺以及教学实践效果较差。经研究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粤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金短缺,农村学校升学压力带来的体育不被重视等等。最后,本文从体教融合的视角出发,认为: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首因,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是保障,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是根本,结合农村地方特色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健全农村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目标。粤北地区农村学校培育的是边缘山区人民的希望,利国利民。